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 激光及激光器技术 微结构光学 光子集成技术 光纤光学及技术 非线性导波光学 光电探测器及光探测技术 光电子材料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光电子技术 石墨烯相关记录54条 . 查询时间(0.489 秒)
2018年5月9日,石墨烯材料与器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启动会议暨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化工院举行。校长助理蒋健晖,化工院王双印教授、胡家文教授,材料院刘洪波教授,北京大学张锦教授、清华大学张跃刚教授等12位相关学科带头人、骨干成员、研究人员共同参与会议。会议由化工院王双印教授主持。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双印教授从实验室建设总目标和现况、科研条件建设、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等方面进作工作报告。他表示,重点实验室目前已...
2018深圳国际石墨烯论坛于4月11-14日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召开。深圳市副市长、党组成员高自民出席本次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成会明院士和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康飞宇担任本次论坛共同主席。本次论坛由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和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主办,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和深圳盖姆石墨烯中心共同承办。本次论坛由7场大...
随着电子设备体积越来越小,利用传统硅材料制造微小电子元件的挑战日益增大,成本不断增加,石墨烯成为制造下一代电子元器件的重要材料。日前,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化学家开发出一种生产石墨烯纳米带的新方法,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纳米带是非常狭窄的石墨烯条,只有几个碳原子的宽度。纳米带之间具有带隙,电子必须受力才能通过带隙形成电流,适用于建造逻辑电路。现有制造石墨烯纳米带的方法主要通过切割碳纳...
近日,东南大学物理学院倪振华教授课题组在石墨烯光电器件研究中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该课题组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界面态光电增益机制(Interfacial Amplification Mechanism),设计并实现了几种高性能石墨烯光探测器,相关成果陆续发表在光学领域权威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2017)(影响因子:14.098),Optica(2016)(201...
石墨烯是一类重要的自旋电子材料,在未来自旋电子器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近年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高鸿钧研究组,在高质量石墨烯的可控生长及物性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他们提出基于单晶表面外延的高质量、大面积的石墨烯生长技术,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在Ru(0001)表面获得缺陷可控、1个厘米大小的、连续的单晶石墨烯,并对其物理性质和结构调制进行系列研究。Ru(00...
石墨烯为代表的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的准粒子(如激子、狄拉克费米子等)由于量子限域效应,显示出室温量子霍尔效应等新奇量子特性,也促进了相关新型电子、光电子器件的应用等相关研究。获得本征的电学输运特性、光电特性等物理性质乃至最终的器件应用的关键在于大面积、高质量样品的生长。近年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高鸿钧院士研究组在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的可控制备、物性调控及原型器件特性研究...
利用石墨烯作为电极的肖特基结光电探测器具有暗电流低、响应速度快和正面入射等优势。然而,二维石墨烯薄膜无法在硅基衬底实现原位生长,石墨烯电极的形成需要采用基于有机支撑材料的湿法或者干法转移工艺,而转移工艺不可避免的有机残留会造成石墨烯-硅异质结结界面的污染,降低肖特基势垒质量,从而影响光电探测器的光电响应;此外,二维石墨烯薄膜生长所需的金属催化剂在转移过程的残留也会对器件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三维石墨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三研究所专用集成电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纳米器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再次合作,在高灵敏度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G-FET)太赫兹自混频(Homodyne mixing)探测器的基础上,实现了外差混频(Heterodyne mixing)和分谐波混频(Sub-harmonic mixing)探测,最高探测频率达到650 GHz,利...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三研究所专用集成电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与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中科院纳米器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再次合作,在高灵敏度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G-FET)太赫兹自混频(Homodyne mixing)探测器的基础上,实现了外差混频(Heterodyne mixing)和分谐波混频(Sub-harmonic mixing)探测,最高探测频率达到650 GHz,利用自混频探测的响应度对外差...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研究组研究员吴忠帅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任文才团队合作,通过掩膜版协助一步过滤法制备出具有叠层结构的二维黑磷烯与石墨烯复合微电极。该电极可直接转移到柔性基底作为平面超级电容器,在离子液体中显示出优异的能量密度和良好的机械柔韧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纳米》(ACS Nano)杂志上(DOI:0.1021/acsnano.7b0...
石墨烯材料因其特殊的能带结构、超高的迁移率和新奇的输运特性,成为探索新物性、研制新型量子电子器件的理想体系。其中,对于石墨烯掺杂体系输运特性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掺杂石墨烯中的载流子输运特性和散射机制,在石墨烯材料和电子器件性能优化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平面异质结研究取得新进展,研究员谢晓明领导的研究团队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成功制备出单原子层高质量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平面异质结,并将其成功应用于WSe2/MoS2 二维光电探测器件。研究论文Synthesis of High-Quality Graphene and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Monolayer I...
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平面二维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和物理性质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石墨烯零能隙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电子学器件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制备具有一定宽度的石墨烯纳米带结构是实现能隙打开的有效方法之一,且能隙、边缘态等电子学性质随纳米带宽度和取向可调。石墨烯纳米带因在纳米电子学、自旋电子学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而成为新一代电子器件的重要候选材料。最近,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光电材料与...
近日,我所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研究组(DNL21T3组)吴忠帅研究员与包信和院士、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郭丽伟研究员合作,采用高温热解SiC法制备出高堆叠密度、单取向阵列、直接键合基底的站立石墨烯,并将其应用于高功率微型超级电容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CS Nano(DOI: 10.1021/acsnano.7b00553)上。多功能集成电路的不断发展增加了对小型化、集成化微纳储能系统的需求。微型超级电容...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中科院纳米器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秦华团队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三研究所专用集成电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合作,成功获得了高灵敏度石墨烯(Graphene)太赫兹探测器,灵敏度达到同类石墨烯探测器的最好水平,该结果近期发表在碳材料领域著名的Carbon杂志上---Carbon 116, 760-765 (2017)。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