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分离工程 >>> 蒸馏 吸收 萃取 吸附与离子交换 膜分离 蒸发与结晶 干燥 化学分离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241-255 共查到化学分离工程相关记录1606条 . 查询时间(2.2 秒)
金属有机骨架(MOF)由于具有高度均一的孔道结构,且基于拓扑化学、化学后修饰等手段能够实现孔道结构和内表面性质的定向调控,有望实现气体分子间的精准筛分,进而突破制约膜材料气体分离性能提升的瓶颈。为充分发挥膜分离技术的优势,理想的MOF膜应兼具高的渗透通量和高的分离选择性,而这也是实现MOF膜大规模工业应用的重要前提。MOF膜的介观结构(包括膜厚度、晶体生长择优取向以及晶间界结构等)对其分离性能具有...
马景新,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研究兴趣主要集中于新型多孔晶态材料的构筑及其在环境毒害物质荧光传感和烃类气体吸附-分离领域的应用。至今已在Chem.Eur.J、Inorg.Chem.、Cryst. Growth Des.、New J. Chem.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20篇,累计他引超过610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目前主持在研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3项,结题省级科研项目...
马建龙,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研究方向:1.药物新制剂与新技术;2.天然药物及中药活性成分的分离及分析检测;3.制药工艺及工程设计。1989.9—199.7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系获学士学位;1999.9-2002.7北京中医药大学制药工程系获医学硕士学位;2004.3-2007.8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2007.9-至今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讲师,副教授。
李媛媛,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1项,宁夏自然科学基金2项,宁夏高校项目2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的完成。参与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奖励 3 项,完成科技成果鉴定一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SCI收录2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件,授权6件。
传统的液体分离技术包括蒸馏、低温结晶、吸附、萃取、色谱法等,其中蒸馏是主要的精炼技术。然而上述技术都有着能耗高、对环境有害、及操作复杂等问题,单独使用这些分离技术时显然都是不经济实用的,特别是用于分离近沸点或共沸混合物时。渗透汽化是分离液体分子的一种结合渗透和蒸发的膜处理技术,相对于传统的蒸馏技术,渗透汽化技术具备一般膜分离技术的高效分离、经济可行、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等优点,目前在生物炼制、石油化...
华中科技大学膜分离研究实验室。
在水处理领域,膜分离技术更是占据着主导地位。迄今为止,已经成功在水处理工业上大规模应用的膜分离过程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但是,膜法水处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比如膜污染严重、频繁反洗和化学清洗、浓差极化导致膜通量下降、膜材料寿命短等。随着能源价格不断上涨,人类对于生活用水的标准不断提高,研制和开发更为节能高效的膜材料和膜过程变得十分迫切。正向渗透(FO)是一项新兴的膜分离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用水需求的日益增长,全球水资源和能源短缺问题日趋严峻。膜分离技术以其低能耗、高效率、经济环保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和污水处理领域。聚酰胺薄层复合膜(TFC膜)作为目前最先进的脱盐膜,已被广泛应用于纳滤、反渗透以及正渗透膜分离过程。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TFC膜面临严重的膜污染问题,从而致使其分离性能的降低,膜使用寿命的缩短,最终造成膜分离过程能耗和成本的增加。因此,开...
锕系元素高选择性分离是核燃料后处理领域的核心任务,但长期以来面临分离材料选择性低、容量低、稳定性差等难题。近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所院放射化学研究所在锕系元素新型分离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开发了适用于强辐射场、复杂化学环境中对钚具有高选择性的新型双酰胺类分离材料,为我国锕系元素分离新工艺、新方法的建立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为我国后处理厂铀产品深度净化提供了新思路。
李青,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硕士生导师,教授,研究领域:超分子化学、吸附分离。
干酪根在地质温压条件下发生裂解生成烃类化合物,并通过排烃及之后的运聚形成油气藏。在排烃过程中,干酪根与烃类化合物分子间有着较强的相互作用,导致部分化合物在烃源岩中富集,直接影响排烃效率及油气性质。同时,随着热演化程度的增加,干酪根对烃类分子的束缚能力也会出现变化。开展不同成熟度条件下干酪根与烃类间相互作用研究对烃源岩排烃、油气资源评价意义重大。
黄智贤,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博士,研究方向为化工分离过程的模拟与优化设计。承担本科生《化工CAD基础》、《化工仿真实验》、《化工综合型实验》《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及研究生《化工过程系统工程》《化工过程模拟和化工仿真实验》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赵素英,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自任教以来,讲授过本科生《化工热力学》、《化工工艺学》、《化工数值方法》、《化工专业实验》;研究生《高等化工热力学》、《专业英语》、《化学工艺研究方法与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曾获得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三名)。主要从事传质与分离方向的研究工作,尤其是非均相反应与分离强化技术。2005年以来先后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火炬计划重点项目、福建省科...
林小城,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博士、教授、博导、福建省闽江学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博士,研究领域为功能膜分离、离子液体催化。承担本科生课程《工程材料》、《石油化工催化剂基础知识》和《膜科学与技术》及硕士生课程《石油化工设备安全与环保技术》等教学工作。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研人员领导开发了一系列新型稳定的多孔材料,可以捕获和分离苯。研究结果发表在《Chem》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