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反应工程 >>> 催化反应工程 催化剂工程 固定床反应工程 多相流反应工程 生化反应工程 聚合化学反映工程 电化学反应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化学反应工程相关记录1229条 . 查询时间(3.707 秒)
2024年1月18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节能与环境研究部能源环境工程研究中心(DNL0901组)王树东研究员、程昊研究员团队研发的干熄焦循环放散烟气一氧化碳(CO)脱除技术完成焦化厂工业侧线实验,在1200小时的实验中,CO转化率在96%至99%之间,展现了良好的CO脱除效果。
2024年1月1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太阳能研究部太阳能制储氢材料与催化研究组(DNL1621组)章福祥研究员团队在宽光谱捕光催化剂全分解水制氢研究方向取得新进展。团队发现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MSI)可显著促进Ir/BiVO4光催化剂体系的界面电荷分离和水氧化性能,进而建立了高效的“Z”机制全分解水制氢体系,其室温下制氢表观量子效率(AQE)达到16.9%(420±10nm)。 本...
2024年1月1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太阳能研究部太阳能制储氢材料与催化研究组研究员章福祥团队,设计合成了单原子铱修饰镍合金催化剂(Ir1Ni),用于碱性电解水析氢、析氧,具有水分子活化与H-H、O-O偶联功能,降低了析氢(0.7eV,U=-1.0V)与析氧(0.85eV, U=1.23V)的过电势。
2024年1月1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涛与研究员王爱琴团队在单原子催化乙烯羧甲酯化反应研究方面取得进展。乙烯羧甲酯化反应(乙烯、CO和甲醇反应生成丙酸甲酯)是工业上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重要途径。与传统丙酮氰醇法、异丁烯氧化法等相比,该法具有原料来源广、原子经济性高、选择性高等优势。目前,该反应仍广泛使用钯-膦配合物为催化剂,并以硫酸、甲磺酸等强酸为助剂,存在催化...
2024年1月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十五室)张涛院士、王爱琴研究员团队在单原子催化乙烯羧甲酯化反应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乙烯羧甲酯化反应(乙烯、CO和甲醇反应生成丙酸甲酯)是工业上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重要途径。与传统丙酮氰醇法、异丁烯氧化法等相比,该法具有原料来源广、原子经济性高、选择性高等优势。目前,该反应仍广泛使用钯-膦配合物为催化剂,并以硫酸、甲磺酸等强酸为助剂...
2024年1月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涛,与研究员王晓东、林坚团队,联合福州大学教授林森等,在双原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协同机制的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该研究开发的新型双原子催化剂表现出优于单原子催化剂的丙烷脱氢性能。
024年1月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太阳能研究部太阳能制储氢材料与催化研究组(DNL1621组)章福祥研究员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种单原子铱修饰镍合金催化剂(Ir1Ni),用于碱性电解水析氢、析氧,具有水分子活化与H-H、O-O偶联功能,显著降低了析氢(0.7eV,U=-1.0V)与析氧(0.85eV, U=1.23V)的过电势。
2024年1月2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涛、研究员王晓东、研究员林坚团队与福州大学林森教授等合作,在双原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协同机制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开发的新型双原子催化剂表现出优于单原子催化剂的丙烷脱氢性能。
高效可再生能源制氢是能源供应从“碳循环”到“氢循环”转变的核心技术之一。然而这一技术仍然面临能量转换效率低这一严峻挑战。能量之间的耦合增益效应是实现能量转换效率最大化的一种潜在途径,但仍需要探索能量耦合增益的物理机制和材料基础。对于电化学水氧化(OER)反应来说,电子是能量转换的载体,只有当体系内能量共同改变电子化学势时才能实现高效的能量耦合增益效应。对于电化学水分解反应来说,需要将电极极化到一个...
神经元具有环境快速响应特性,其在体实时调控十分重要。但由于神经元的复杂环路及精细亚细胞结构,特异性的神经元调控极具挑战。光遗传学技术使神经元能够迅速对光信号产生响应,但现有技术作用对象为遗传编码的光敏蛋白,无法调控结构且生物功能多样的小分子。现阶段的小分子光调控神经元技术通过激发态光解去笼,其释放的活性小分子在照射区域内均匀分布,无法实现神经元调控需要的亚细胞特异性、投射特异性及细胞类型特异性(图...
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重金属元素,也是全球饮用水中最重要的化学污染物,具有严重的生物毒性和环境风险。因此,人们一直关注砷在水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过程。生物膜是由藻类、细菌等微生物聚集形成的复合生物群落,在维持和改善水体生态系统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膜能够吸附和转化重金属(如铜、锌、砷等),并影响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胞外聚合物(EPS)是生物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污染物的积累和...
报告题目:Chemically Engineered Biocatalysts for Biosynthesis。报告人:吴昌柱教授。报告时间:2023年12月15日10:30-12:00。报告地点:五山校区13号楼东糖厅。
2023年12月1日,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延长石油西安洁净能源(化工)研究院(以下简称能研院)与延长石油榆林煤化公司所属榆神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乙醇脱氢制乙醛成套技术”通过陕西省化工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催化净化是控制燃油车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技术,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将排放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物质。随着燃油车电气化水平的提升和因交通拥堵导致的频繁怠速,排气温度经常低于催化剂工作温度,影响了污染物的降解效率。
能带排列理论被广泛用于理解光催化、光电催化、光电储能以及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等领域中半导体表界面电子传输行为。然而,罗文俊教授课题组研究发现半导体表界面通常发生电子离子耦合传输的法拉第反应,据此提出了法拉第结表界面新模型,并引入了电位窗口(吉布斯自由能)作为半导体表面反应层的热力学描述符(Chem. Sci. 2020, 11, 6297; iScience 2020, 23, 100949; Nat...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