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学仪器及技术 >>> 光学仪器 光电检测技术 光学系统设计 光学元件加工 薄膜光学及技术 光计量技术 近场光学及纳米检测技术 辐射度学和色度学 光谱技术 红外技术 空间光学 海洋光学 天文光学 生物医学光学 光学综合装置及工程设备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光学仪器及技术 LAMOST相关记录54条 . 查询时间(0.045 秒)
运用热分析软件Icepak对望远镜LAMOST的圆顶围挡通道进行了热计算与分析,重点分析了围挡壁面的热辐射和热传导对整个温度场的影响。在通风管道冷却方案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壁面辐射和传导的热模型,描述了壁面的传热结构。仿真计算了增加壁面热辐射和热传导时主光学组件——焦面的温度场分布,并对此作了对比分析。数值计算与仿真结果表明:壁面传热对其内部温度场的影响不大;利用通风管道的冷却措施可将焦面的最大温...
到目前为止,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英文缩写LAMOST)的硬件全部安装完成并成功地进行了初步调试。 LAMOST是一架用我国自主创新概念设计的同时具有大视场和大口径的光学望远镜。它在总体概念上的创新和采用的主动光学技术解决了国际上多年大视场望远镜不能同时具有大口径的难题。LAMOST的最大视场为5度。通过焦面上4000根光纤和16台光谱仪(包括32台...
2008年的SPIE国际天文仪器会议于6月23-28日在法国马赛如期召开。南京天光所一行11人参加了该次会议。2008年6月23日上午,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南京天光所所长崔向群研究员应邀作了题为“Preparing first light of LAMOST”的邀请报告,报告介绍了LAMOST项目的最新进展和近期的计划安排;并着重讲述了“LAMOST小系统”的成功研制为项目在2008年全面完成铺平了...
LAMOST项目新进展     LAMOST项目  中国科学院  光谱技术       2008/2/4
随着国家重大科学工程-LAMOST项目建设的不断深入,项目进展捷报频传。2007年5月,LAMOST项目“小系统”出光和出光谱的计划提前31天完成;2007年6月,“小系统”顺利通过院组织的专家测试和验收;2007年7月,路甬祥院长一行专程赶赴兴隆观测站望远镜装调现场视察LAMOST工程进展, 对项目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并做了重要指示
2007年6月29日“LAMOST小系统验收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LAMOST项目管委会主任白春礼、中国科学院李志刚秘书长、基础局李定局长、基建局孔繁文局长、南京分院严寿宁院长、国家基金委数理学部汲培文常务副主任、LAMOST科技委主任王绶琯院士等20多位专家以及中国科技大学王东进副校长和国家天文台有关领导等出席了此次会议。 中国科学院基础局此次组织...
LAMOST喜获天体光谱           2007/8/28
5月28日的凌晨3点,正在调试中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简称LAMOST)喜获首条天体光谱(见下图)。随着调试的进展,随后的两天LAMOST已不断地获得越来越多的天体光谱。LAMOST开始产出光谱,标志着其各个子系统(望远镜光学和主动光学、跟踪控制、光纤、光谱仪已全部联通并达到要求的技术指标。 LAMOST所获得的首条恒星光谱 LAMOS...
LAMOST项目首批子镜安装成功           2007/8/28
2007年2月4日,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项目)”首批三块1.1米六角形主镜子镜在望远镜安装现场—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顺利安装成功。 LAMOST项目的光学系统由6.67米×6.05米的球面主镜(由37块1.1米六角形子镜拼接而成),和5.7米× 4.4米的反射施密特改正镜(由24块主动变形的1.1米六角形非球面子镜拼接而成...
2006年12月27日,由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承担的LAMOST项目30块MA子镜(其中包括6块备用子镜)研制项目全部顺利通过验收。验收会由国家天文台和LAMOST项目工程指挥部组织在宁召开,院基础局、国家天文台的有关领导参加了此次验收会。 验收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组的研制报告及验收测试组的测试报告,审阅了相关技术资料,并进行现场察看后,一致认为:30块MA子镜面形...
2月28日,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项目)”安装现场又传来捷报,LAMOST的地平式机架及焦面机构的机电联调工作完成并取得实测技术指标均优于设计指标的佳绩。 LAMOST的地平式机架直径为8米,用于支撑包括5.7×4.4米的施密特改正镜(由24块六角形子镜拼接而成)及其桁架结构的大镜室,并使LAMOST实...
LAMOST的6米主镜预拼接喜获成功           2007/8/28
2006年4月12日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球面主镜(MB)的三块对角径1.1米六角形子镜在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预拼接成功,完成了关键技术中拼接镜面主动光学技术部分,是LAMOST项目又一重大进展。 LAMOST是一个由6.5米×6米(37块1.1米对角径的六角形球面镜拼接成)的球面主镜和5.7米×4.4米(24块对角径1.1米的六角形主动非球面镜拼...
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英文简称LAMOST)在项目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克服了种种困难,在零下十几度、滴水成冰的严寒恶劣天气下,于2005年12月24日,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安全、顺利完成了反射施密特改正镜(MA)机架、球面主镜(MB)桁架和焦面机构三大部套的安装,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这是LAMOST项目研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多年来,南京天光所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奋力拼搏,团结一致克服种种困难,精益求精完成多项工艺试验,为承担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LAMOST的24块1.1米六角形超薄高精度光学镜面的研制任务做好了充分的准备。2004年4月正式承接任务后,精心组织,全所上下共同奋斗,以镜面实验室为主的研制小组不断完善和改进工艺方法,力克重重困难,2005年成功地研制出14块1.1米六角形超薄高精度光...
9月20日上午,秋阳下的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的所前广场上彩旗猎猎、鲜花开放,大装配车间旁的林荫道上正排列着一辆辆整装待发满载着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 (英文简称LAMOST)的运输车,LAMOST项目的启运首发仪式正在这里隆重举行。LAMOST项目的建议人之一、项目科技委委员苏定强院士,中科院南京分院的主要领导、国家天文台领导、院属宁...
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 (简称LAMOST)的首件大型部件于2005年9月20日上午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启运,9月22日顺利运抵达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9月24日成功完成8米机架底座的吊装。此次启运和吊装的大型部件是LAMOST项目精确指向、跟踪天体的关键部件—MA机架。该机架是目前国内结构尺寸最大(8米)、精度...
LAMOST光谱仪是LAMOST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为满足该项目的科学需求,将配置16台中低分辨率多目标光纤光谱仪和一台高分辨率阶梯光栅光谱仪。目前,通过LAMOST光谱仪研制组的努力低分辨率光谱仪的样机已完成。 2005年4月15日该项目科学部组织有关专家对LAMOST低分辨率光谱仪样机进行了评估,专家组分别听取了科学部的对低分辨率光谱仪技术指标要求、工程部的样机研制报告、测试报告,并对现...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