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无机化学工程 >>> 硅酸盐工程技术 >>>
搜索结果: 46-57 共查到知识库 硅酸盐工程技术相关记录57条 . 查询时间(2.946 秒)
1.项目概况:乙醛酸是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目前主要用于广谱抗生素阿莫西林、抗高血压药物阿替洛尔、化妆品添加剂尿囊素、高附加值芳香醛和农药中间体生产中。乙醛酸工业品通常为40%或50%乙醛酸水溶液。目前国内在上海、江苏、湖南已有几个小规模乙醛酸生产装置,生产能力约2500吨,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要,每年还进口1000吨以上。以乙醛酸为原料的许多产品市场已进入成熟期,市场前景看好。预计近两年国内对羟...
概述:产品名称:异辛酸钴。产品质量标准:外观:蓝紫色稠状液体(老工艺生产的产品外观为紫红色粘稠液体)含量(以Co计):2%、4%、6%、10%、12%(可根据用户的要求提供不同浓度的产品);密度(比重):0.86-0.91(25℃);不挥发物:≤45%;溶液稳定性:无析出物。异辛酸钴与环烷酸钴的用途相似,主要用于油漆、油墨、不饱和聚脂的催干剂。但异辛酸钴与环烷酸钴相比,异辛酸钴比环烷酸钴具有产品成...
制备了一种良好通透性的无机硅胶整体柱,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比表面积测试仪对其进行了表征.利用正己烷为流动相,考察了该整体柱的流速与渗透率和流速与柱压降的关系,以及苯取代化合物在该整体柱上的色谱保留行为.结果表明,该硅胶整体柱具有渗透率和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吸附性强等特点.
生态水泥材料-ZL-Ⅰ型水泥增强保安剂是以粉煤灰为载体、由多种无机化合物复合而成的、针对水泥熟料设计的一种新型水泥添加剂。 ZL-Ⅰ型水泥增强保安剂从解决水泥安定性出发,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最终发展成为一种生态水泥材料,即通过以15%的粉煤灰取代10%的熟料和5%的矿渣,减少水泥生产原料和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增加工业废渣的利用。该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采用硼酸(H3BO3)和三聚氰胺(C3N6H6)合成单相六方B-C-N多晶粉末,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高分辨电镜(HREM)和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对合成产物的结构、晶体学参数、成分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3BO3和C3N6H6的配比对产物的组成有较大影响.当二者的质量比为1:2时,可以得到单相六方B-C-N多晶固溶体,其晶格参数a=0.251 nm,c=0.666 n...
新型硅酸盐体系蓄光发光材料     硅酸盐  蓄光  发光       2008/10/7
 首次在硅酸盐体系中发现并合成余辉时间达2000min以上高亮度长余辉发光材料。发光颜色覆盖从469nm的蓝色光区到536nm的黄色光区,余辉时间长达2000min以上,并连续可调。蓄光发光材料是一类吸收了激发光能并储存起来,光激发停止后,再把储存的能量以光的形式慢慢释放出来,并可持续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的发光材料。主要用途是低度照明指示,应用于建筑装饰、运输工具、军事设施、消防安全指示、日用生活品...
传统的硅酸盐绝热材料采用石棉纤维为主要网络骨架,但石棉纤维是一种能致癌物质,对人体和环境有害,国外已禁止使用,国内已开始限制使用,绿色环保复合硅酸盐绝热材料系列产品不使用石棉,为绿色环保产品,其性能要优于传统产品。它有以下特点:密度小,导热系数低;使用温度范围宽(-40℃-600℃);力学性能好,可以防水;不燃烧、无石棉、无污染;封闭性好,用量少。该产品经国家电力部电力建设研究所、陕西省技术监督局...
该课题将熔体插层和微交联技术有机结合制备出的高性能高分子量聚乙烯/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E400),具有较好的综合物理机械性能。耐磨性能突出,价格优势明显,可以在部分领域代替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备耐磨物料输送管材,具有很好的发展应用前景;通过与当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烧结压制、柱塞烧结推挤”等相关加工技术的比较,本专家组认为本发明,工艺简单、效率高、成本低,对设备有适应性强,易于工业化应用。该...
In this paper, poly(butylene-terephthalate)-layered silicate of clay nanocomposites (NPBT) are reported. Their thermal properties, heat distortion temperature (HDT) and crystallization nucleation ar...
本项目在无水无氧条件下以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用先进的有机硅氮前驱物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在非水溶剂中合成具有介孔或微孔孔道和较大比表面积的氮化硅基材料。系统研究了不同硅氮源、不同溶剂、不同表面活性剂等合成条件对产物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利用现代表征手段,对该材料的形貌和孔结构、比表面积、元素组成、热学性质等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研究。探讨了在非水体系下有机/无机分子通过自组织形成纳米介观结构的机理。成功地...
该项目是从炉心大小、焙烧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工艺改进。①小炉心冶炼法;从炉心半周长大小决定了高温区范围大小,进行研究探索、实验,找到了适合的炉心尺寸,经改进实施后,提高了月产量16%,一级品率上升了10个百分点。②二次焙烧法:先将有大量挥发的新料装在炉体底部,经过焙烧大量气体从炉侧排出,然后再将挥发份极少的焙烧料装在F-炉的反应区,解决了挥发份的问题,实施该方法后,节约木屑0.3吨/炉,增加产量...
锗酸铋(BGO)晶体研究开发的启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