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辐射防护技术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辐射防护技术相关记录320条 . 查询时间(0.495 秒)
《辐射防护》期刊是由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中国辐射防护学会主办的学术类科技期刊,主管单位为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辐射防护学会的会刊。主要刊登我国辐射防护领域中的科学研究工作论文报告,并及时交流国内外学术动态。刊登的主要内容包括:辐射防护的原理、概念、标准及其应用,辐射源安全与管理,核设施与核电厂运行辐射防护,辐射剂量学,辐射监测与评价,核事故应急响应与准备,辐射环境保护,放射化学,放射性废物...
Many of the small island nations of the Caribbean are new to the use of radioactive sources. To make sure they can reap the benefits of nuclear technologies in medicine, industry, agriculture and rese...
IAEA GSR Part 3 《国际基本安全标准》规定了保护人类防止辐射照射和辐射源安全的基本要求。 实施这些要求有助于确保使受到辐射照射的人数及受到的剂量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低水平,并有助于防止涉及辐射源的事故发生,缓解事故发生的后果。
高熵碳化物陶瓷是由五种或五种以上陶瓷组元形成的固溶体,具有优异的抗高温蠕变、耐腐蚀、抗氧化性能,以及潜在的抗辐照特性,有望作为先进核能系统的候选结构材料。
2022年3月22日,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研究项目“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材料编制”验收会在京以视频方式顺利召开,该项目由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承担。
会议由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加拿大核安全委员会(CNSC)和加拿大辐射防护协会(CRPA)联合举办。ICRP2021+1会议的主题是新一代辐射射防护体系。这反映出未来十年有必要对现行辐射防护体系进行研讨和完善,以确保该体系继续适合未来的需要,并彰显创新和让年轻一代参与辐射防护体系工作的重要性。
美国能源部(DOE)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合作研究开发摄入放射性核素后所致大脑剂量的方法,重点是高线能量转移(LET)粒子对大脑的影响,并试图提供与保护相关的大脑剂量学的新知识,以前尚未见到这方面的研究报道。目前,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也没有摄入放射性核素后对脑组织辐射剂量的模型建议。
日本政府新近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供了一份报告,概述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状况,并强调了与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恢复工作有关的进展。IAEA提供了其评估,评估全文载于报告的末尾。 这一评估是针对2021年12月报告“福岛第一核电站恢复行动相关事件和重点进展”中提出的各个方面进行的。它不包括将在下次报告中考虑到的最近事态发展。
2022年3月7日,经合组织核能机构(NEA)将举办一场网络研讨会,发布其新报告“职业照射眼晶体当量剂量限值的监管实施:监管机构参与方法的成功与挑战”。
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研究员潘自强,因病医治无效 ,于2022年1月19日在北京逝世。潘自强,1936年出生,湖南益阳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后进入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工作。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熔融物堆内滞留(In-vesselRetention,IVR)指的是在核电厂严重事故发生后,通过在压力容器和保温层间隙注入冷却水防止压力容器熔穿失效。本文基于COMSOLMultiphysics软件建立了一个流-热-固耦合计算模型,对IVR技术作用下的反应堆压力容器(ReactorPressureVessel,RPV)下封头双层熔融池的演变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当前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稳态分层的状态...
近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成功研制我国首个快堆乏燃料运输容器,并通过在1:1原型样机上验证试验,完成了设计定型工作。这标志着我国已掌握快堆乏燃料运输容器的设计和制造技术。长期以来,快堆燃料组件因其独特的结构形式以及乏燃料组件的特殊性,在国内尚无适用的运输容器。为此,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工程设计研究所组织开展了快堆乏燃料运输容器设计和样机制造工作,委托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进行了力学、耐热及强化水浸没...
第六届欧洲辐射防护大会将于2022年5月30日—6月3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会议由国际辐射防护协会(IRAP)和罗兰Etvs物理学会(ELFT)保健物理部联合举办。会议的科学活动涉及剂量学、核安全分析、环境影响评价、辐射化学、放射性废物管理、退役、低剂量风险计算、氡测量、风险计算、大气扩散计算、公众剂量率估算和预测、地表水食物链模拟的活度分散计算、生物样品分析、核和其他放射性材料的安保、应急响应...
根据国际经验给出了基于危害评价的应急准备分类以及各类应急准备需要建立的基本能力,提出了应急管理行动、应急状态、应急响应的启动、缓解行动、应急评价和预测、防护行动和其他响应行动、公众应急通知、应急人员和应急援助人员的保护措施、医学响应行动、应急组织和人员配置、应急信息发布和公众沟通等11个主要要素对应5个应急准备类型的管理要求建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