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电化学工程 >>> 电池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电池相关记录1161条 . 查询时间(2.023 秒)
日前,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易成新能公司下属河南易成瀚博能源科技公司年产1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改性项目投产试车不到1周时间,易成新能公司就陆续接到10余个咨询电话,其中有4家客户明确表达了购买相关产品的意向。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和青海中科盐湖科技创新有限公司组织编写的《锂电池回收产业专利导航》一书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发行。
氢气具有高能量密度、燃烧热量高、燃烧产物无污染等特点,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终极能源”。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一种以氢气为能源的能源转换装置,具有高效、环境友好、工作条件温和等优势,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尽管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近些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目前仍面临着传质和水管理薄弱的问题,从而导致较低的峰值功率密度。一些科研工作者通过改变流场板的流道结构,又或者采用金属泡沫、石墨烯泡沫取代...
随着电力驱动的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对动力储能电池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技术需要满足高功率快充和宽温度应用需求。然而,传统碳酸酯类电解液由于凝固点较高以及界面脱溶剂化行为较慢的限制,导致锂离子电池在快速充放电和低温条件下的容量表现不佳。相比之下,醚类溶剂具有更低的凝固点和低的粘度,被认为具有改善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的潜力。不过,传统的醚类溶剂(例如乙二醇二甲醚DME)与锂离子间...
2023年9月4日上午,华盛顿大学曹国忠教授应邀访问了重庆大学材料学院并在综合实验大楼319会议室作学术报告。会议由储能材料系党委书记黄光胜教授主持,材料学院师生济济一堂,共同聆听了曹国忠老师的精彩报告。
2023年7月17日下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国立科学研究院孙书会教授和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张改霞教授应邀访问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做学术交流进行实质性合作探讨,并在综合实验大楼319会议室做学术报告。工程学部师生60余人参与,报告由李谦教授主持。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电力储能技术与应用团队自2015年开展储能水系锌电池研制,从基础研究拓展到产业应用研究,针对水系锌电池正极材料稳定性差、电解液电压窗口窄、金属锌负极腐蚀、枝晶生长、电极界面反应复杂等关键科学问题,先后开发出了高面容量锰基正极(J. Power Sources 2019; J. Mater. Chem. A 2021; ACS Appl. Energy Mater. 202...
近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团队,提出了一种将柔性寡聚物受体作为第三组份掺入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的策略,能够同时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以及机械性能,为制备高效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可穿戴电子设备市场的增长,对可穿戴发电设备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有机太阳能电池因具有重量轻、设计性强和便于加工的特点而成为柔性电源的理想解决方案。然而,相较于目前光电转化效率已超过19%的刚性有机太阳能电池,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在光电转化效率以及力学性能上仍存在不足。因此,开发具有高光电转化效率和高力学稳定性的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极富挑战。
2023年8月3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金华教授和王青松研究员团队与暨南大学郭团教授团队在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光纤检测早期预警领域取得重要成果。成功研制出可植入电池内部的高精度、多模态集成光纤器,率先实现了对商业化锂电池热失控全过程的精准分析与早期预警。
记者2023年8月22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高敏锐教授课题组研制出一种高抗氨毒化的镍基碱性膜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其多项数值远超商业铂碳催化剂。
锂离子电池(LIBs)在低温(<-20 ℃)下的稳定运行,对于电动汽车的推广和应用至关重要。在低温下,锂离子(Li+)迁移速率降低、反应速率减慢,导致电池内阻增大、可逆容量下降、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减少,甚至可能诱发锂枝晶生长,增加安全隐患。与石墨负极相比,金属锂负极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3860 mAh g-1),是LIBs的理想负极材料。探讨金属锂的微观结构和性能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是突破LIBs低...
锂离子电池(LIBs)在低温(<-20 ℃)下的稳定运行,对于电动汽车的推广和应用至关重要。在低温下,锂离子(Li+)迁移速率降低、反应速率减慢,导致电池内阻增大、可逆容量下降、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减少,甚至可能诱发锂枝晶生长,增加安全隐患。与石墨负极相比,金属锂负极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3860 mAh g-1),是LIBs的理想负极材料。探讨金属锂的微观结构和性能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是突破LIBs低...
有机太阳电池因轻、薄、柔及可溶液加工等优点,在可穿戴和便携式能源、建筑光伏一体化等领域颇具应用前景。目前,基于A-DA’D-A型小分子受体的高效有机太阳电池主要采用氯仿和氯苯等有毒的卤素溶剂进行加工。当利用非卤溶剂对有机太阳电池活性层进行加工时,小分子受体在成膜过程中会易形成过度聚集,从而产生大尺度的相分离,导致严重的电荷复合和显著降低的器件效率,这限制了非卤溶剂加工工艺的发展,阻碍了有机太阳电池...
全固态电池因具有安全性高、稳定性好、能量密度高等优点,开创性的解决了传统有机电解液电池中存在的寿命短、易燃、易爆等问题,成为一项突破技术。单质硫作为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其理论比容量达到1675 mAh/g,高于商业上广泛应用的钴酸锂和三元正极材料。因此,将固态电解质引入到锂硫电池体系中构建全固态锂硫电池,有望成为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系统。近期,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武建飞带领先进...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