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工机械与设备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库 化工机械与设备相关记录112条 . 查询时间(0.552 秒)
将螺杆式进料器应用于下行床热态小试实验装置的入口进行催化剂的输送,考察了出入口压差、下行风量、温度等因素对输送速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可以通过调节顶部压力比较灵活地控制进料速率.
实验研究了工业上可用于从高放射性溶液中去除铯离子的φ280 mm密实移动床离子交换柱的颗粒输送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密实移动床的进液量、提升液表观操作流速和密实移动床中的交换剂高度是影响固体颗粒提升速率的因素,并从压力平衡的角度对实验现象进行了解释. 根据实验结果,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无因次关联. 在本实验中,斜管内串液量保持恒定,串液的方向是由提升管流进离子交换柱底部,这说明细长斜管...
在喷动-载流床中考察了Co/ZSM-5分子筛催化剂对煤热解气、液、固产物产率及组成变化的影响,分析了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及催化剂的再生使用寿命. 结果表明,在550~600℃的热解温度范围内,Co/ZSM-5分子筛催化剂提高煤热解总转化率达70%以上. 而在650℃时,煤热解正己烷可溶物产率最大,其中酚类、脂肪烃类和芳香烃类的产率比无催化剂时分别增加203%, 51%和78%. 因积碳失活的Co/ZS...
在提升管冷模实验装置上考察了喷嘴进料对颗粒浓度径向分布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提升管进料段内存在3种形式的颗粒浓度径向分布,在距喷嘴较近的轴向区域,颗粒浓度沿径向呈明显的W形分布,喷嘴进料对颗粒流动的影响很强;在距喷嘴较远的轴向位置,颗粒浓度沿径向呈环-核分布,喷嘴进料对颗粒流动的影响很弱;在二者之间,颗粒浓度沿径向呈弱W分布,喷嘴进料对颗粒流动具有一定影响. 随着喷嘴气速的增加或预提升气速的减小...
根据片状粉末表面几何特征,提出了用分形方法对其进行描述. 将数码相机拍摄的不同片状粉末的显微照片输入计算机,采用计算分形盒子维的DBC算法对其灰度值进行编程计算,可获得颗粒表面的分形维数. 计算得到的分维数的数值在2~3之间,且粉体表面越不光滑,表现在灰度值的起伏越大,则分维数的数值也越大,与人们视觉上对粗糙表面的观察相吻合. 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地反映粉体表面的光滑性,从而为片状粉体表面特性的分析...
采用新型干法气–固–固流化床反应器进行模拟燃煤电厂尾气的高效同时脱硫、脱硝. 在内径53 mm的流化床中,以砂粒作为固相介质、自制的K2CO3/Al2O3为吸附剂,考察了温度、吸附剂粒径、吸附剂活性组份(K)与气相中污染组份(SO2,NO)的摩尔比、模拟气中SO2/NO摩尔比等工艺条件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在无氨条件下同时脱硫、脱硝的效率可分别达到100%和92%. 大量数据表明,尾气中的SO2...
根据互相关测速技术提出了一种测量颗粒时均速度的新方法,与Aguillon和Nieuwland提出的方法相比,本方法不仅考虑了采样时间内向上及向下运动颗粒微元体的速度和数量变化,而且还考虑了所测颗粒微元体的浓度变化. 为了比较几种测量方法间的差别,采用PV4A型光纤测量仪,在循环流化床冷态实验装置上测量了不同操作条件下的颗粒速度,并对3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在高气速、低颗粒浓度条件...
根据功率谱低频发散与阵发性混沌本质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压力波动信号的功率谱指数衰减,并结合互信息函数分析,证实了流态化动力学所具有的阵发性混沌特性. 研究表明,随气速增加,压力波动层流区时间长度逐渐缩短,混沌越来越频繁地阵发,最终通向完全混沌状态. 此外,研究了层流区时间长度与雷诺数之间的关系,表明层流区时间长度随气速增加呈指数衰减,流态化动力学呈现出I型阵发机制.
利用水力旋流器对渣油进行高温液固分离,研究了高温工况下渣油的物理性质和石油化学成分对分离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水力旋流器在高温下对渣油中的重组分颗粒有显著的分离效果,分离后产物的密度和粘度发生了明显变化,当渣油加热到200℃、入口流量为15 m3/h时,对甲苯不溶物、沥青质、胶质的分离效率最高,分别达53.6%, 47.1%和30.7%,促进了颗粒、大分子的缔合、团聚作用. 根据平衡轨道理论计算...
详细分析了新型高效3D圆阀的设计原理和特点. 在1000 mm′350 mm规格的矩形实验塔中,应用典型的水-空气冷模实验系统对3D圆阀和F1型浮阀两种塔盘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测定了多种气液负荷下两种圆形浮阀塔板的板压降、雾沫夹带和漏液量等流体力学性能. 利用氧解吸法测定了两种浮阀塔板的传质效率. 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3D圆阀塔板的板效率比F1型浮阀塔板提高约20%左右,雾沫夹带量比F1型...
利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对旋风分离器排气管内流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测量,发现气流的高速旋转、回流区的存在及湍流脉动是排气管内产生流动阻力损失的重要原因. 安装减阻杆改变了排气管内流场分布规律,使旋转动能降低、回流区消失以及湍流脉动减弱,从而降低了排气管内流动阻力损失. 减阻杆迎风截面宽度越大,绕流边缘越尖锐,排气管内切向速度就越小,轴向速度分布越均匀,分离器的减阻幅度也越大. ...
利用二维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测量了旋风管内湍流运动的时均速度、脉动速度、能谱函数、微分尺度及湍流耗散等参数,对湍流特性参数分布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初步分析了旋风管内湍流运动特性对颗粒分离的影响.
在内径为40 mm的流化床中,以平均粒径为10 mm的超细硅粉为物料,在引入振动力和搅拌力、添加粗颗粒的条件下,考察了振动强度、搅拌转速、粗颗粒粒径和添加比例、氮气流速等因素对超细颗粒聚团破碎和供料过程的影响. 实验表明,对于10 mm的超细硅粉,流化床供料的最佳操作条件为:搅拌转速90 r/min,振动频率13.9 Hz,粗颗粒粒径300 mm,添加比例20%. 此时,可以有效破碎聚团,消除节涌...
以SK型静态混合器为研究对象,运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对管内流体的三维脉动速度进行测量并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结果表明,进口流量变化对截面上时均速度分布规律、脉动均方根分布规律及雷诺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不大;进口流量增加使径向、轴向及周向上的速度脉动均增加,对径向上的速度脉动强化作用最显著,特别当雷诺数超过6400后,径向上的速度脉动均方根及湍流强度随流量增加而增加的幅度都迅速提高,此时湍动能也迅速...
颗粒加速区. 利用实验数据回归出了局部固含率径向分布关联式,其平均相对误差在6%以内.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