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分离工程 >>> 蒸馏 吸收 萃取 吸附与离子交换 膜分离 蒸发与结晶 干燥 化学分离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化学分离工程相关记录262条 . 查询时间(1.619 秒)
2023年1月7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筏式养殖机械化科技创新团队依托国家藻类产业技术体系“干燥技术及装备”岗位开展了海带过热蒸汽连续热烫和干燥试验,取得阶段性进展。
反应结晶耦合非均相化学反应和结晶过程,是实现制备先进功能材料的基础技术。例如,基于仿生矿化过程构建的空心微球材料,具有密度小、比表面积大、可装载小分子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医药等领域。然而,液-液反应结晶,尤其是同种溶剂体系,缺少可控的反应结晶界面,结晶控制极其困难。目前,多采用添加剂作为模板,通过溶剂萃取、洗涤或高温煅烧等方式去除模板制备空心颗粒材料。整个过程调控难度大,制备选择性不够高,...
催化臭氧氧化是深度去除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有效方法,但其界面催化机理尚不明确。2022年12月27日,过程工程所曹宏斌研究员团队开发了一系列石墨相氮化碳负载钴、锰、镍过渡金属的单原子催化剂,加速臭氧(O3)分解并产生高活性的羟基自由基(·OH)。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模拟和原位X射线吸收光谱,提出了单原子界面活化臭氧过程中中间产物吸附构型对·OH与污染物反应区间的影响。近期相关工作发表于EST(2022,...
2022年12月20日,由过程工程所朱廷钰研究团队牵头,云南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铜业分公司、昆明理工大学共同完成的“典型铜冶炼固废中有价金属梯级回收利用技术与应用”项目顺利通过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组织的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由清华大学郝吉明院士担任主任,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贺泓院士担任副主任。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22年来,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大,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使得垃圾填埋量逐年增加。城市生活垃圾在填埋场内经过长时间生物和化学作用,形成一股污染重、处理难的垃圾渗滤液。目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以“生物+双膜法”(纳滤+反渗透)为主,然而,该工艺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形成了一股占原有体积20-30%的膜浓缩液。膜浓缩液成分复杂,处理难度更大,是垃圾填埋场面临的主要处理难题之一。
我国主要种植牧草是苜蓿和燕麦,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甘肃、内蒙古、新疆、宁夏、黑龙江、河北等省份。形成了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科尔沁草地、宁夏河套灌区等集中连片的优质种植基地。目前国内优质牧草干草的供应大部分从国外进口,造成该部分缺口的主要原因在于牧草干燥采用自然晾晒的方式。牧草自然晾晒周期长,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阴雨及露水反复侵蚀牧草,导致牧草颜色发黄,甚至变黑、发霉、变质,品质降低;刈割茬数少,产量...
作为大多数先进材料的合成过程,反应结晶在生物、医药、食品、能源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连理工大学高性能膜与膜耦合过程强化团队的姜晓滨教授在前期研究中,提出膜辅助结晶过程构建高效微观混合的近二维液膜传质界面(AIChE J. 2019, 65(2), 734),并对其形成以及调控机理进行了可视化研究和CFD模拟计算(Chem. Eng. Sci., 2020, 228, 116003;Ind....
冷却结晶是一项重要的晶体制备和提纯技术,具备绿色环保、能耗低的优势。目前,冷却结晶主要通过人工或外界添加晶种方式实现成核/生长控制,控制精度低,难以实现过程自动化和智能控制。近日,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报道了大连理工大学膜科学与技术团队在膜冷却结晶的过程监测和自动控制方法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Chem. Eng. Sci.2022, 263, 118081)。
2022年11月17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高晓明研究员团队在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测量大气温室气体通量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以《基于TDLAS的开放光路防污染多通池气体分析仪用于实时监测大气水蒸气(H2O)和二氧化碳(CO2)通量》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Optics Express上。
2022年11月14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司福祺研究员团队在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反演对流层臭氧廓线的研究中取得新的突破,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臭氧在平流层通过吸收太阳紫外辐射来保护地球生物,而在对流层因其强氧化性参与多种大气污染物的化学转化过程,属于二次污染物。2022年来,近地面臭氧浓度在许多城市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城市典型...
离子吸附型稀土是我国的特色资源,为全世界提供了90%以上的中重稀土。然而,现有的离子吸附型稀土开采工艺(铵盐原地浸取技术)存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浸出周期长、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离子吸附型稀土资源的开采利用。面向国家稀土战略,研发新一代高效、绿色的开采技术迫在眉睫。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可降解材料开发与利用团队提出一种基于二氧化碳诱导可切换的亲水溶剂作为萃取剂,协同超声辅助提取和分离黄精多糖的绿色方法。该研究方法不仅高效、可回收,符合绿色环保生产要求,还为提取植物多糖和其他活性成分提供了一种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上。
2022年9月2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昆虫产品加工与功能评价团队探究了真空脉动干燥温度对蜂花粉干燥特性、理化性质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及品质变化规律。相关成果在线发表在《食品科学与技术(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上。
2022年9月7日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方勇华研究员团队在痕量气体光声检测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光学期刊Optics Express上,并被选为“Editor’s Pick” 文章。博士生李振钢为论文第一作者。
单原子催化剂因其具有丰富的活性位点和超高的原子利用率获得了广泛的研究。然而,利用现有报道的原子层沉积、浸渍吸附和光沉积等策略合成的单原子催化剂,存在金属原子分散性差、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弱等问题,从而限制了单原子催化剂的氧还原催化性能。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