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同位素技术 >>> 同位素技术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库 同位素技术其他学科相关记录129条 . 查询时间(3.015 秒)
本工作研究了通过钚的α放射性和同位素组成而确定堆照元件中钚量及其各同位素含量的一般原理及方法。井以一种辐照元件的样品为例进行了具体应用。测定了一块元件中的9个切片的样品,获得了该元件中钚及各同位素含量的数据。实验结果与库仑滴定法测定的总钚量及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测定的各切片相对燃耗值的变化的结果是一致的。本方法目前测定辐照元件中总钚量的不确定度约为±2.0%;对于一般的钚样品不确定度约为±1.5%。
高压离子交换分离技术,不仅广泛地应用在分析分离方面,并且已成为一种以制备为目的的有效分离方法。例如,由于该技术的独特优点,很快地试用于裂变稀土和超钚元素的分离,成为目前生产超钚元素的重要方法。 高压离子交换法具有速度快、不产生气泡、操作稳定、易于实现连续生产与自动化等
文章介绍核医学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对辐射环境的影响评价,包括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以及三废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分离系数是用以评定激光辐照产物中同位素分离效果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本文章导出一组分离系数计算公式,供计算机模拟同位素分离过程以及预测和优选实验条件之用。
激光分离同位素      同位素  激光分离       2008/10/28
随着激光技术的迅速发展,激光与原子能工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一方面,激光在引发核聚变(激光点火)、同位素分离、核燃料后处理以及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等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另一方面,人们也运用核技术来研制新颖激光器,如核泵激光器、自由电子激光器、甚至X射线激光器和γ射线激光器。
本文对两相物料含量不等的同位素交换体系的理论计算作了研究。导出了同位素丰度比的改变量与被分离同位素在两相中含量的关系式以及理论级数的计算公式。该二式可用于解决测定同位素分离单级分离系数的理论计算问题,亦可用于任一次平衡任一相同位素丰度比的理论计算。
不同的同位素分子在化学反应速度上的差异是动力学同位素效应。当水和重水与金属反应时有: H_2O+Me→H_2+MeO,HDO+Me→HD+MeO。 (1)式中k和k~*为化学反应速度常数。动力学同位素效应值α等于k/k~*,在定温下α为常数。 对于反应(1)有
为寻找能实现快速排代的金属氢化物,对ZrCo、LaNi_5、LaNi_(4.7)Al_(0.3)和Pd材料的填充柱进行了氢氘间的一维排代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排代速率与温度、固相比表面积及分离因子等因素有关;室温下Pd氢化物具有最快的排代速率,其次是LaNi_5,LaNi_(4.7)Al_(0.3),ZrCo。通过微观的气-固交换过程分析,定性揭示了影响排代速率的因素和条件。高流速排代实验证明,用P...
本文根据裂变核奇偶性的差别,把通过符合实验数据所确定的~(235)U,~(238)U,~(239)Pu和~(240)Pu的光学模型势参数分别推广到若干缺实验数据的U的奇A核和偶偶核、Pu的奇A核和偶偶核,然后进行光学模型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中子数和上述四个核相差不太大的核素来说,这种外推法是可行的。
文章用同位素质谱法测定了辐照堆元件铀的同位素丰度比和含量。讨论了测定技术、方法及误差来源和误差传递等有关问题。上述各量与切片的分布相符,与其他方法的有关测量结果相一致。
描述了水氢同位素液相催化交换反应的模型,并从动力学和反应过程的角度对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水氢同位素液相催化交换是一个较复杂的传质反应的串联过程,主要包括汽液相间转化和氢同位素催化交换两个反应。
以PtSDB为憎水催化剂研究了水氢同位素液相催化交换工艺,讨论了反应温度、氢气流量、低浓重水流量等工艺条件对催化交换塔传质单元高度(HTU)的影响和反应温度、气液比对催化交换塔阻力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60℃、气液比为1∶1时,水氢同位素液相催化交换工艺是比较适宜的。
本工作研究不同温度下钛吸收氕氘混合气体的特性,并计算其分离因子α。结果表明,在100~300℃温度范围内,ln α与温度T的倒数间存在线性关系ln α=-0.13+107/T。在200 ℃下,当混合气中的氘浓度在10.0%~87.2%范围内变化时,钛吸收氕氘混合气的分离因子恒定不变。钛对氕氘混合气的吸收存在明显的同位素效应,钛更易于吸收氕气。
采用静态压差法研究了液氮温度下碳基吸附剂活性炭(AC)、碳分子筛(601)和碳纳米纤维(CNF)对氢同位素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601对氢同位素的吸附量为最高、AC次之、CNF最小,并存在明显的同位素效应;吸附量的大小与吸附剂表面活性基团的数量有关;用浓HNO3对碳基吸附剂进行改性处理,在吸附剂表面引入氧杂原子,可增大这类吸附剂对氢同位素的吸附量。
研究了液氮温度下活性炭(AC)、碳分子筛(601)和碳纳米纤维(CNF)对H2、D2的吸附等温线,采用2种Langmuir模型对它们吸附H2、D2的等温线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液氮温度下,3种碳基吸附剂对氢同位素的吸附等温线遵从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符合按活性点分类的定点吸附机制;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多项式理论模型进行准确计算。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