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金属材料 >>> 非晶、微晶金属材料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非晶、微晶金属材料相关记录63条 . 查询时间(2.136 秒)
金属薄膜、纳米片、纳米线等低维金属可同时呈现良好的弹性、强度、塑性等机械性能和功能性能(光、热、磁、电和催化等),是构建微纳米器件的重要候选材料。然而,相比陶瓷、半导体等材料,大部分金属材料易因氧化而形成氧化膜。由于表面-体积比在微、纳米尺度会显著提高(106-108 倍),金属微纳米器件的氧化问题会更加严重。因此,规避氧化带来的负面效应成为保障低维金属在微纳米器件中安全应用的重要手段。不同于晶态...
类金刚石材料因超高的硬度和自润滑能力而展现出极佳的摩擦磨损性能。然而,受湿度、温度、气氛等环境因素和尺寸的限制,类金刚石材料的应用局限于涂层和复合材料的填充剂。相比类金刚材料,金属的应用更加广泛。但金属的硬度往往较低,缺乏自润滑能力,大部分金属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远远逊色于类金刚石材料。在金属材料中获得金刚石般的摩擦磨损性能将极大拓宽耐磨材料的选择范围。
类金刚石材料因超高的硬度和自润滑能力而展现出极佳的摩擦磨损性能。然而,受湿度、温度、气氛等环境因素和尺寸的限制,类金刚石材料的应用局限于涂层和复合材料的填充剂。相比类金刚材料,金属的应用更加广泛。但金属的硬度往往较低,缺乏自润滑能力,大部分金属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远远逊色于类金刚石材料。在金属材料中获得金刚石般的摩擦磨损行性能将极大地拓宽耐磨材料的选择范围。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单元技术实验室研究团队在基于双发射中心的单组分多重防伪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围绕单组分材料的多重发光变色防伪需求,提出主族元素与稀土离子共掺杂的双发射机制,基于激发波长,元素类型,掺杂浓度,环境温度等多重因素调谐可见光发射颜色,设计字母隐藏与花朵变色实验,建立信息隐藏和防伪验证体系,实现Ca3Y2Ge3O12:0.01Bi3+,Ln3+(Eu3+/...
2023年3月22日,中科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刘长松研究员课题组在辐照损伤模拟软件开发与多晶材料空位累积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通过采用多尺度模拟方法,系统考察了铁晶界处空位的累积与演化行为。借助自主发展的杂化格点动力学蒙特卡洛(LKMC)和实体动力学蒙特卡洛(OKMC)模拟技术,探究了空位演化与晶界结构的关联,相关成果发表在核科学技术领域国际期刊Journal of Nuclear Mat...
2023年2月8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材料所喻学锋、刘延亮团队,在高水平国际学术期刊Nano Research在线发表研究论文“CsPbBr3-DMSO merged perovskite micro-bricks for efficient X-ray detection”。该成果聚焦钙钛矿直接型X射线探测器中全无机钙钛矿厚光敏层制备困难的科学问题,首次合成了性能比肩单晶的高质量全无机...
随着摩尔定律的发展,芯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集成度也越来越高。然而随着10nm技术节点的接近,普通TFT面临着严重短沟道效应和高成本投入的双重严峻挑战。而肖特基势垒TFT由于具有低饱和电压、高本征增益、良好的环境稳定性、显著减弱的短沟道效应以及能够实现低功耗等特征优势而在近年来受到广泛研究和关注。相比于普通TFT,肖特基势垒TFT由于具有低饱和电压、高本征增益、良好的环境稳定性、显著减弱的短沟道效应...
2022年8月15日,过程工程所与山东恒远利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大明玉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完成的“微晶玻璃固化重金属协同固废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顺利通过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该技术通过开发新型微晶玻璃实现了危废/固废多元重金属同步-稳定固化,重金属溶出率低,兼容性强。评价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同步稳定固化多元重金属的“核-壳”结构微晶玻璃制备...
非晶合金(又称金属玻璃)因具有一系列优异性能,在空天、国防、能源等领域显示出广阔应用前景。然而,非晶合金极易形成纳米尺度变形局部化剪切带,而剪切带快速扩展诱致的宏观脆性严重地限制了其走向广泛的工程应用。因此,非晶合金剪切带问题成为力学、物理与材料等相关领域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本征上,非晶合金剪切带涌现是一类远离热力学平衡下时空多尺度耦合的非线性过程。空间上,固有的结构不均匀性会引起强烈的变形及动力...
最近,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刘洪阳研究员和特别研究助理黄飞博士与北京大学马丁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王宁教授以及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温晓东研究员等团队合作,通过对亚纳米尺度原子级分散金属Cu配位环境的精准调控,系统研究了原子级分散金属Cu催化剂配位结构对乙炔选择性加氢性能的影响。该项研究成果于近日在ACS Catalysis在线发表。
近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激光诱导超快电子动力学课题组在准晶高次谐波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团队打通了强场超快物理与准晶研究领域的壁垒,理论研究了准晶作为超快光源方面的机理和优越性,相关成果发表在学术期刊Phys. Rev. Lett.上。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谭佐军教授带领的智能感知与信息处理团队与瑞典林雪平大学高峰教授团队合作,针对铯银铋溴材料的结构和性质进行研究,探讨了材料最新应用进展与未来发展挑战。
调控金属纳米材料的晶相结构,能够改变纳米材料内金属原子的排布方式,是调控其物理化学性质的有效策略之一。镍纳米晶是一种常见的过渡金属纳米材料,广泛应用于多种催化反应。2021年8月,过程工程所燃料清洁转化研究部能源催化与多孔材料课题组博士研究生庄嘉豪,在古芳娜副研究员指导下,采用溶剂热合成的方法,可控制备了具有面心立方(fcc)晶相的正二十面体与六方密排(hcp)晶相的六棱柱镍纳米晶。
金属材料的强化是长期以来材料领域的核心研究方向。细晶强化(即Hall-Petch强化,包括晶界强化/孪晶界强化)是目前最常用且有效的强化手段之一,其内在机制是源于晶界/孪晶界对位错运动的阻碍。然而,当晶粒尺寸(d)和孪晶片层厚度(λ)达到某个临界尺寸(10-15nm)时,材料的主导变形机制将转变为晶界运动或退孪生,从而使其表现出Hall-Petch关系失效或软化效应(即材料强度随着d/λ的降低而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胡丽娜教授自2021年5月起被聘为《非晶固体杂志》(Journal of Non-Crystalline Solids,JNCS)杂志主编。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