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粒子加速器 >>> 粒子加速器工艺 粒子加速器应用 粒子加速器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粒子加速器相关记录24条 . 查询时间(1.35 秒)
1999年7月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工程物理专业本科毕业,2005年7月获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科学与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5年7月起在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上海EBIT实验室工作,现为上海EBIT装置运行的负责人。2008年10月起担任粒子加速器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
周文雄,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通信工程专业学士,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核技术及应用专业博士,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GSI)博士后。主要从事大规模粒子探测器数据获取系统研究、加速器控制系统研究和多相流测量相关技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能动教指委教改项目、校级教改项目等共计6项,并主持和参与了横向科研项目多项。近年来...
Gordon Brown,Dorrell William Kirby Professor of Geology in the School of Earth,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Professor of Photon Science, SLAC 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Education:Ph.D., V...
冯存峰 ,教授,学科方向: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实验,研究方向: 1. 加速器物理:主要参加位于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ATLAS实验,重点研究top夸克相关产生过程的测量,寻找BSM的新物理。2. 高能宇宙线物理:利用国际合作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实验,研究宇宙线甚高能区宇宙线成分分辨、解释宇宙线膝区结构的成因。3. 核电子学与粒子物理探测技术:加速器实验和宇宙线实验探测器研制开发,曾经...
2010年3月30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欧洲的控制室远程连接,实时关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对撞实验。当日,LHC实现世界上迄今最高能量的两个质子束流的成功对撞。据介绍,中国科学家参与了LHC上4个大型探测器和物理实验,为本次能量达数万亿电子伏特的质子束流成功对撞作出重要贡献。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2010年3月30日宣布,当天开始实施的迄今最高能量的质子束流对撞试验,由于出现一系列故障,对撞时间可能至少推迟数小时。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2010年3月23日宣布,大型强子对撞机将于下周实施迄今为止最高能级的质子流对撞试验,以模拟137亿年前宇宙大爆炸之后的最初状态。
研究人员说,大型强子对撞机上月底重新启动后显现两处“缺陷”,以致无法按既定进度开足马力。应对方案为,让这一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2011年底停机,为期将近1年,以实施“修复”。 不过,研究人员认为,所谓“缺陷”更应解读为不断挑战技术极限所遭遇的“困境”,而非产品“设计错误”。
近日,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核物理研究室马余刚课题组在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课题组陈金辉博士与美国布鲁克海文实验室(BNL)许长补研究员及其他STAR合作组的科学家合作,在BNL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上通过反氦3和π介子衰变道,探测到第一个反超核——反超氚核(如图1所示)。它是一个由反Λ超子和一个反质子、反中子聚合形成的束缚态,质量为 2.991±0.001±0.00...
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制成功的我国首台强流回旋加速器综合试验装置,2009年12月27日在北京通过了由国防科工局主持的技术成果鉴定。该回旋加速器的设计能量为10MeV,装置可加速负氢离子、剥离引出10MeV质子束,内靶流强达到430μA。该装置将成为我国PET小型回旋加速器研制的一个新起点;其关键技术还将为完成100MeV强流回旋加速器的建造任务提供技术保障。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2009年12月9日宣布,大型强子对撞机8日晚成功实现一次总能量高达2.36万亿电子伏特的质子流对撞,创下质子流对撞能级最高纪录。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2009年11月30日宣布,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当天创造一项新的世界纪录,对撞机内的两束质子流都被加速到了1.18万亿电子伏特的能级,打破了之前由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加速器创下的0.98万亿电子伏特的纪录。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2009年11月20日晚宣布,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当天重新启动,实现了第一束质子束流贯穿整个对撞机。该中心称,这是为明年获取对撞机初步物理实验结果迈出的重要一步。
据英国《每日邮报》2009年11月7日报道,世界最昂贵、技术最复杂的机器之一的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又发生一起故障,而起因竟与不起眼的鸟有关。
2009年11月7日至9日,第九届北京谱仪-III (BES-III)合作组会议在我校召开。来自欧洲、美国以及亚洲的17所大学和研究所的代表,以及中科院高能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43个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所的近200名高能物理学家参加会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