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 材料力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材料力学 碳相关记录37条 . 查询时间(0.33 秒)
碳原子因为其独特的四电子结构,拥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石墨烯、碳纳米管、富勒烯等。这些碳的同素异形体的导电性能从导体、半导体、半金属,一直延伸到绝缘体;其尺度则从三维、二维到一维。由碳碳一三键构成的sp杂化碳链,是至今仍未被深入研究的一维碳的同素异形体。理论上预测一维碳链具有比石墨烯和碳纳米管更好的力学、电学和热学性能,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然而由于一维碳链的结构极不稳定,难以存...
2014年浙江省碳材料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发表论文。
针对飞行器再入过程中碳基材料的烧蚀现象,采用考虑十三组元三十四反应式的流场化学反应模型,结合防热材料的烧蚀反应模型和结构热传导模型,建立了热化学非平衡烧蚀流场/结构温度场双向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并开展了算例验证。通过对三维球头模型烧蚀效应的模拟,获得了结构内部的温度场分布和烧蚀流场参数。结果表明,烧蚀效应改变了流场中化学反应组分的分布特性,同时增大了激波脱体距离,在工程设计中需要加以考虑。
根据钢带表面的氧化脱碳与钢带内部的碳通量平衡,建立了取向硅钢钢带在N2-H2-H2O混合气中高温脱碳的动力学数学模拟模型. 本模型引入有效氧位覆盖率概念以定量描述钢带表面选择性氧化对脱碳的影响. 根据合理设定的气固相界面处的边界条件,对该模型的数值求解可以定量描述脱碳温度、脱碳气氛、钢带厚度对脱碳动力学的影响. 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脱碳的限制性环节在于钢带内部的碳扩散而不是在气固界面的脱碳化学反应,...
应用非局部黏弹性夹层梁模型分析双参数弹性介质中输送脉动流碳纳米管的稳定性. 新模型中同时考虑了由管道内、外壁上的薄表面层引起的表面弹性效应和表面残余应力,经典的欧拉梁模型因此通过引入非局部参数和表面参数得到了改进. 用平均法对其控制方程进行求解,得到了管道稳定性区域. 数值算例揭示了纳米材料的非局部效应、表面效应及两个弹性介质参数对管道固有频率、临界流速和动态稳定性的复杂影响,结论可为纳米流体机械...
由于T300与国产碳纤维的性能有很大差异,其中包括纤维本体的差异和涂层的差异。主要研究了两种纤维本体强度的差异。通过对两种纤维本体单丝拉伸强度的测试和Weibull统计方法分析可知,国产碳纤维要比T300的单丝拉伸强度大,稳定性较好。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T300纤维微晶尺寸较小并且石墨化程度比国产碳纤维差。元素分析显示,T300中N元素含量超过国产碳纤维。结果表明,微晶尺寸和纤维中N元素含...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变温时效对极低碳针状铁素体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450---500 ℃时效处理时, 第二相析出较少, 组织无明显粗化,强度无明显变化; 550---650 ℃时效时, 强度快速上升, 主要是ε--Cu和Nb(C, N)第二相粒子的弥散析出所致; 650 ℃以上时效时, 发生过时效现象, 铁素体板条和第二相粒子粗化, 导致强度迅速下降; 时效温...
研究了“离位”增韧的双马来酰亚胺复合材料层压板的I型和II型层间断裂韧性、 层间微结构及其形貌变化、冲击分层损伤和冲击后压缩强度, 以及典型面内、 面外的基本力学性能. 结果表明, 通过热反应失稳分相、相反转和颗粒粗化等一系列过程, “离位”增韧在复合材料的层间形成了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双连续的3--3相结构, 这种结构大大提高了复合材料层压板的层间韧性、冲击损伤阻抗和损伤容限等性能. ...
采用粉体表面包碳技术和两步烧结方法制备出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细晶3Y-TZP材料,研究了在无压烧结和两步烧结条件下,碳含量对碳包3Y-TZP材料烧结行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包裹少量碳的3Y-TZP,与未包碳的试样相比,采用两步烧结不但能提高材料的密度还能细化晶粒;结构致密和ZrO2相变增韧使材料具有较高的维氏硬度和断裂韧性.在碳含量为1.5%时,3Y-TZP材料的维氏硬度和断裂韧性达最大...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晶体长大动力学理论对低碳微合金钢中晶内和晶界 铁素体的长大动力学进行了实验测定和理论计算与分析. 在实验温度范围 (650-750 ℃)内, 铁素体首先在晶界上形成, 在晶内夹杂物上形成较晚. 晶 界与晶内铁素体形成的过冷度相差40 ℃以上, 铁素体在晶内夹杂物上形成比在 晶界上形成需要更大的过冷度. 晶内铁素体长大速率常数的实测值小于计算值, 晶界铁素体长大速率常数的实...
采用单晶位错研究的热弹性模型,计算模拟了垂直布里奇曼法碲锌镉单晶生长过程的应力场,研究了坩埚内壁碳膜的厚度对晶体内热应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晶体边缘与坩埚内壁接触位置的热应力远大于晶体中心处的热应力,碳膜厚度的增加,可以显著地减小晶体边缘处的热应力,然而对晶体中心处的热应力影响较小;另外,晶体生长过程中存在两个高应力区,一是固-液界面以下附近的区域,在晶体与坩埚接触的位置出现最大值max1;另...
研究了中碳贝氏体支承辊钢在低应力、水润滑和牵引滚动条件下的接触疲劳裂纹萌生与扩展特征, 发现了表面起源的垂直短裂纹和棘齿短裂纹. 疲劳104 cyc时,垂直短裂纹就在接触表面大量出现, 且在萌生后立即进行高速初始扩展, 其后绝大多数停止长大; 棘齿短裂纹出现较晚.两种短裂纹长大到一定深度时均停止扩展. 在疲劳失效寿命的70\%---80\%时,垂直短裂纹恢复扩展, 并随即加速长大. 几乎同时, 两...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