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动力与电气工程 >>> 热工学 >>> 热工测量与仪器仪表 制冷与低温工程 供热工程 工业锅炉 热工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库 热工学相关记录1210条 . 查询时间(2.929 秒)
采用醋酸溶液改性的石灰石作为CO2高温吸收剂,借助于N2吸附法研究了改性石灰石在循环煅烧/碳酸化反应过程中CaO分形维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石灰石经醋酸改性后,其煅烧产物CaO的分形维数得到提高。随循环次数增加,来自天然石灰石CaO的分形维数迅速减小,而来自改性石灰石CaO的分形维数随循环次数增加而下降缓慢,且在相同循环次数时改性石灰石CaO的分形维数均高于天然石灰石CaO。研究发现来自改性和天...
为了提高R404A/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性能,对该系统开展了理论分析和优化研究。根据R404A和CO2的热物性及压缩机效率,采用热力学方法分析蒸发温度Te、冷凝温度Tk、冷凝蒸发器的传热温差ΔT等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模拟获得不同工况下低温端最佳冷凝温度、高低温端最佳质量流量比和最佳性能系数。结果表明:在一定Te、Tk和ΔT条件下,系统性能系数ε存在一个最佳值。为了提高系统性能系数ε,应尽量...
为达到火电机组节能降耗的目的,以火电机组热经济性分析的统一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为基础,借助偏微分理论和梯度算子,建立了主蒸汽温度变化对机组经济性影响的通用强度系数计算模型。主汽温强度系数的提出使得在计算主汽温改变对煤耗率的影响时不用进行复杂的建模和计算,而仅利用对应负荷下的强度系数乘以主汽温变化量就可得到。通过对某600 MW机组典型工况的计算,表明应用强度系数模型计算主蒸汽温度改变对煤耗率的影响时...
搭建回转干馏炉冷态实验装置,并通过试验得出了不同回转炉转速、倾角、出料口直径等操作与结构参数下页岩示踪粒子停留时间,采用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方法对停留时间样本进行检验,并进行正态样本离群值判断与处理。结果表明,停留时间总体分布在检出水平b=0.05下不拒绝正态性,对停留时间样本进行离群值分析能有效的剔除岐离值,使停留时间样本均值更接近其总体期望;通过不同工况下停留时间概率密度分布可以...
添加剂对氨/尿素湿法脱硝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添加剂对氨/尿素湿法脱硝的影响机制和作用也不尽相同。该文在鼓泡反应装置上,以尿素为吸收液,添加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无机和有机类添加剂进行了NOx脱除效果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添加剂的脱硝性能:高锰酸钾>三乙醇胺>过硫酸铵>乙二胺>已二酸>甘氨酸>溴化钾>溴化铵>活性炭>硫酸铁;此外,三乙醇胺/二乙醇胺组合添加剂的脱硝效果较好,最佳配比为1:1;...
采用高温加压热重分析仪进行胜利褐煤的加压热解实验,并通过便携红外气体分析仪在线检测气体产物的释放,考察压力对煤热解过程的影响并进行动力学参数的计算。研究表明:不同压力下煤的热解都可以分为3个阶段,随着热解压力的升高,低温段的热解失重峰向更高温度偏移,而中温段的热解失重峰则向较低的温度偏移,煤焦的产量逐渐增大,CO释放量逐渐增多,而CH4释放量并无明显的规律;不同压力下的热解反应活化能差异不大,并同...
金属蒸汽侧氧化膜的生长和剥落对超临界或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的安全性有直接影响。以2台600 MW超临界锅炉为对象,详细分析因蒸汽侧氧化膜剥落所导致的高温过热器爆管事故,介绍实际运行中所采取的提高高温受热面安全性的技术措施。在此基础上,以T91和TP347HFG管材为例,针对设备改造设计提出基于金属蒸汽侧氧化膜生长和剥落规律评价高温受热面金属安全性的方法,并应用于这2台锅炉高温过热器的实际改造方案...
分析了高炉喷吹粉煤颗粒流造成高炉风口壁面底侧的磨损情况,建立了预测高炉风口磨损量的数学模型:δm=ρp/ρcHs/Hce(D-dp)dp/2πD2Cp|r=RvmE′cosθ.研究结果表明:高炉风口磨损主要与粉煤喷吹量、风口材质、风口几何尺寸、风口半收缩角以及热风速度和粉煤颗粒粒径等因素有关;当粉煤喷吹量相同时,减少粉煤颗粒在高炉风口壁面附近的浓度,改变风口壁面材质和使用较小粒径的粉煤,可减少高炉...
为了使炼铜转炉达到节能降耗、提高炉寿的目的,必须严格控制转炉内造渣期和造铜期熔体温度.基于此,作者简化了转炉中所用的各种冷料的熔化过程,建立了熔化速率与熔化时间的动力学模型,并确定了模型中的各个参数的值.将该熔化模型用于“炼铜转炉优化操作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中,利用VC++开发了一套工业软件,根据软件中炉况监控界面提供的当前剩余热和当前熔体温度,系统自动告诉操作者每种冷料的最大加入量,操作者可以动态...
铜闪速炉数值仿真     仿真  闪速炉  PSIC  铜冶炼       2010/12/29
利用欧拉法求解气相方程,利用拉格朗日法求解颗粒相方程,并用PSIC法耦合气固两相方程.通过仿真得到反应塔内部的流场、温度场、浓度场、燃烧释热场以及颗粒的轨迹与温度.可视化结果表明:闪速炉内部流场存在2个大涡;闪速炉内部温度除喷嘴下部外,基本分布均匀;反应塔中含硫铜精矿在反应塔上部2 m处就基本反应完全,在距离精矿喷嘴不到5 m处,所有颗粒达到峰值温度;反应塔内部温度场、浓度场、流场以及颗粒的轨迹表...
应用非线性化的增量分析方法,将锅炉运行状态与设计状态下的炉膛出口烟温(furnance exit gas temperature,FEGT)增量作为表征炉膛灰污染程度的参数,建立了I-FEGT的计算模型;在经过仿真计算验证模型正确性的基础上,结合某台600 MW机组燃煤锅炉实时采集的数据,利用所建模型对炉膛灰污染状况进行了实时监测,结果表明:I-FEGT能正确反映炉膛灰污染程度及其变化。可用于电站...
针对氨法脱硫烟气中气溶胶的排放特性,建立氨法脱硫后细颗粒凝结长大脱除动力学模型,对细颗粒的凝结长大及脱除规律进行数值预测,并将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细颗粒在过饱和蒸汽条件下迅速长大成液滴,在相同条件下,细颗粒初始数浓度越高,完成凝结长大的时间越短,液滴的最终粒径也越小;细颗粒脱除效率随停留时间增大迅速提高,在50~100 ms内达到稳定,与理论计算值比,实验停留时间滞后,约在1.5s后脱...
性能评价对于提高热工控制系统控制品质,优化机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以单一类型扰动存在情况下的性能评价方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热工控制系统综合性能的评价方法,该方法针对设定值扰动和随机性扰动同时存在的情况,通过一系列数据处理将误差分解,得到随机性误差分量和确定性误差分量,进而计算出系统的确定性和随机性性能指标。文中给出了该方法的一般步骤,并通过仿真及对某1 000 MW火电机组主汽压控制系统的实际运行数...
以硫酸亚铁热解产生的铁基硫酸盐催化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活性为对象,研究了300~500 ℃范围内SO2对于该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固定床实验,原位红外漫反射测试NH3吸附实验测试了催化剂的脱硝活性、选择性及NH3的吸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SO2促进了铁基硫酸盐催化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活性,提高了NH3的选择性。原位红外光谱实验进一步证实SO2的吸附增强了催化剂表面的Br?nsted酸性位,...
在烟气处理量为1.1?106 m3/h的实际石灰石–石膏法脱硫装置上,对有机酸添加剂强化脱硫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证实,有机酸具有良好的pH缓冲作用,同时能够促进石灰石溶解速率,缓解固体颗粒在浆液中的沉降速度,从而有效提高脱硫效率、石灰石利用率,减轻脱硫系统结垢。在吸收塔浆液中按照7 mmol/L的浓度加入有机酸添加剂DBA,脱硫效率可由90.3%提高至95.7%,脱硫反应产物石膏中CaCO...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