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煤化学工程 >>>
搜索结果: 31-40 共查到煤化学工程相关记录40条 . 查询时间(5.64 秒)
吴晋沪,1969年生,研究员,博导,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998年中科院山西煤化所获工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能源与化工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主持、参加完成多项国家、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60 余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 项和省部级一、二等奖各一项,培养博士3 名,硕士2 名。目前担任中国生物质能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会员、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山东省生物质气化技术重点...
2008年9月5日,我国第一套加压灰熔聚流化床粉煤气化工业示范装置在石家庄金石化肥有限公司顺利完成76小时投料试车,核心气化装置运行平稳,合格煤气并入合成氨生产系统。这套装置在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后,将正式投入试生产运行。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灰熔聚流化床煤气化技术进入大型商业化示范阶段。自主知识产权的灰熔聚流化床气化技术的加压大型化商业示范,将为蓬勃发展的煤化工产业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
杨巧文,女,1963年2月9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煤炭深度脱灰脱硫,超净煤制备,精细水煤浆制备,煤炭固硫,与煤有关的仪器分析。
朱书全,男,1959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20多年来,在中国煤的成浆性研究、水煤浆分散剂和稳定剂技术、水煤浆制备机理、配煤制浆技术等方面研究成果较为突出,为这一洁净煤技术在我国的开发及推广应用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显著。
王永刚,男,1960年10月出生,日本九州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煤炭学会煤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任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煤炭化学加工、新型炭材料制备、精细化学品化学和能源环境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参加并完成包括国家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际合作等多项科研任务。
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主办的首届“多喷嘴对置式煤气化技术推广及应用研讨会”于2007年5月11日在上海隆重开幕。出席会议的嘉宾有中国石油化工协会谭竹洲名誉会长,教育部科技委主任倪维斗院士,上海市经委李慧民处长,华东理工大学于建国副校长、于遵宏教授,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顾宗勤院长,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张鸣林副总经理等领导专家共180余人。会上谭竹洲名誉会长对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作了重要讲话,对华东...
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中科院过程工业研究所联合主办、由《现代化工》编辑部承办的“第二届化工应用技术开发热点研讨会”将于2007年10-11月召开(3天,地点待定)。大会主题:促进高新技术开发应用,构建节约型化学工业。配合本次会议,大会组委会将开展论文征集和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征集到的论文经审核录用后将以《现代化工》(中文核心期刊,EI收录源期刊)增刊的形式正式出版。征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12月31日讯:日前,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清洁能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发的“HS—JM3系列煤炭改性剂”被列入了2006年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并将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广应用这一环保、节能项目。
高晋生,男,1939年1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煤化学、化工及重质油加工研究。目前参与承担国家973项目(煤热解气化和高温净化基础研究)和863项目(煤直接液化关键技术研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3年,C4溶剂脱沥青-催化裂化组合工艺技术研究),三等奖3项(1986年,煤直接液化技术研究;1991年,煤加氢液化基础研究;1994年,粗蒽分离新工艺研究),已授权的发明专利4项...
马晓迅,1957年1月出生于西安,1978年9月-1982年7月:西北大学化学工程系 获学士学位,2005年10月—现在:西北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工学院院长;能源化工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经历: 煤炭快速热分解研究;煤气化表观反应速度诸影响因素的研究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