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分离工程 >>> 吸附与离子交换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吸附与离子交换相关记录247条 . 查询时间(3.981 秒)
共价有机框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s)是由轻质元素通过共价键有序连接而成的有机多孔晶态材料,具有高度可控性和可调性,在催化、分离、气体吸附和传感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手性分离与微纳分析课题组围绕共价有机框架的形貌调控和绿色合成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
羰基构建与转化是羰基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生物质和烃类化合物通过催化转化的方法都可实现羰基的构建。过渡金属催化的CO羰基化反应是构建醛、醇、酸、酯、酰胺等含羰分子的一种有效手段,其中卤代芳烃和胺/醇的羰基化反应是合成酰胺/酯类化合物的重要方法。目前,该类反应的催化体系主要集中在贵金属催化剂,而非贵金属多相催化体系鲜有报道。
2023年8月2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质量与安全课题组在磁性三维多孔吸附材料制备及其咖啡因富集去除技术研发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Engineering of 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s based on magnetic three-dimensional graphene as effective and reusable adsorbe...
“大型真菌对重金属的生物积累及应用”是四川省科技厅自2004年以来资助的多项科研项目的一个成果集成。几年来,课题组全体研究人员相继承担了三个四川省科技攻关项目。包括“蕈菌作为环境净化和环境质量指示特种生物的研究”,项目计划编号04SG023-006-05,经费5万元(2004-2006);“栽培食用菌对重金属的生物吸附技术研究”,课题计划编号05SG023-005,经费5万元(2005-2007)...
本发明涉及一种FCC汽油超深度脱硫降烯烃吸附剂及制法和应用。所用脱硫吸附剂由选自具有活化含硫分子的还原态VIII族过渡金属、还原态IB族过渡金属、IIB族过渡金属氧化物、IVB族金属氧化物、VIIB族金属氧化物、镧系金属氧化物、ZSM分子筛以及氧化铝和氧化硅组成。该吸附剂在脱除FCC汽油中的几乎所有含硫化物的同时,还可大幅度降低汽油中的烯烃含量,得到硫含量低于5ppmw的超低硫汽油,且汽油辛烷值不...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唐智勇和李连山团队,在单分子层COF膜中的反常纳流体输运机制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nomalous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rplay in a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Monolayer Membrane为题,在线发表在《美国化学会会志》(JACS)上。
2023年8月7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郑煜铭团队(污染防治材料与技术研究组)在废弃生物质多孔碳应用于电容脱盐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提高碳电极材料石墨氮含量对增强电容脱盐性能的内在机制。
共价有机框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s)是一类由轻质元素通过共价键有序连接而成的有机多孔晶态材料,具有高度可控性和可调性,在催化、分离、气体吸附和传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一种用于吸附的层状多级硅酸锌的制备方法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专利:除砷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团队,与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汪福意团队合作,利用前期开发的微流控过滤-液相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Microfluidic filtration-in situ liquid ToF-SIMS)原位表征方法,在水合离子跨膜传输脱水合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官能团交换极具吸引力和应用前景,同时具有挑战性,目前该领域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已知的官能团交换过程大都基于双键转化的官能团交换。相反,基于单键的官能团交换反应很少,且通常依赖过渡金属催化来实现(图1A)。
危凤。1973年生,湖南湘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吸附、工业色谱和模拟移动床分离过程设计、模拟与优化,及其在药物和精细化学品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以氯化镁为镁源,尿素为沉淀剂,采用气溶胶辅助法制备了球形氧化镁.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IR)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技术手段对不同反应温度下制备的前驱体和氧化镁样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球形氧化镁比表面积为36m2/g,平均孔径为34nm,总孔容为0.26cm3/g;其对刚果红的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且5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徐铜文/杨正金团队与合作者,针对离子膜普遍存在的“传导性-选择性”相互制约关系,提出了一类新型三嗪框架聚合物离子膜。基于刚性通道的限域效应和通道内的“离子配位”机制,这类膜材料展示出近无摩擦的离子传递,实现了水系有机液流电池快充,且电池充放电电流密度达到500 mA/cm2,是当前普遍报道值的5倍以上。4月26日,相关研究成果以《三嗪框架聚合物膜内近无摩擦的离子传导》(Near...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