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同位素技术 >>> 同位素分离技术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库 同位素分离技术相关记录60条 . 查询时间(4.07 秒)
本文结合四种锂的离子对萃取体系,从锂络合物结构探讨了与Li~+对应阴离子结构对同位素分离效应的影响。其中螯合型接触离子对体系和环醚隔离离子对体系呈现明显的阴离子结构效应。前者随着整合阴离子对Li~+螯合键的增强,有机相富集?~7Li效应增大;后者随着阴离子电荷密度减少和软度增大,不仅有利于萃取分配,而且有利于~6Li的富集。
将熔化铅靶技术应用于在线同位素分离器。 6 0 0MeV中能18O束轰击熔化铅靶的反应产物通过传输管扩散进入离子源 ,由带传输系统进行汞同位素的收集和传输。实验观测到了汞的若干同位素的γ射线。
克伦姆(A.Klemm)首次提出利用熔盐中同位素离子的淌度差来分离同位素。此后有不少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即在熔融卤化物或硝酸盐中进行逆流电迁移,使某些元素的同位素得到稍微的分离。但只有克伦姆本人在熔融氯化锂的长期电迁移实验中,得到了90.00%的Li~6。在理论计算方面,克伦姆等求出,在平衡状态下,Li~7富集到一定浓度时产品数量
采用四极质谱仪在线测定了CD4和CH4同位素色谱总分离度(K1)与色谱条件、进样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K1受色谱柱填料、长径比和样品量影响较大,载气流速影响不明显,柱温的影响与色谱柱的填料有关。
1912年发现了氖的同位素以来,现在知道周期表上每一个元素都由若干同位素组成,其中有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元素的同位素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科学实验中有重要的、广泛的用途,因此自二十年代起,就不断研究将元素的同位素加以分离的方法。由于同位素之间化学性质很相近,因而不能用普通的化学或冶金方法分离它们,需要一些特殊的方法和设备。目前,分离同位素的方法有十多种,如气体扩散法、热扩散法、
通常认为离子束张角随引出离子流变化的曲线为V字形,V字右笔对应的离子束有较好的聚焦性能,因此建议在同位素电磁分离器中采用这一工作区域。然而我们测得的张角曲线比较复杂,而且有峰值。本文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判断离子束束形优劣的主要指标,对张角曲线各段对应的离子束进行了比较。指出以接近张角峰值发射出的离子束,既有良好的聚焦性能,又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弧放电等离子体,也是一个可以采用的较好工作区域。
目前,制备无载体放射化学纯的放射性同位素是放射化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利用内电解法分离和制备它们的报导还很少。 从天然放射系中制取无载体铋同位素,过去经常是采用电解或电化学置换法。1959年
一、引论 在许多文献上都报导了从铀的裂片溶液中制各无载体Nb~(95)的方法。其中有用碘酸钍作载体从被照射过的硝酸铀酰中把Zr-Nb载出,然后用K_2CO_3熔融法分离Zr和Nb的方法;或者用二氧化锰作载体从铀的裂片产物中分离出Nb~(95)[2,3]的方法。也有用离子交换法来达到分离目的。在文献[5]中提到用硅胶柱吸附法直接从硝酸铀酰中吸附Nb、Zr,接着用草酸
论证了激光分离铀同位素阈能反应分子法在高浓铀小规模(10kg/a)生产中的可行性。提出了几种可能的阈能反应和对激光的要求,并指出电子静电加速器驱动的自由电子激光技术目前已有能力满足要求。
用LCS+CBURN程序计算在线同位素分离器靶-源中铅、钨、铜、铝、石墨靶材料以及结构材料水、不锈钢在100MeV、200μA强流质子束照射下所产生的放射性核素活度以及γ射线强度随时间的变化,以便为靶的设计、更换以及后期处理提供一定的设计依据。所选靶材料在照射后会产生长寿命放射性核素氚,其中,铅靶材料中还会产生131I。
根据荷电粒子传输原理,研制了用于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线同位素分离器ISOLAN束流光学系统优化设计和理论计算的计算机程序ISOOP。程序采用了最优化技术对束流光学参数进行优化调整。程序已应用于ISOLAN的设计、整机参数的优化计算和束流包络计算。
一、仪器设备及试剂 1.控制阴极电位电解仪(自制):最大电流,2A;控制电位精度,±0.03 V;Pt网电极(本院制)。2.酸度计:雷磁25型。3.光谱仪:pgs-2型,2米光栅。4.极谱仪:上海883型,笔录式。5.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前言 钍的放射性指示剂最常用的是UX_1(Th~(234))。该同位素的半衰期适宜(T_(1/2)=24.1天),β粒子的能量较大(子体UX_2的E_β=2.32兆电子伏),易于测量,而且它可以从天然铀中制得,不需要加速器或中子源等设备。
一、前言 电磁法分离的锡同位素,常用石墨口袋收集。含有锡同位素的石墨,经高温灼烧使石墨灰化,锡同位素灼烧为二氧化锡。在同位素分离和收集回收过程中二氧化锡受到同质异位素和其它杂质元素的沾污,需要进一步精制纯化。 天然锡共有十个同位素,各自的丰度差别极大,天然锡经电磁分离后,获得不同数量的各种同位素(20—200 mg),由于产品的产量小,成本高,在选择精制方法时应该考虑
在物理吸附动力学和多年色谱分离氢同位素实验的基础上,针对氢同位素与5A分子筛表面的程序升温解吸过程开展了理论研究,推导了一级无再吸附、一级再吸附、二级无再吸附和二级再吸附四种条件下的解吸速率方程,并通过计算形状参数和解吸活化能对解吸过程的动力学特征加以鉴别。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