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辐射物理与技术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 放射性计量学 核仪器、仪表 核材料与工艺技术 粒子加速器 裂变堆工程技术 核聚变工程技术 核动力工程技术 同位素技术 核爆炸工程 核安全 核燃料后处理技术 辐射防护技术 核设施退役技术 放射性三废处理、处置技术 核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核科学技术 系统相关记录620条 . 查询时间(3.084 秒)
2021年4月28日,由清华大学承担的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核安全与先进核能技术”专项“兆瓦级智能模块化金属弥散热管反应堆移动核电源系统”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
2021年4月21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第六个极向场(PF6)线圈插入托卡马克装置。这标志着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磁体系统开始组装,磁体系统将控制反应堆等离子体的形状和稳定性。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2025年在法国卡达拉希产生第一束等离子体,氘-氚聚变实验将于2035年开始。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汪建业课题组在核电厂复杂系统智能故障诊断方法研究方面获得新进展。该研究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建立了核电厂复杂系统的故障诊断模型,发展了一套基于带精英保留策略的非支配遗传算法和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相结合的自适应故障诊断方法,为核电厂复杂系统的故障诊断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核能领域期刊Annals of Nuclear Energy上。硕士研究生贺...
2021年4月15日,由我校牛风雷教授负责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液态铅铋合金综合氧控系统的研制”启动会在华北电力大学召开。校长杨勇平、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欧阳晓平院士、项目专家组及部分项目组成员出席会议。会议由校科研院常务副院长乔开文主持。
为不断提高山东省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快速响应能力,确保山东省核与辐射应急监测调度平台及快速响应系统正常运行,最大程度发挥核与辐射应急监测调度平台作用。4月21日,省核与辐射安全监测中心与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济南开展核与辐射应急监测调度平台及快速响应系统应用现场技术交流。
2021年4月22日,中国核学会数字化与系统工程分会成立大会暨中国核学会富春山科学家高峰论坛在杭州富春江畔圆满落幕。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核学会理事会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寿君同志做了题为《数字化与系统工程转型助力核工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并为分会揭牌。杭州市富阳区政府领导作为特邀嘉宾为本论坛致辞,中国核学会秘书长于鉴夫同志宣读了《关于同意召开中国核学会数字化与系统工程分会成立大会的批复》,中核...
重离子治癌中的点扫描治疗是一种精确的放疗方法,点扫描治疗的过程就是扫描电源快速实时改变电流的过程。点扫描束流位置控制的精度取决于扫描电源的重复性和模型参数的稳定性,但点扫描中位置电流的变化快、幅值小,且容易被噪声淹没,使得治疗终端远程精确获取这种扫描动态电流存在一定的难度。为快速分析和优化点扫描位置电流的精度和重复性,基于Xilinx公司的新一代可扩展处理系统Zynq-7000SoCx平台,结合高...
随着电子剂量计、控制区出入口污染监测设备、热释光测读装置和全身计数器等设备的数据接口逐渐开放,核电站可以将上述设备的数据联通,形成一套完整系统。核电厂可以根据辐射防护管理的需要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长期储存和深化应用,将原本由人工完成的管理工作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手段高效完成。本文介绍某核电厂集成式污染监测和剂量管理系统系统组成和基本功能、系统内外部数据接口设计,分析系统应用效果,提出在个人剂量调...
2021年4月10日,由中核集团中核二三承担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气体注入系统复合管道产品制造项目在广东惠州全部完成,最后一批产品将于近期运往法国。该项目的完成,是中核集团为ITER计划顺利推进以及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的具体体现。“人造太阳”是可控核聚变装置的俗称,是全球核聚变人一代代接力奔跑,致力于照亮人类未来的终极能源梦想。ITER是规模仅次...
介绍了一种基于硅光电倍增管和塑料闪烁体阵列的小型快中子成像系统。对比X射线成像,快中子成像对低原子序数构成的物质更加灵敏,在工业领域有重要应用。从模拟和实验两方面探讨方案的可行性。利用GEANT4和Python搭建了一套模拟平台,实现从中子到电信号的全物理过程模拟,根据结果进行了图像重建。通过模拟,讨论了能量阈值、闪烁体尺寸对系统探测效率的影响;论述了影响系统成像效果的几个关键因素(中子源焦点大小...
上海同步辐射光源(Shanghai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SSRF)目前正在进行二期线站工程建设,其中基于时间分辨的泵浦实验是线站工程的重要目标之一。高时间分辨率实验对于束团纯度的要求达到10-5量级以上,纯度测量是关键技术之一。然而传统基于束流位置测量探头的逐束团电荷量测量系统分辨率仅能到10-4量级。基于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技术,在原有同步光诊断线上建立了...
近日,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PNNL)宣布开发出一种为核电厂操作员设计的实时废气监测系统。该系统可以更快地通知操作员作出响应。
2015年5月7日,华龙一号开工建设。2020年11月27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创造了全球第三代核电首堆建设的最佳业绩,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世界先进核电国家行列。
2021年1月21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刘华一行到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下属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简称“广利核公司”)检查指导工作。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长利等陪同检查。
记者从中国广核集团获悉,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和睦系统”已在国内15台新建核电机组应用,保障了我国核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