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工程基础学科 >>> 颗粒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颗粒学相关记录390条 . 查询时间(2.632 秒)
2024年5月22日,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戴连攀研究员团队在Cell Reports上发表论文,题为Mosaic RBD nanoparticle elicits immunodominant antibody responses across sarbecoviruses。该研究发现马赛克纳米颗粒能诱导产生针对不同沙贝冠状病毒谱系保守表位的免疫优势抗体,揭示疫苗诱导广谱抗体应答的免疫学基础。
2024年5月15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城市环境研究所开展多学科数据交叉合作,共建细胞外囊泡数据库。相关成果以EV-COMM: A database of interspecies and intercellular interactions mediated by extracellular vesicles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上。
有机气溶胶(OA)是大气细颗粒物的主要组分,对空气质量、辐射平衡和人体健康都具有重要影响。OA的组成和来源复杂,其中水溶性有机气溶胶(WSOA)是影响OA理化性质的关键组分之一。然而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单一季节或较短时间观测,缺乏整年连续观测,这限制了对气溶胶理化特征和环境效应的准确理解。
室内空气质量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因为人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80-90 %)。为此,国内外学者对室内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烹饪和清洁活动的短期排放,以及家用产品和建筑材料等持续排放,开展了大量研究。2024年,人们愈发认识到定期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使得健身房在城市环境中颇受欢迎,健身房内气溶胶的暴露也会进一步增加。因此了解健身房环境空气中污染物的组成和浓度对于评估与体育锻炼相关的潜在健康风险具有重...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随着细胞生理状态的变化而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原位结构生物学是在接近自然生理状态下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原位冷冻电镜技术(Cryo-ET)以高分辨率和在接近生理条件下观察样品的特点,成为原位结构生物学研究的关键手段。原位冷冻电镜的技术流程涉及样品制备、数据采集、电子断层重建、颗粒挑选、粒子平均等步骤。生物大分子的颗粒挑选即定位识别是关键环节之一。受限于Cryo-ET图像...
2024年3月6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宋金明研究团队联合德国亥姆霍兹基尔海洋研究中心(GEOMAR)在地学领域Nature Index期刊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发表了题为“Variations in isoprenoid tetraether lipids through the water column of the Western Pacific Oc...
在氧化性大气环境中,人为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会发生类似于人体排异反应的现象,被各种氧化剂氧化为二次污染物并逐渐从大气中去除。因此,对大气氧化性的理解和认识对于大气污染控制和治理有重要意义。大气氧化性是国际大气污染协同控制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目前,对大气污染的研究多侧重于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及其相互转化的分析,对大气氧化性与大气污染的关系研究较少。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性荧光碳纳米颗粒(Carbon Nanoparticles,简称CNPs)的制备、表征及其在生物检测技术中的应用。特征是将1g的海藻酸钠与0.1gNaOH混合缓慢加入到30ml的去离子水中同时充分搅拌,然后置于高压釜中反应4h,温度为160℃。反应所得的碳纳米颗粒经酸碱中和。本发明原料来源丰富、廉价易得、制备方法简单;合成的碳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荧光特性,包括荧光稳定、无光闪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室温条件下制备中空二氧化硅纳米微粒的方法,特征是将硅烷偶联剂加入到水中,然后再加入由环己烷、正辛醇和Triton X-100组成的反相微乳液,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正硅酸乙酯,在氨水的引发下室温反应,经过丙酮沉淀、醇洗和水洗后,一步制得尺寸在30~50纳米,空心直径在2~15纳米的中空二氧化硅荧光纳米微粒。本方法得到的中空二氧化硅纳米微粒制备方法不需要繁琐的固体成形模板、腐蚀性的刻...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二氧化钛包覆纳米铜的制备方法,是在纳米铜颗粒上包覆二氧化钛,形成具备核壳结构纳米复合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基于原位水解的原理,包括作为核物质的纳米铜颗粒与钛源的混合,再利用钛源的易水解性在纳米铜颗粒表面形成一层壳结构。该方法具有原料种类少,操作方法简便,工艺简单,绿色环保等特点,所制备的纳米复合物具有光催化性能,分别在可见光和紫外光下对2,4-二氯酚等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同形貌铜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将铜盐化合物硫酸铜、二水合氯化铜或硝酸铜中的一种,还原剂为L-抗坏血酸,通过不同浓度的L-抗坏血酸溶液逐滴滴加到铜盐化合物水溶液中,控制温度,持续搅拌得到具有不同形貌的铜纳米颗粒,通过改变体系中加入的L-抗坏血酸的浓度实现对铜纳米颗粒形貌的控制。该制备方法具有原料种类少,操作方法简便,工艺简单,绿色环保等特点,可以定向控制铜纳米颗粒的形貌,得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检测爆炸物气氛的氧化锌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由两步法制成,即氧化锌纳米片的制备和氧化锌纳米颗粒在退火处理过程中的形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氧化锌和过渡金属掺杂的氧化锌为纳米片结构和纳米颗粒结构,过渡金属掺杂能够改变氧化锌纳米片结构和纳米颗粒结构的能带结构、增加材料的表面缺陷,从而改善材料的气敏性能。本发明所获得的氧化锌纳米颗粒材料能够实现在室温下(25℃)对易制爆原料为硝酸...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检测爆炸物气氛的分级结构硫化锌颗粒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混合溶剂热法制备分级结构纳米颗粒,利用去离子水与乙醇胺组成的混合溶液制备锰离子掺杂的分级结构硫化锌纳米颗粒。该方法通过加入硝酸锰或乙酸锰来调节气敏材料的表面缺陷和电子耗尽层,改变材料的响应性能。通过制备锰离子掺杂的分级结构硫化锌纳米颗粒,将分级结构纳米材料比表面积大的优势和锰离子掺杂调控电子耗尽层结合起来,从而改善材料的气敏...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爆炸物颗粒采集的双网络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双网络水凝胶是由聚丙烯酸/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钠/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聚苯乙烯/聚乙烯醇或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乙烯醇制成,该双网络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粘性、柔韧性及机械性能,可替代传统的采样材料,用于采集可疑人或可疑物表面残留的爆炸物颗粒,尤其是边角、细缝等颗粒易富集的特殊区域,具有采...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利:一种用于制备Fe3O4磁性纳米颗粒的流体合成制备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