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反应工程 >>> 催化反应工程 催化剂工程 固定床反应工程 多相流反应工程 生化反应工程 聚合化学反映工程 电化学反应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226-24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化学反应工程相关记录1226条 . 查询时间(2.253 秒)
太阳能驱动水分解是生产清洁可再生氢能的潜在长期战略。自从发现TiO2的光催化性能以来,由于其优异的稳定性和无毒性,成为研究最广泛的光催化剂之一。众所周知,驱动光催化反应需要三个主要步骤,即光激发、电荷分离和迁移以及表面反应。研究人员通过掺杂和构建缺陷将TiO2的光响应扩展到可见光区,通过构建异质结改善光生电荷和空穴的分离,通过加载助催化剂促进表面反应,任一单独的性能优化步骤中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纳米反应器与反应工程学创新特区研究组(05T7组)刘健研究员团队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张西旺教授团队合作,在人工光合成过氧化氢(H2O2)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模拟植物叶片的气孔结构,有效提升催化剂光催化生产H2O2的性能,使其太阳能到化学能(SCC)的转化率达到1.23%。 人工光合作用可以利用太阳能将地球上丰富资源转化为必要的物质,以...
2023年2月21日,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龚跃法和鲁登福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可见光驱动的苯胺去芳构化:构建含有连续季碳中心的环己二烯亚胺”( Photoredox-Enabled Dearomatization of Protected Anilines: Access to Cyclohexadienone Imines with Contiguous Quaternary Centers)...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方柏山教授课题组、王斌举教授课题组和洪文晶教授课题组合作,通过单分子电导原位表征了甲酸脱氢酶催化过程,揭示单分子尺度下甲酸脱氢酶催化过程中有别于教科书经典机制的反应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Catalytic cycle of formate dehydrogenase captured by single-molecule conductance”(基于单分子电导表征的甲酸脱氢酶...
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将二氧化碳(CO2)直接催化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具有“碳减排”和“碳增汇”的重要意义。
随着光伏、风电等可再生电能的成本进一步降低,以及碳中和背景下对于绿氢的需求将爆发式增长,电解水制氢(绿氢)将成为未来氢能生产的主流方式。实际应用中受限于催化剂的发展,铂族金属催化剂在酸性环境中展现出良好的析氢活性,但其成本和储量问题阻碍了规模化应用。因此,研究人员将注意力转向大量非贵金属可作为催化剂的碱性环境,但仍存在几个问题:催化过程中Volmer步骤需要克服额外的水解离过程;具有中等氢吸附强度...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组(509组)邓德会研究员团队与郑州大学张佳楠教授团队合作,通过界面化学工程将二维2H-MoS2纳米片组装在氮掺杂碳限域的铁原子催化剂(Fe(SA)-N-C)载体上,并将其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在Fe(SA)-N-C的催化作用下,有效调控了1T/2H-MoS2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相变和结构演化过程,从而实现高效储钠。
单原子催化剂(SACs)是一类将单个金属原子锚定在载体上的材料,由于其有最大限度的原子利用率,在多相催化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金属有机框架(MOFs)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催化和能源存储-转化技术领域的材料,不仅具有功能性配体,还具有孔径可调性和高孔隙率等优良特性,经高温热解后,MOFs上负载的活性金属物种可被缩小到单原子(SAs)尺度以最大化金属利用率。由MOFs衍生的SACs在弥合均相和非均...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太阳能研究部(DNL16)李灿院士、范峰滔研究员、陈若天副研究员等在太阳能光催化半导体溶液界面电荷转移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通过结合纳米金属电极、原位光电化学和差分放大的办法,创新地发展了原位在线条件下光(电)催化体系表界面电化学势和光电压的微观测量技术,揭示了光电催化水氧化过程中的光诱导的表面电势差与水氧化速率之间的普适性线性规律,明晰了光驱动的半导体溶...
2023年2月16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废脱硝催化剂载体回用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课题顺利通过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的示范工程现场核查和指标测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石能源与应用催化研究部烷烃转化新催化材料及新过程研究组(DNL0802组)田志坚研究员、王从新研究员等在加氢异构双功能催化剂金属位性能调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团队利用分子筛载体和氧化物助剂在表面等电点上的差异,精准控制贵金属的落位,发现了氧化物助剂与锚定于其上的贵金属之间形成电子转移路径,实现了金属位本征活性的提升,在低贵金属载量催化剂上获得了优异的加氢异构性能。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太阳能研究部(DNL16)李灿院士、王秀丽研究员团队在光催化动力学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反应时间尺度瞬态吸收光谱方法,揭示典型催化剂四氧化三钴(Co3O4)上催化水氧化产氧(OER)反应过程中多中心多步骤的连续变价动力学微观过程,并揭示反应中间体快生成、慢转化的动力学特征。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组(509组)邓德会研究员团队发表空气主份氮气和氧气共转化综述性文章。该综述介绍了氮气和氧气共转化的途径以及主要技术手段,为实现低能耗、高效、直接转化空气主份生成氮氧化合物和碳氮氧有机物提供重要借鉴。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叶龙武和吕鑫教授课题组在基于炔酰胺的杂环合成方法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Copper-Catalyzed Enantioselective Doyle−Kirmse Reaction of Azide-Ynamides via α-Imino Copper Carbenes” 为题于近日在线发表于Angew. Chem. Int. Ed.。
2023年2月9日,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唐从辉研究员和游波教授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Atomically Dispersed Co-N/C Catalyst for Divergent Synthesis of 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from Alkenes” 在《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