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反应工程 >>> 催化反应工程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催化反应工程相关记录28条 . 查询时间(2.617 秒)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贺泓研究组在开发新型NH3-SCR催化剂体系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他们成功开发出了包括Ce/TiO2和铁钛复合氧化物(FeTiOx)在内的两种新型无钒NH3-SCR催化剂体系,在中低温范围内(150-400℃)具有优异的NOx去除效率、N2生成选择性以及抗H2O/SO2中毒性能。 主要指标: 20%的Ce/TiO2催化剂和FeTiOx催化剂分别在250-400...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组(502组)包信和院士、傅强研究员和宁艳晓副研究员团队在负载纳米团簇催化剂的结构控制和微观表征方面取得新进展,利用金属—氧化物相互作用调控金属纳米团簇的尺寸与稳定性,揭示了载体氧化物表面氧原子p-带中心可用于定量描述金属—氧化物界面作用。
光(电)催化在氨氮污染物去除方面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引起高度关注。目前广泛采用的光(电)催化剂,如TiO2,主要通过加入大量氧化还原剂(如氯化物,过硫酸盐等)产生的自由基物种(如氯氧自由基,硫氧自由基)来间接去除氨氮污染物。这种自由基介导的间接去除策略往往表现出选择性差、电流效率低等问题。另一方面,氧化还原剂的加入不仅增加了经济成本,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不饱和氮杂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存在于药物、生物活性分子以及天然产物骨架中。饱和氮杂环的氧化脱氢(ODH)是合成不饱和氮杂环高效简洁的方法。传统基于过渡金属热催化ODH过程往往使用化学计量且环境不友好的氧化剂,存在选择性低、官能团兼容性差等弊端。因此,如何实现温和条件下不饱和氮杂环高效氧化脱氢过程是合成和催化领域关注的研究热点。
甲烷干重整催化剂通常存在结炭导致失活的问题,近日,上海大学张登松教授课题组近日报道了一种镍钴催化剂,用于甲烷干重整过程。
乙烷是页岩气中第二含量高的烃类气体,利用页岩气中捕集的大量乙烷和CO2转化为合成气,为CO2捕集和利用提供了一种新方案。近日,西马其顿大学Maria A.Goula课题组报道了一种高度稳定的镍钙钛矿催化剂,用于促进CO2和乙烷转化成合成气。
基于“3060”双碳目标,目前我国CO2电催化还原合成化学品仍处于研发或小规模示范阶段,CO2资源化利用技术亟待发展。近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韩布兴院士课题组报道了利用一种多孔有机笼改进的CuO催化剂,可用于电催化CO2还原为多碳产物。
电催化CO2还原反应是实现碳中和及碳循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CO2还原反应(CO2RR)中,随着电子和质子转移数的增加,反应路径变得越来越复杂。而CO2还原为CH4的电催化过程涉及8电子转移。因此,探索该催化机理对于理解CO2RR具有重要意义。过渡金属Cu是实现电催化CO2转化为多电子还原产物的最有效的单金属催化剂。要实现该过程,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抑制碳-碳偶联反应,避免CO等副产物的形成;...
近日,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廖强研究团队报道了一种无金属氮掺杂碳材料,可在低温下光热催化制氢。
2022年3月2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其中提到要探索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在合成甲醇等行业替代化石能源的示范。近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刘文教授研究团队报道了一种Cu/W-CeO2催化剂,用于CO2加氢制甲醇,反应速度提升了10倍。相关成果发表于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吡啶结构广泛存在于药物分子、功能材料、催化剂配体中,因此,吡啶的官能化研究一直备受关注。由于吡啶有多个反应位点,以及吡啶环的缺电子性和强配位性,实现位点选择性官能化具有很大挑战。
多孔有机聚合物 (POPs) 是一类由有机建筑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构成的多孔网络材料。根据其结构特征和制备方法,POPs可分为固有微孔聚合物 (PIMs)、超交联聚合物 (HCPs)、共轭微孔聚合物 (CMPs)、共价有机骨架 (COFs)、共价三嗪骨架 (CTFs)、多孔芳香骨架 (PAFs) 等类型。POPs通常具有高表面积、可调节孔隙、可设计组成及结构、易修饰等特性。此外,POPs一般由轻质元...
TiO2异相结主要通过高温方法制备,所制备材料的形貌和组成较难控制,尤其是在较低温度下一步制备一维TiO2异相结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采用简单、方便的一步水热法,在较低温度下(180℃)制备了一维纳米TiO2异相结材料。X射线衍射(XRD)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分析表明,制备的材料以一维金红石相TiO2纳米棒(长度:(400±50)nm,直径:(60±5)nm)为基本结构,粒径分布均匀的锐钛...
以可膨胀石墨作为原材料,通过高温膨化和机械砂磨得到石墨薄片,再以石墨薄片作为模板合成了不同比表面积的碳化硅纳米片(SiCNSs)。探究了比表面积对SiCNSs光催化制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CNSs的比表面积对其产氢性能影响显著,提高光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增强其产氢活性。SiCNSs的最大比表面积可达149m2·g-1,其光解水产氢速率为51.0μL·g-1·h-1。在对石墨薄片和SiCNS...
采用阳极氧化法与原位还原碳化法相结合,在电击穿条件下可控制备了具有介孔结构的碳化钨纳米片团簇(WCNFs)。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2吸附-脱附测试表征其物相、微观结构和孔径分布。在1mol·L-1H2SO4溶液中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循环伏安法、计时电流法以及交流阻抗谱测试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650℃下还原碳化所制备的WCNFs具...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