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工程基础学科 >>> 化工热力学 化工流体力学 化工流变学 颗粒学 化学工程基础学科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化学工程基础学科相关记录304条 . 查询时间(2.682 秒)
氢是一种清洁、高效的理想能量载体,以氢气为燃料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能源转化的重要途径,可移动、分布制氢是实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广泛应用的技术关键。氨硼烷水解制氢因原料具有储氢密度大、反应条件温和、产生的氢气纯度高等优点,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Pt/C催化剂是该过程的高效催化剂。氨硼烷水解反应简单,因而是研究Pt/C催化剂设计与优化的理想反应体系。
2014年11月6日,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厦门稀土所孙晓琦研究员在英国举行的化学工程师协会(IChemE)全球奖颁奖典礼上,以“可持续和高效的稀土分离”为题,获“高推荐”奖("Highly commended" - IChemE Global Awards 2014)。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王治宇教授受邀担任Nature出版集团期刊Scientific Reports编委,负责化学学科领域相关工作。Scientific Reports杂志创刊于2011年,2014年影响因子5.078。该期刊旨在及时报道自然科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内容涵盖生命科学、物理、化学、地球科学等多学科领域。其编委会由不同领域世界一线科学家组成,委员负责处理各自领域相关稿件送审...
2014年9月24日,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承担的北京市科委“精机工程”项目“颗粒阻尼提质降耗技术研发及应用验证”的结题验收会在北京生产力促进中心成功举行。验收专家委员会由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科院力学研究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及北京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深专家组成。北京市科委有关领导、过程工程所所长助理谭强强等出席了会议。验收专家委员会认真听取了课题负责人段...
近日,北工大在2014年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申报工作中取得新进展——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至此,北工大共计拥有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北工大在建校伊始就成立了化工系及相应专业,在传承老一辈杰出科学家严谨治学精神的基础上,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科学研究不断取得重要突破,学术水平稳步提高,2013年化学学科已进入ESI全球国际排名前1%的行列。目前,该学科拥有一支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
“2015中国化工学会年会”拟于2015年10月16-18日在北京举行,为充分发挥各分支机构以及有关高校、科研机构的学科、人才和组织优势,进一步提升我会年会的学术水平和组织水平,现开展本届年会分会场组织申报工作.
2014年9月1日,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化学工程放大技术系列培训班开班仪式暨首场培训在能源楼三层报告厅举行,来自所内100余名职工及研究生参加了培训。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金涌院士为培训班做首场报告,所长王建国主持开班仪式。
浙江省政协第六、七届委员,我国著名的化学工程专家、化学反应工程学科创始人之一,原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化工系学术委员会主任,联合化学反应工程研究所第一任所长陈甘棠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8月8日14时50分在杭州逝世,享年88岁。陈甘棠教授曾担任中国化工学会会刊《化工学报》第四届~第七届编委会委员,第八、九届顾问委员会委员,为《化工学报》的成长,倾注了大量心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化工...
2014年7月25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专家在北京召开了“聚甲氧基二甲醚万吨级工业化技术”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由中国科协副主席谢克昌院士、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汪燮卿院士分别担任主任和副主任,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杨启业院士、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李洪钟院士、中国石化规划院白颐研究员、北京化工大学陈建峰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鲍晓军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兴虎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
场效应晶体管是电子学的基本元件。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由于其在柔性、大面积、低成本的电子纸、射频商标和存储器件等方面的潜在应用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是有机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前沿方向之一。在中国科学院(先导B)、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化学所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和相关单位合作,最近在高性能、柔性、和喷墨打印高分辨率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有关结果均发表在Adv....
吉林大学韩文瑜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志杰课题组合作,解析了首个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裂解酶(LysGH15)的三维结构,并揭示了其裂解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机制。目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尤其是“超级耐药菌株”(MRSA)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噬菌体裂解酶可以特异的裂解包括耐药菌株在内的细菌,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与应用潜力。在前期的研究中,课题组筛选到一株对MRSA...
近年我国颗粒学领域成果卓然,青年学者人才济济,为鼓励青年学者为我国颗粒学发展做出的贡献,促进青年人才的成长,1997年学会理事长郭慕孙院士捐赠了他于1994年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奖的全部奖金10万港元和一部分个人积蓄5万元人民币作为“青年颗粒学基金”,并建议设立“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旨在鼓励颗粒学领域内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奋发进取。2007年,经国家科学奖励办公室正式批准,“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
2014年5月20日,第二届中国颗粒学会–赢创颗粒学创新奖的评选结果揭晓,颁奖典礼于当日在北京举行。赢创特种化学(上海)有限公司无机材料事业部亚太区技术副总裁Dr. Paul Brandl为获奖者颁奖。
针对当前城市交通颗粒物健康影响热点问题,2014年5月12日,环境污染与健康科研创新基地邀请韩国首尔延世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系Dong-Chun Shin教授来我院,发表了题为 “城市交通细颗粒物和超细颗粒物的毒性和健康效应”的学术报告。
活细胞荧光成像是生命科学中不可或缺的研究工具。在荧光成像实验中,研究人员通常需将一个荧光团连接于细胞中的目标生物分子上。常用的荧光团包括荧光蛋白、量子点和小分子荧光染料等。其中,尺寸最小的小分子染料约为几个纳米,而多数生物分子本身的尺寸即在纳米级别。因此,如何进一步减小荧光团的尺寸,从而降低荧光标记对目标分子生物学功能的干扰是活细胞成像技术发展的一大挑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