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 航天器结构与设计 >>> 空间探测器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空间探测器相关记录163条 . 查询时间(2.234 秒)
俄罗斯“联盟MS-14”飞船24日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失败,搭乘飞船的太空机器人未能如期登上空间站。据介绍,失败原因是空间站上的辅助对接设备发生故障,飞船将于26日尝试第二次对接。按计划,“联盟MS-14”飞船应于莫斯科时间24日8时30分(北京时间13时30分)在国际空间站宇航员监控下完成自动对接。俄国家航天公司的直播画面显示,对接时刻临近时,飞船一度飞抵距空间站约90米的位置,但飞船在悬停片刻后逐...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胡会东博士、刘颍研究员和朱蓓博士等人研究了2017年9月10日爆发产生的EUV波及其CME驱动激波在日冕中的传播特征。通过分析“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日地关系天文台”A星(STEREO-A)、“太阳和日球天文台”(SOHO)等探测器的成像数据,从太阳的相反两侧观测到了该EUV波被太阳北极和南极的冕洞传输和加速的现象,并发现该EUV波在传播过程...
中国国家航天局相关负责人7月22日表示,目前中国已与欧洲航天局、俄罗斯航天局初步达成共识,将共同牵头探讨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规划论证工作。第四届月球与深空探测国际会议7月22日至24日在珠海举行,会议由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主办。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在会上表示,经过与俄罗斯、欧洲航天局以及其他国际同行的充分交流,正在提出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合作倡议。
1969年7月20日,美国Apollo 11号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成功踏上月球表面,迈开了“人类的一大步”,也标志着人类第一次探月高潮的到来。本世纪初,欧空局、日本、中国、印度、美国等航天大国都向月球发射了探测器,掀起了人类第二次月球探测的高潮。2019年1月3日,中国“嫦娥”4号成功着陆于月球背面冯·卡门撞击盆地底部,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的探测器。目前中国、印度、韩国、美国、日本等后续...
2019年4月26日,由中国科学院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首批探测器投入科学观测。此次投入科学观测的探测器包括由900个探测器单元组成的、灵敏面积达22500平方米的一号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两台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180台电磁粒子探测器和80个缪子探测器。“经过近2年的建设,观测阵列已经具备一定规模,本次投入观测的一号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超...
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项目征集活动23日在京启动。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介绍,我国将在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建造,具备支持开展大规模多学科的空间科学研究、技术验证和空间应用的独特优势。为进一步发挥空间站“国家级太空实验室”的引领作用,特面向国内公开征集航天医学、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科学项目。此次征集活动将于2019年8月31日截止,可登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网官微查阅相关...
美国航天局15日说,一个月球探测器观测到了流星撞击月球表面后,月壤中的水蒸气进入月球周围稀薄空气中的情形。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2019年2月23日公布了“新视野”号探测器发回的一组图片,揭开了人类迄今探测的最遥远太阳系天体——“天涯海角”的地貌特征。
这是人类第一次揭开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2018年11月14日,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立十周年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围绕促进发展中国家自由平等获得空间技术及空间数据应用、通过空间合作和人才培养助力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建设等议题展开讨论,并发布了《亚太空间合作组织2030年发展愿景》。
我国粒子天体物理和空间探测领域杰出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空间学会常务理事、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党委书记兼副所长、研究员,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卫星系统副总指挥王焕玉因病于2018年11月4日17时12分在合肥逝世,享年64岁。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碳循环遥感研究室研究员倪文俭带领团队,在利用无人机航空立体影像进行森林结构参数调查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以机载激光雷达数据为参考,系统分析了影像获取的航向重叠度和空间分辨率对森林空间结构提取的影响,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耦合效应,揭示了无人机航空立体影像关键获取参数对森林空间结构探测的影响规律,为利用无人机航空立体影像进行森林空间结构探测提...
2016年9月2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发射并顺利进入运行轨道。由中国科学院牵头负责的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在天宫二号上开展了十四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其中包括世界首台太空运行的冷原子钟。在轨近两年时间里,冷原子钟运行正常、状态良好、性能稳定,完成了全部既定在轨测试任务,成功验证了在空间环境下高性能冷原子钟的运行机制与特性,同时实现了天稳7.2×10-16的...
2018年4月27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式发布《空间技术与科学研究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士影集和院士传记。
中国计划于2018年下半年发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2018年4月27日,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解释该计划时表示,月球背面探测不仅有助于全面探索月球,还可以在电磁波宁静区探测宇宙起源时期的信号。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