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金属材料 >>>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相关记录181条 . 查询时间(3.594 秒)
高性能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保障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也是建设制造型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支撑。传统的金属材料往往基于一到两种主要元素,形成长程有序的晶格结构,因此,可归类为由化学有序和拓扑有序主控的有序合金。非晶合金又称金属玻璃(Metallic Glasses),它是一类突破了传统金属有序结构主...
传统铝合金具有轻质、高强、低成本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航空航天等领域。然而,第二相的存在使该类合金在腐蚀环境下极易发生局部腐蚀。铝基非晶合金结构与组元成分均匀,兼具高强度和优异的耐蚀性能。此外,作为一种模型体系,有利于从多尺度揭示合金元素与合金腐蚀的内在关联性,推动更高综合性能铝合金的研发。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杨柯、任玲团队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教授邱冬团队合作,在前期开发的高性能双相核壳纳米结构Ti6Al4V5Cu合金基础之上,设计并制备了具有多相纳米网状结构的新型钛合金。日前,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塑性》,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海是论文第一作者。
稀土是战略性矿产资源。日前,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的2023(第六届)中国稀土论坛上,与会嘉宾表示,当前,我国稀土行业,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科技成果不断涌现,行业发展更加集约化,运行更加规范,迈出了“由大到强”高质量转变的步伐。下一步,要着力推进资源高值利用、拓展下游应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确保我国稀土产业链安全可控,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反应堆结构材料长期服役于高温、高剂量辐照、强氧化腐蚀等极端环境,传统合金已经不能满足下一代先进核反应堆的服役需求,成为限制核能领域发展的“卡脖子”难题。高熵合金(High-entropy alloys, HEA)是以多种过渡族金属元素作为组元的新型固溶体材料,具有独特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质,尤其在高温力学、抗辐照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目前,在高熵合金中,通过固溶“尺寸差异”原子从而引入额外的化学...
将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eCO2RR)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是解决气候问题和生产高附加值化学品的有力选择。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杨军团队与燕山大学教授王静,开发出超细银钯(AgPd)纳米合金,通过耦合它们边角原子丰富的优势和Ag/Pd原子组合效应调控eCO2RR中间产物吸附能力,实现高效eCO2RR转化生成一氧化碳(CO)。
通过各种各样的热力学非平衡过程(快速淬火、物理或者化学气相沉积、电沉积以及球磨等手段),可以形成过饱和固溶体从而调控金属材料的性能,但过饱和固溶体在热力学上处于不稳定状态。在加热或者塑性变形时,它将分解成热力学稳定相以降低体系的自由能。长久以来,稳定过饱和固溶体以防止其分解颇有挑战性,尤其是在具有互溶间隙的合金体系中,相分解将通过上坡扩散主导的调幅分解机制自发进行。
构筑高活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催化剂并降低贵金属铂(Pt)的用量,一直是纳米催化剂材料领域研究的难点和热点。碳基过渡金属单原子催化剂(M-N-C)具有元素利用率高、本征活性强以及成本低、储量相对丰富的优势,在电催化氧还原反应过程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现阶段,M-N-C作为独立催化剂,在强腐蚀、高电位环境下的活性和稳定性尚不能满足燃料电池实际应用的指标需求。而已有研究证实M-N...
超塑性成型技术有望解决复杂构件的成型问题,颇具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多数金属超塑性成型的温度较高且应变速率极为缓慢,这增大了超塑性成型的能耗与时间,并使成型后的材料表面发生了严重的氧化,制约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
钨合金具有高密度、高强高硬、抗辐照等优异性能。随着高技术领域的迅速发展以及服役环境的复杂和极端化,对钨合金的强韧塑性等性能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要求,突破材料固有的强度-塑性互斥(trade-off),发展强度2GPa量级同时兼具良好拉伸塑性的超高强钨合金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挑战性难题。
2023年5月19日,中科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秦晓英研究员团队在近室温碲化铋热电材料热电性能优化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进展。相关工作发表在工程技术类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热电技术作为解决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2023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热电技术可实现热能与电能的直接相互转换,具有纯固态、无噪音、无运动部件等优点,在深空探测、废热发电利用(能量回收),如汽车尾气热量回...
增材制造金属作为新一代“高设计自由度”材料,虽具有传统铸轧工艺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其长期服役疲劳性能仍有不足。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和高铁等关键零件,在服役过程中承受107~1010及以上的循环载荷,材料微结构敏感性显著增强,实验寿命分散性大,传统基于疲劳极限(107)的疲劳强度与寿命设计理论不再适用。因此研究增材制造金属材料的超高周疲劳(VHCF)失效机理,建立量化内部缺陷和微结构的超高周疲劳裂纹萌...
增材制造金属作为新一代“高设计自由度”材料,虽具有传统铸轧工艺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其长期服役疲劳性能仍有不足。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和高铁等关键零件,在服役过程中承受107~1010及以上的循环载荷,材料微结构敏感性显著增强,实验寿命分散性大,传统基于疲劳极限(107)的疲劳强度与寿命设计理论不再适用。因此研究增材制造金属材料的超高周疲劳(VHCF)失效机理,建立量化内部缺陷和微结构的超高周疲劳裂纹萌...
近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发布了获得2022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的项目。中国铜业有限公司获得2022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8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其中,呼伦贝尔驰宏矿业有限公司、中国铜业工程技术研究院、昆明冶金研究院3项成果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一等奖,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南铜业分公司、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成果分别以第二完成单位、第三完成单位获得一等奖。
近日,由中南大学牵头承担、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孙伟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重点专项“铜钼钴等多金属资源高通量规模化开发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长沙召开。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资源处处长裴志永,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付刚华,项目共同承担单位相关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参加会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