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动力与电气工程 >>> 热工学 >>> 制冷与低温工程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制冷与低温工程相关记录16条 . 查询时间(3.578 秒)
2023年5月26日,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在高能所组织召开了ADS低温实验厅项目验收会,院条财局建安、财务及档案相关专家参加了本次验收。高能所行政处处长梁键、财资处处长周亚、行政处副处长周敏、ADS工程办副主任苏萍以及工程项目的各专业工程师和档案、财务管理人员参会。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双碳战略背景下,清洁能源材料与节能降碳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传统降温方法(如空调系统等)能源消耗大,导致温室气体排放显著提升,阻碍双碳目标的实现。辐射制冷作为零能耗、零污染的制冷技术,为可持续碳中和提供了新机会。该技术利用宽光谱选择性精准调控,通过针对性优化光学结构满足多场景制冷需求,最终实现可持续无源制冷目标。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清洁能源材料与节能降碳技术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传统降温方法(如空调系统等)能源消耗大,导致温室气体排放显著提升,严重阻碍“双碳”目标的实现。辐射制冷作为一种零能耗、零污染的制冷技术,为可持续碳中和提供了新的机会。该技术利用宽光谱选择性精准调控,通过针对性优化光学结构满足多场景制冷需求,最终实现可持续无源制冷目标。
极低温制冷是指制冷温度低于1K的制冷技术,广泛应用于凝聚态物理、天文观测、量子计算等领域,至今已经有20余项诺贝尔物理学奖成果来自极低温区,如超流3He、量子霍尔效应等。绝热去磁制冷和稀释制冷是目前主流的极低温制冷技术,其中绝热去磁制冷利用磁热材料的磁热效应实现制冷,具有高效、不依赖重力等优点,稀释制冷利用3He原子在极低温下从浓相流入稀相时吸热来实现制冷。
我国用于极低温区科学研究的制冷设备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主要依赖进口。这些制冷设备根据其温区和功能特点的不同而分为几个不同的系列,分别是:(1)温度低至~1K的氦4减压降温制冷系统;(2)温度低至~300mK的氦3制冷机;(3)温度低至~10mK的稀释制冷机;(4)温度低至1mK以下的核绝热去磁制冷机。其中,氦3制冷机具有在百mK温区制冷功率大的特点,特别适合在该温区开展各类电学、热学和谱学实验,是在...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吕宝龙研究团队与华东师范大学马龙生团队合作,成功研制出一种高精度镱原子光钟,该光钟的频率稳定度达到E-18量级。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计量学期刊《Metrologia》上。
继2021年7次密集发射入轨应用之后,2022年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空间制冷机首次发射取得成功。
制冷技术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均有重要作用。当前,气体压缩制冷技术应用广泛,其普遍使用具有严重温室效应的气体制冷剂。为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应构建零碳制冷新技术。2019年,在塑晶材料中发现的庞压卡效应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线。最初发现的原型材料的等温熵变(衡量制冷能力的关键指标)已接近甚至部分超过当前的主流气体制冷剂,而真正实现压卡制冷技术的实际应用,需要更多的努力设计出同时具备高压力...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满足人体日常生活舒适性需要,利用空调等温控设备实现凉爽和保暖已成为当下能源消耗的主力军之一。但空调系统需要消耗大量电力,调控对象为整个建筑空间而非个人,能源利用效率较低。日间辐射致冷(passive daytime radiative cooling, PDRC)作为一种无耗能的致冷技术,在改善人体热舒适和降低能耗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近年来受到关注。然而,PDRC材料...
制冷技术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气体压缩制冷技术,其普遍使用具有严重温室效应的气体制冷剂,贡献了社会总碳排放量的7.8%,同时整个制冷行业消耗了社会总电力的25%。为了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必须构建零碳制冷新技术。2019年,在塑晶材料里发现的庞压卡效应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线。虽然,最初发现的原型材料的等温熵变(衡量制冷能力的一个关键指标)...
辐射制冷技术利用外太空的超低温实现无能耗制冷,作为一种绿色新能源技术,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受限于“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辐射制冷极限功率约150 W/m2,仅凭借材料设计永远无法打破此极限。类似于太阳光汇聚,辐射制冷汇聚结构能够提高辐射制冷功率,加大制冷温差。辐射制冷领域的资深著名学者、悉尼理工大学的Geoff Smith教授于2009年建立了辐射制冷汇聚的理论模型,该模型自发表以...
辐射冷却是近年来电力、电子领域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热管理新技术,其原理是基于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通过高发射率红外陶瓷涂层材料的强化辐射传热作用,无需任何能耗,即可实现高温功率模块的快速降温,有望为高功率模块的热管理开辟一条新途径。
制冷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日常温度控制、食品储存和工业制造。传统的制冷技术主要基于蒸气压缩循环制冷,一方面由于压缩机的存在导致器件难以微型化,另一方面氟利昂等制冷剂的使用会导致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基于铁电材料相变产生的电卡效应(EC)进行制冷作为一种新型的制冷技术,具有易于微型化、高效、环保等优势,因此有望应用于微电子器件的制冷。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发了各种无机钙钛矿和有机聚合...
2021年11月12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80L/h氦液化器(250W@4.5K氦制冷机)示范应用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举行。理化所所长汪鹏飞、副所长王雪松、低温工程与系统应用研究中心主任龚领会,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加速器中心主任潘卫民及相关科研和业务骨干等出席签约仪式。
低温保存是一种减少全球食品损失的有效方法,在应对食品浪费和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的全球冷链运作成本高昂,根据估计,仅食品冷藏产业所消耗的电量就占全球年用电量的4%,相当于排放6.54×108吨的二氧化碳,带来直接经济成本约1200亿美元。为了满足全球人口不断增长带来的对冷藏食品的巨大需求,需要对食品冷冻冷链藏方法进行创新,以降低冷冻冷藏设备带来的碳排放和经济成本。传统的食品冷冻是在“定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