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 材料的组织、结构、缺陷与性能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库 材料的组织、结构、缺陷与性能相关记录906条 . 查询时间(3.373 秒)
通过使用热膨胀仪模拟奥氏体化与连续冷却过程, 研究了一种过共析钢在连续冷却条件下奥氏体化与冷却速率对于先共析渗碳体及珠光体片间距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提高连续冷却速率、延长奥氏体化时间或者提高奥氏体化温度均可以降低相变温度, 扩大相变温度区间, 细化珠光体片间距, 使先共析渗碳体厚度变薄或变得不连续. 然而, 过度地提高冷却速率或者奥氏体化温度会导致出现马氏体,破坏组织的均匀性; 通过控制合适...
利用ANSYS软件的二次开发语言编写程序,对装车站中常用的H型钢-节点板组焊结构的焊接温度场进行了模拟,利用红外测温仪对观测点的温度进行了实时测量,研究了焊缝表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实测热循环曲线与模拟结果吻合较好,证明了此研究中采用的热源模型、参数设置和网格划分方法是可行的。
稳恒电场对Ti-50at%Al合金组织凝固细化的影响。
球磨钢珠配比对片状羰基铁粉吸波性能影响的研究。
选用了具有相同织构的Zr-4, N18和ZIRLO锆合金片状样品, 利用高压釜在360℃, 18.6 MPa的0.01 mol/L LiOH水溶液中进行了280 d腐蚀实验, 采用EBSD和SEM研究了织构及合金成分对锆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腐蚀280 d后, Zr-4样品表现出明显的腐蚀各向异性特征, 在织构因子较大的轧面(SN面)上氧化膜较厚, 耐腐蚀性能差, 而在织构因子较小...
采用机械合金化和热等静压技术制备纳米结构14Cr-ODS铁素体钢, 利用SEM, XRD和EDS等手段分析了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粉末形态和结构的变化以及合金元素的固溶情况, 通过TEM研究了14Cr-ODS铁素体钢的微观结构及其在短时高温下的稳定性. 结果表明, 元素粉末经机械合金化过程中发生反复的冷焊和断裂导致粉末尺寸先增加(0--2 h)后下降 (2-70 h), 晶粒尺寸随球磨时间的增加而减小...
通过改变固溶热处理温度、保温时间和固溶后冷却方式, 研究了不同固溶热处理工艺对一种新型铸造高温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将合金在不同温度固溶处理2 h后空冷, 合金在760 ℃, 660 MPa和 980 ℃, 180 MPa条件下的持久寿命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先升高而后降低; 固溶处理温度为 1220 ℃时, 760 ℃, 660 MPa条件下的持久寿命达到最高; 固溶处理温度为1180...
低碳Fe-0.25C-1.48Mn-1.20Si-1.51Ni-0.05Nb (质量分数, %) 钢通过新型Q-P-T工艺处理后获得高的抗拉强度和良好延伸率的综合性能. 对该低碳Q-P-T钢在拉伸过程中残余奥氏体含量的XRD 测定和形变孪晶马氏体的TEM观测, 证明了相变诱发塑性(TRIP) 效应的存在. 基于形变过程中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中的平均位错密度测定和 TEM的观察, 验证了在中碳钢中最新...
利用SEM观察、聚焦离子束(FIB)微区分析和有限元模拟对比研究了直角型和线型Cu/Sn-58Bi/Cu微焊点在高电流密度下(1.5×104A/cm2)的电迁移行为, 从原子扩散距离和微区域电阻变化及阴阳极物相变化的角度研究了焊点结构变化对电迁移影响的机理. 结果表明, 2种焊点通电112和224 h后均发生了Bi向阳极迁移并聚集及 Sn在阴极富集的现象; 直角型焊点阳极由于Bi聚集后膨胀而产生压...
对316不锈钢C型环和纵切圆柱2种试样在水冷淬火过程中发生的热处理变形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和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温度场的精确测量对综合界面换热系数的逆运算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并进一步影响热处理变形的模拟预测. 采用低采集频率数据逆运算得到的界面换热系数, 在温度变化剧烈的高温阶段偏低, 致使变形模拟结果严重失真. 采用高采集频率逆运算得到的界面换热系数, C型环和纵切圆柱试样变形的模拟结果均与实...
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Cu熔体以不同速率冷却微观结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 冷却速率在1012.6 K/s到 1014.5 K/s之间时,Cu熔体凝固后形成了非晶体与晶体的混合体; Cu熔体中的原子团簇、临界晶核及凝固后晶体的结构均是由hcp和fcc结构层状镶嵌排列构成, 这说明Cu凝固后形成的层状镶嵌结构起源于形核阶段; 冷却速率小于1013.3 K/s时, Cu层状镶嵌结构中具有fcc结构的原...
工程材料的单轴应力-应变全曲线反映了材料最基本的本构关系,但目前对适用于多种材料的统一本构关系研究尚不够深入。本文基于传染病传播动力学SIR模型,建立了反映材料单元动态变化的应力-应变模型。根据同伦分析方法提出了模型的解析解和近似解,并讨论了模型反映材料尺寸效应和应变率的能力。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单轴应力-应变模型中的参数可以与实际材料的力学特性相对应,模型解能够统一、全面、准确地反映多种材料力学...
利用XRD, SEM-ECC, TEM和EBSD技术, 研究了Zr-Sn-Nb系新型锆合金板材加工过程的微观组织及织构演变. 结果表明, β相淬火得到的随机织构经热轧后形成沿横向倾斜的基面织构, 随后的加工过程均保留该织构;热轧及两次冷轧后的基面织构都为<1010>方向平行于轧向(<1010>//RD), 而退火后转变为<1210>方向平行于轧向(<1210>//RD).淬火形成的网状魏氏组织经热...
研究了Ni-Cr-Mo-B超厚钢板表面低碳回火马氏体组织. 对表面区域不同位置处取样进行了冲击性能测试, 并借助OM, SEM, EBSD, XRD和正电子湮没谱(PAS)等技术手段对马氏体组织及其亚结构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实验钢表面韧性异常恶化, 马氏体组织中相对粗大的板条束和板条块以及较高的位错密度是其表面韧性恶化的主要原因.
利用超快速冷却技术, 通过控制轧后冷却路径, 调整不同的终轧温度和终冷温度, 研究了冷却路径对热轧后经退火处理的中碳钢组织和扩孔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通过后续退火处理可以在铁素体基体上形成弥散分布的球化渗碳体组织; 随着终轧温度和终冷温度的降低, 退火处理后的渗碳体更加细小, 且弥散程度提高. 在扩孔实验中, 当切向延伸率达到材料成形极限时, 裂纹优先在冲孔的边缘出现, 裂纹主要通过微孔集聚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