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子技术 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 半导体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31-345 共查到人物 电子科学与技术相关记录2564条 . 查询时间(1.584 秒)
沈文江,本科和硕士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04年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机械工程系。 博士毕业后,在California NanoSystem Institute (CNSI)做了一年半的博士后研究工作。2005年底,作为研发工程师加入MEMS公司Innovative Micro Technology,2008年被提拔为项目经理。沈文江博士有丰富的微机电系统器件的研...
康一,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任职中科大前,于2003年至2018年期间就职于紫光展锐科技有限公司,担任首席科学家及高级副总裁等职务,负责过公司低功耗高性能CPU核,以及3G,4G和5G等多个移动通信终端基带芯片的先进技术研发项目,也曾负责或参与过多个国家重大专项。在1999年至2003年期间,曾在美国硅谷数家高科技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或技术总监等职务。发表过14篇国际会议...
胡芹博士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电子学院特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新原理/新材料半导体器件的研究,基于新型钙钛矿半导体、宽禁带半导体、有机共轭聚合物、导电蛋白质纳米线等新型功能性材料,构筑高性能光电子器件,包括光伏器件、光电探测器、忆阻器、新型全液态器件等。同时结合同步辐射X-ray原位表征、超快光谱、电子显微镜等先进技术,最终建立微纳结构-物化属性-器件性能之间的关联。近年来,胡芹博士在 S...
孙海定博士现任中国科大微电子学院特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IEEE Senior Member。毕业于美国波士顿大学,博士期间师从氮化物半导体分子束外延(MBE)奠基人Theodore D. Moustakas教授,长期致力于MBE/MOCVD宽禁带III族氮化物(GaN等)和III族氧化物(Ga2O3等)半导体材料外延、紫外光电器件和电力电子器件设计与制备研究。主要研究半导体材料外延技术, 器件设...
刘发林,男,籍贯河北赞皇,1963年7月生于河北邢台市。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和微电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获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工学学士学位,后又分别于1988年和2004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硕士和博士学位。1988年留在中国科大任教至今。曾于1997年至1998年在日本东北大学电气通信研究所访学,专门从事5mm波段NRD波导集成电路研究。于2002年初在...
郭国平,男,1977年12月出生于江西南昌,教授,博士生导师。实验室半导体量子点量子芯片研究方向带头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A类(超级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以第一作者,责任通信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Nano Letters、Physics Review Letters,Apply Physics Letters等主要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
高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自旋电子器件。长期致力于拓扑自旋结构与器件、高质量磁性薄膜生长与表征、半导体器件自旋传输机制、光场调控器件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2015年入选中科院青促会会员,曾获中科院院长特别奖、中科院院长优秀奖及中国真空学会博士优秀论文奖。
赵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教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安徽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会“微电子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电子学专业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专用集成电路(ASIC)设计, 高速、高精度信号采集与处理、超高精度时间测量等。 2010年至今个人研究经费2064万元(作为项目负责人经费954万元),其中在“国家发改委十二五”规划项目LHAA...
李海欧,男,1985 年3月生于安徽,特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基于半导体量子点的量子比特制备、操控和多比特扩展研究。利用关键技术制备了多种复杂半导体量子比特电路,先后实现了单比特超快普适逻辑门、两比特受控非门和三量子比特Toffoli门等,以此构建了基于半导体量子点的量子计算逻辑单元库。进一步设计和制备了硅基半导体自旋编码量子比特,实现了空穴自旋与超导谐振腔微波光子的较强耦合。发表SCI收...
林敏,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无线通信及高可靠集成电路设计专家。2004年至2007年,在日本OKI公司任高级工程师和设计经理,成功完成ETC、WIFI、UWB等无线通信芯片的研发和量产工作。2007年至2012年,回国创业,担任无线通信芯片创业公司的技术委员会主席,领导团队成功研发出GPS,GPS/BD双模双通道,WIFI等射频通信芯片。其中,GPS芯片和WIFI芯片的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一流公司的...
徐云生,男,1961年11月生于江苏省南通市,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别于1982年和1984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1988年由原国家教委公派赴德国汉堡-哈尔堡工业大学留学,1993年获博士学位。1994年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任教,其中于1995年4月至1997年4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
罗辉,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1.微纳米级吸收剂制备;2.功能结构型吸波材料。近年来,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检索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装备预研基金,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及横向项目,作为骨干力量参与“十三五”共用技术项目两项,军民共用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一项。学术兼职:近年来兼职 journal of alloys andcompound...
张涛,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集成电路设计。电源管理集成电路设计(开关电源和线性电源芯片,这个方向与公司合作,成立研发中心,有流片机会),放大器芯片。
崔焱,2017年8月获Clemson University(美国)电子工程学博士学位,2018年9月加入山东大学微电子学院担任副研究员,同年12月起担任硕士生导师。就读研究生及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曾参与多项中美国家级科研基金项目,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Label-Free RF Imaging of Cell Membrane Heterogeneity in Liquid、美国科学基金...
庞智勇,男,1978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5-2016在美国犹他大学物理系Zeev Valy Vardeny教授研究组进修学习。研究方向: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有机自旋电子学。国家发明专利:1、韩圣浩,修显武,庞智勇,吕茂水,叶丽娜,林亮,掺钼氧化锌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ZL200610043274.4;2、韩圣浩,吕茂水,叶丽娜,庞智勇,修显武,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ZnO...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