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动力与电气工程 >>> 热工学 >>> 热工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库 热工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68条 . 查询时间(1.957 秒)
为了满足电网调度对火电厂负荷优化分配的实时性要求,提出了负荷优化分配总时间的概念并给出了具体计算公式。对煤耗、污染物排放、负荷调整时间的多目标数学模型进行了改进,将全厂煤耗量、污染物排放量两个目标统一为经济性成本目标,将负荷调整时间目标处理为机组变负荷范围的约束条件。通过引入遗传算法中的自然选择机制,提出了自然选择粒子群算法,并对算法的惯性权重及约束条件的处理进行了改进。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与...
采用微波放电NO-O2-H2O-He体系脱除NO的反应模型,对NO脱除及其转化进行分析计算。通过建立并数值求解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组,对NO-O2-H2O-He体系微波直接分解脱除NO过程进行反应动力学研究,分析影响NO脱除效率及其向N2和NO2转化的各种因素及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NO-O2-H2O-He体系中,微波功率,NO、O2和H2O的初始浓度等对NO脱除效率有较大影响,即微波功率的增大有利...
解决燃气轮机的通流问题,确定燃用中低热值合成气燃气轮机的最佳运行工况是研究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IGCC)系统的重点内容之一。该文对一台200 MW级 IGCC机组进行研究,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提出燃气轮机通流的3种调整方案,并分析方案变化对燃气轮机特性和IGCC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减小压气机入口空气流量或增...
通过一维计算和准三维计算,对地面重型F级中低热值燃气轮机透平进行了方案设计与优化。由一维优化结果指导准三维计算,并对结果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通过一维优化计算,效率提高0.8%,末级更接近轴向出气,在第2、3级静叶流道存在跨声速流动;准三维计算结果中,由于第1级冷却空气量较大,冷却空气掺混损失在总损失中占有较大比例,二次流损失是影响总损失沿叶高分布的重要因素;准三维优化使损失降低,在第3级静叶中...
碱吸收–微生物烟气脱硫是一类经济有效并应用较广泛的SO2脱除技术,可分为SO2碱吸收,厌氧还原与好氧氧化3部分,该文着重考察了好氧氧化部分。在有效容积为45 L的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内,以含硫化物的厌氧段出水作为进水,利用无色硫细菌氧化硫化物为单质硫。经28 d的运行,有机物负荷和S2-负荷分别达3.73 kgCOD/(m3×d)和1.09 kgS2-/(m3×d),相应的脱除率可达78%和90%以上...
在喷淋吸收装置中对电石渣–柠檬酸复合浆液吸收SO2动力学和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添加5 mmol/L的柠檬酸,其脱硫率从58.9%增加到77.3%。电石渣浆液中添加柠檬酸有利于烟气脱硫,一方面在液固界面上增强了H+的传质推动力,减小OH+的传质距离,提高了反应面上H+浓度,加速电石渣的溶解;另一方面,在气液界面上形成了缓冲体系,降低了液膜反应区pH变化速率,减小H+累积引起的阻碍效应,使界...
以燃煤锅炉产生的含尘热烟气为对象,采用电称低压冲击器(electrical low pressure impactor,ELPI)和Vaisala- HMT337型温湿度变送器等测试仪器,研究倾斜对喷流与蒸汽相变相结合的方法对燃煤细颗粒的脱除性能,实验考查烟气对喷流速、烟气对喷间距、蒸汽添加量、除雾器类型、添加润湿剂等对细颗粒脱除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对喷流和蒸汽相变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
采用醋酸溶液改性的石灰石作为CO2高温吸收剂,借助于N2吸附法研究了改性石灰石在循环煅烧/碳酸化反应过程中CaO分形维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石灰石经醋酸改性后,其煅烧产物CaO的分形维数得到提高。随循环次数增加,来自天然石灰石CaO的分形维数迅速减小,而来自改性石灰石CaO的分形维数随循环次数增加而下降缓慢,且在相同循环次数时改性石灰石CaO的分形维数均高于天然石灰石CaO。研究发现来自改性和天...
采用高温加压热重分析仪进行胜利褐煤的加压热解实验,并通过便携红外气体分析仪在线检测气体产物的释放,考察压力对煤热解过程的影响并进行动力学参数的计算。研究表明:不同压力下煤的热解都可以分为3个阶段,随着热解压力的升高,低温段的热解失重峰向更高温度偏移,而中温段的热解失重峰则向较低的温度偏移,煤焦的产量逐渐增大,CO释放量逐渐增多,而CH4释放量并无明显的规律;不同压力下的热解反应活化能差异不大,并同...
应用非线性化的增量分析方法,将锅炉运行状态与设计状态下的炉膛出口烟温(furnance exit gas temperature,FEGT)增量作为表征炉膛灰污染程度的参数,建立了I-FEGT的计算模型;在经过仿真计算验证模型正确性的基础上,结合某台600 MW机组燃煤锅炉实时采集的数据,利用所建模型对炉膛灰污染状况进行了实时监测,结果表明:I-FEGT能正确反映炉膛灰污染程度及其变化。可用于电站...
针对氨法脱硫烟气中气溶胶的排放特性,建立氨法脱硫后细颗粒凝结长大脱除动力学模型,对细颗粒的凝结长大及脱除规律进行数值预测,并将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细颗粒在过饱和蒸汽条件下迅速长大成液滴,在相同条件下,细颗粒初始数浓度越高,完成凝结长大的时间越短,液滴的最终粒径也越小;细颗粒脱除效率随停留时间增大迅速提高,在50~100 ms内达到稳定,与理论计算值比,实验停留时间滞后,约在1.5s后脱...
以硫酸亚铁热解产生的铁基硫酸盐催化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活性为对象,研究了300~500 ℃范围内SO2对于该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固定床实验,原位红外漫反射测试NH3吸附实验测试了催化剂的脱硝活性、选择性及NH3的吸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SO2促进了铁基硫酸盐催化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活性,提高了NH3的选择性。原位红外光谱实验进一步证实SO2的吸附增强了催化剂表面的Br?nsted酸性位,...
在线性自抗扰控制技术基础上,引入解耦补偿器,提出汽包锅炉单元机组协调系统的新控制方案。该方案首先对单元机组设计解耦补偿器,进行一定程度解耦;再将其他通道耦合作为扰动,分别设计炉侧和机侧线性自抗扰控制器,进一步消除耦合的影响。由于线性自抗扰控制技术采用扩张状态观测器,可以对扩张状态(系统未建模动态摄动和未知扰动)进行在线实时估计,因此其设计的扰动补偿可以不依赖于模型达到快速消去扰动的效果。将该方法应...
Slovenian company ISKRA Avtoelektrika d.d. is one of the largest European producer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nd equipment for automotive, construction, transport and agriculture mechanization industr...
针对区域内热电产品的成本分配问题,提出了基于产出距离函数的成本分配方法。在该方法中,通过距离函数构建了热产品和电产品之间边际成本的对应关系,采用参数估计法获得距离函数的各系数,进而求得区域内热产品的最佳成本分配比。与已有的分配方法相比,产出距离函数法能合理反映区域内热电产品的投入产出特性和资源最优配置下产品之间的相对机会成本。实例分析表明,已有方法对热产品成本的计算存在一定的偏差。建议采用产出距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