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核燃料后处理技术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核燃料后处理技术相关记录148条 . 查询时间(0.648 秒)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乏燃料后处理复杂体系中的锕系元素化学研究”重大项目评审结果,我校医学部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柴之芳院士牵头的重大项目成功立项,该项目为我校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实现了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零的突破。“乏燃料后处理复杂体系中的锕系元素化学研究”重大项目(项目编号:21790370),由苏州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研究院等四...
黄勇成,1991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就读于内燃机专业,1995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免试推荐为本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期间主要开展缸内直喷灵活燃料发动机的实验研究和工作过程数值模拟工作;2001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2004年晋升为副教授,2010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2011年8月-2012年8月在美国Wayne State University做访问学者,期间主要开展燃料喷雾与...
2016年4月19日,国防科工局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许达哲与法国原子能与可替代能源委员会主席沃瓦尔德共同主持召开中法核燃料循环后端双边高级别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签署《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和法国原子能与替代能源委员会第十二个和平利用核能合作议定书》。
燃料组件及包壳作为铅基堆堆芯的核心构件,其结构设计和所用材料受到堆内复杂的服役环境的挑战。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FDS团队(简称“核安全所”)研发的新型燃料组件及包壳材料,解决了铅基堆堆芯高份额燃料、高密度冷却剂、耐高温耐腐蚀结构材料等关键技术难题,同时可为其他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燃料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该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核心技术自主掌握,助力践行中国核能强国梦。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近日公布,该所研究小组利用重离子加速器,提取出放射性废弃物的主要成分铯-137和锶-90的不稳定核射束,在世界上首次得到了核散裂反应的数据。处理核电站等产生的放射性废弃物是世界性难题。为了解决放射性废弃物问题,需把长寿的放射性核素有效转换为稳定核素或短寿核素,开发出减弱放射能的方法,而取得核反应数据是开发这一新方法的基础。
日本东京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通过模拟实验发现,土星的卫星土卫二核心的成分与原始陨石较为类似,其地下海洋中或存在氢气。如果这一点得到证实,将表明土卫二地下海洋或具备孕育生命的可能。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讯》杂志上。
2015年7月20日上午9点,“2015中法核燃料循环后端研讨会”第二次筹备会在中国核工业集团综合楼召开。中国核学会副秘书长申立新(主持工作)与来自法国阿海珐集团(AREVA)的四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就2015年中法核燃料循环后端研讨会的初步日程和工作细节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2015年4月1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先进核裂变能的燃料增殖与嬗变”集成项目启动会在宁波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冠兴、中国科学院院士柴之芳应邀参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理学部蒲钔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天民教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韩恩厚研究员、中广核ATF首席科学家刘彤所长、宁波市科技局张永庆处长等专家和部门领导莅临指导。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有关领导也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宁波...
记者2014年12月28日从甘肃省科学院获悉,该院磁性器件研究所受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研究院委托,成功研发出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燃料装卸系统磁力驱动器。该成果解决了磁力驱动器同步转动的稳定性、消除滞后角、辐照环境中永磁体固定技术等关键技术问题,被列为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燃料装卸系统唯一磁力驱动控制器。
控制棒价值是反应堆设计和安全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参量,针对控制棒在船用堆运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基于DRAGON程序建立了控制棒吸收体燃耗分析模型;为剔除燃料燃耗对控制棒价值的影响,模型中控制棒吸收体的核子密度在实际燃耗情况下获得,控制棒价值则利用各燃耗点下实际的核子密度在初始燃料环境下计算得到;计算结果表明:在60 GWd/tU内,以铪为吸收体的控制棒价值随燃耗呈线性递减趋势,燃耗每加深1 GWd/t...
核能作为一种可大规模开发利用的高效、低碳、经济的能源,在满足能源长期需求以及应对环境温室效应方面肩负着重要的双重作用。“先进核燃料循环技术”是实现核燃料增殖及核废料最小化,保障核能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据物理学组织网5月10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能源部与联合生物能源研究所及伯克利实验室,合作开发出一种可在室温对纤维素进行预处理的离子液体,为解决生物燃料成本过高的难题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种新的技术不仅不需要昂贵的酶,而且其离子液体还非常便于回收处理。
为落实《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构建“重大技术研究、重大技术装备、重大示范工程、技术创新平台”四位一体的国家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国家能源局设立了第四批国家能源研发中心。3月5日获悉,依托于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设立的“国家能源生物燃料研发中心”获得国家能源局批准。
矫维红,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污染物排放特性方面的研究。任职期间发表论文12篇,其中被EI收录6篇;申请专利(排名前五名的)3项。
据yahoo网站2012年6月6日报道,加拿大IBC先进合金公司考虑同美国马萨诸塞州技术研究所(MIT)签署一项赞助研究协议,以对IBC赞助的氧化铍(BeO)核燃料技术的性能和使用金刚砂外壳的性能开展预测和分析研究。根据协议条款,将主要根据燃料球包壳相互作用的主要参数、峰值和燃料平均温度、裂变气释放以及燃料棒内部压力等对氧化铍加强型燃料进行评估和分析。这项研究预计将进一步验证新型燃料组合技术的商业...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