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 航天器结构与设计 >>> 人造地球卫星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要闻 人造地球卫星相关记录433条 . 查询时间(2.203 秒)
2019年3月1日上午,北京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2018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市委书记蔡奇,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等领导为科技工作者颁奖,对他们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作出的贡献致以崇高敬意和热烈祝贺。在此次奖励大会上,清华大学共有33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6项。33项成果中,清华牵头完成的获奖成果15项,一等奖5项(占一等奖获奖总数的21%),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
2019年2月27日,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举办的第14届“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结果揭晓。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领导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DAMPE)科学团队研究成果“首次直接探测到电子宇宙射线能谱在1TeV附近的拐折”成功入选。 “悟空”号卫星是我国首颗空间科学卫星,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提出,并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
2019年1月31日,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宣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领衔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研团队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兰奖(Newcomb Cleveland Prize),以表彰该团队通过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推动大尺度量子通信实验研究做出的卓越贡献。这是美国科学促进会设立克利夫兰奖九十余年来,中国科学家在本土完成的科研成果首次获得这一重要荣誉。该奖项将于2月...
2019年1月16日下午,“典赞·2018科普中国”揭晓盛典在人民日报社举行,活动现场揭晓了“2018年十大科学传播事件”,搭载安光所三台载荷的“高分五号卫星成功发射”入选十大科学传播事件。2018年5月9日,我国在太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该卫星能够探测大气、水体等物质的具体成分,满足我国环境监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高分五号”卫星上搭载了由安光所研制的大气环境探测...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引力波探测“空间太极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吴岳良应邀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徐淑岩团队以及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同事联合在《自然》(Nature 562,185-187,2018)杂志上发表评论文章“Explore space using swarms of tiny satellites”。文章的中文版《卫星的未来》作为自然新闻在《环球科学》(Scientif...
近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提供全球服务,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正式从区域走向全球。巴基斯坦的交通运输、港口管理,印尼的土地规划、海岸线测绘,中俄的农业自动化……从光耀亚太,到拥抱全球,北斗与世界分享中国“奇迹”。自去年11月我国发射北斗三号首发双星开始, 一年19星,北斗三号系统用惊人的速度再次刷新了星座部署的记录。在这一系列的卫星发射中,...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曾晓茂团组成员夏云,针对两栖类微卫星跨物种扩增困难,而高通量测序相对便利的背景下,探讨了不同来源、不同拼接方法、测序深度等对微卫星筛选结果的影响。对利用高通量数据筛选微卫星标记提供了综合性的评估。研究发现,微卫星筛选的数量随着数据量及读长的增加而增加。数据拼接的策略会显著影响微卫星的筛选结果,即K值越大,产生的微卫星数量少,但这些位点的重复次数多,暗示了更高的多态性。...
2018年11月12至13日,第五届风云卫星发展国际咨询会暨首届风云卫星用户大会在成都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气象局、国家国防科技工局、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大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介绍风云气象卫星现状及发展、世界气象组织空间计划,围绕风云气象卫星发展情况、数据产品、服务能力及应用示范开展深度研讨,广泛拓展应用领域,深度挖掘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风云气象卫星应用水平。上海技术物理所...
“天格计划”学生兴趣团队在2017年获得清华大学第三十五届“挑战杯”特等奖后,得到了学校“大学生学术研究推进计划-重大专项”的进一步支持。团队成员从科学报告、原型系统到真正做出最终发射的载荷,前后历时一年半,真刀真枪地开展科研工作,经历了物理模拟、性能标定、系统设计调试、空间环境测试等环节,自主设计研制,一步一个脚印。期间,团队学生邀请了多次校内外专家的讲座与培训,团队本科生温家星、郑煦韬等先后在...
2018年9月8日上午,由清华大学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联合建立的“卫星技术与应用创新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副校长尤政,军委科技委原委员隋起胜教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高红卫,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刘石泉、陈国瑛,集团董事会秘书侯秀峰,中国航天科工三院院长张红文、副院长王长青等出席仪式并共同为研究中心揭牌。尤政主持揭牌仪式。微小卫星及其集群是现代...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博士江威等首次利用国产珞珈一号夜光遥感卫星数据,开展了夜光污染调查工作。该研究成果发表在Sensor期刊上。城市过度照明会造成夜光污染,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和天文观测都造成重要影响。利用夜光遥感卫星可以宏观、准确和快速监测城市夜光污染。目前美国DMSP-OLS和NPP-VIIRS夜光遥感卫星分辨率均较粗;珞珈一号卫星于2018年6月2日发射成功,空间...
2018年7月31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近日,高分十一号卫星传回了高清晰度遥感图像。高分十一号卫星总设计师李劲东、副总设计师曹京和郑小松向学校发来贺电,祝贺西电主持研制的高速图像压缩芯片“雅芯-天图”成功应用,为高分十一号卫星获取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国际宇航科学院(IAA)公布的2018年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选举结果,我校建筑与环境学院1984届工程力学专业杰出校友周志成研究员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工程学部院士。周志成,卫星总体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84年毕业于成都科技大学(现四川大学)工程力学系。现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常委,型号总设计师,五院总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历任“北斗一号”主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总...
2018年7月26日,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收到国际卫星导航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Service for GNSS,简称IGS)邮件,宣布赵齐乐教授正式受聘为理事会成员,成为该理事会目前唯一来自中国内地的成员。“国际卫星导航服务组织理事会在管辖权限范围内,任命那些能够为国际卫星导航服务组织分析中心、数据和网络中心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以理事岗位。”邮件中提到,十分期待赵齐乐加入...
2018年7月4日,中国科学院重大任务局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持召开了 “空间科学(二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启动会暨EP、ASO-S卫星工程启动会。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