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核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核科学技术其他学科相关记录150条 . 查询时间(2.326 秒)
日前,中国自主研发的动态刻棒技术在秦山第二核电厂1号机组第12次换料后启动试验中成功完成首次应用。该成果是国内首次全面突破动态刻棒先进物理试验方法,对进一步提升中国核电运行业绩和推动核电“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重大专项2015年聚变工程项目在西安交通大学启动,合肥工业大学“黄山青年学者”、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钟志宏作为吴玉程教授科研团队成员申报的 “SiC/ SiC复合材料的连接关键技术及接头性能研究”人才项目正式获批立项,项目资助经费300万元,这是继吴玉程教授主持的2014年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重大专项“高性能钨基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获...
近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CARR堆热中子三轴谱仪,完成了高温1000K的中子散射实验,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提供的锂电池材料测定了锂离子的占位情况,从而为电导材料的导电机理的解释提供了实验依据。至此,该台热中子三轴谱仪成为国内首台实现低温到高温广范围测量的热中子非弹性散射谱仪。在2014年11月17日,该台谱仪实现了低温6K的中子散射实验。
2015年4月18日下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主办的万元熙院士报告会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各学科专业介绍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区学生活动中心二楼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万元熙教授为同学们作了《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展形势——核科学技术学院的历史使命》报告,报告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叶民友教授主持,全校一百多位师...
2015年4月7日上午,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在太白校区会见了来访的香港城市大学校长郭位教授和环球事务协理副校长程星博士。西北大学科技处、西北大学发展规划处、西北大学港澳台办负责人陪同会见。座谈中,双方校长简要回顾了两校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学生交流情况,并一致认为今后应当全面加强本科及研究生层面的学生交流,提升师生的对外交流水平。双方还就大学的管理及人才培养模式交换了意见。随后,两校签署了校际交流协议...
日前,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学院和法国科瑞泰达公司联合创建的核能系统仿真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校举行。该中心将致力于核电站领域虚拟系统仿真的国际联合研究。根据协议,该中心将依托合作双方的研究项目与技术优势,主要开发研究适用于核工程训练和研究的软件工具及其解决手段、应用于核电站主控室硬盘操作的人机接口及其相应的软件工具和解决方案,研究制定最安全的核电站操作准则和最优化的核电站系统设备与控制系统的设...
日前,中国核学会理事长李冠兴院士光荣入选由我国科学界泰斗钱伟长先生担任总主编的《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材料科学与工程分册。本书中收录我国科技领域里的做出卓越贡献的开拓者、奠基人或者领军人物。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卷收录的原则,一是两院院士,包括已故和外籍华裔院士;二是在该学科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的老一辈工程科技专家。按此原则,经过编委会严格把关和投票,最终确定入围人选。
2015年3月16日,香港城市大学校长郭位院士一行访问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林建华校长在临湖轩会见来宾,双方就进一步加强两校学术交流合作、人员交流等事宜交换了意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北京大学科研部部长周辉、北京大学港澳台办公室主任夏红卫、教务部副部长刘建波等陪同会见,并介绍了两校在相关领域的合作情况。
从“两弹一艇”到核电建设,从国防军事战略到服务经济社会,中国核工业创建,至今已60周年。根据《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在建核电世界第一的规模,以及堪称世界第一的核电发展速度,与之不相符的却是国内公众的疑问。2015年1月29日,南方都市报联合多位专家,专题研究的中国首部《核能公共政策手册》(以下简...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研发的高温气冷堆核燃料元件2014年12月30日在荷兰佩滕成功结束检测,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一试验结果表明,中国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燃料元件从技术到工艺都是成功的。高温气冷堆球形燃料元件的生产设备、工艺等均由清华大学自主研发设计,此次检测的燃料元件是在清华大学核研院建成运行的年产10万个球形燃料元件的中试生产线上生产完成的。
2014年12月6-7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堆工所成功对AP1000安全壳内两种型号的电缆进行了热冲击试验。来自国家核安全局、国家核电专家委员会、江苏上上电缆集团公司等8家单位的十多名官员、监督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见证了试验过程。
2014年12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中子输运理论与辐射安全重点实验室在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挂牌成立,并举行了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来自西北核技术研究所、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主要核能研究机构代表100余人出席会议。
2014年10月28-31日,第七届国际高温气冷堆技术会议在山东荣成召开,来自中国、国际原子能机构、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等16个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代表现场参观了位于荣成石岛湾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此前在9月下旬,国际原子能机构第58届大会在维也纳召开,高温气冷堆在“中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30周年成就展”上亮相,引起世界广泛关注。
2014年10月20日,中国“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两台大科学装置之一——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Chinese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 ,简称CSNS)迎来了奠基3周年。就在之前的2014年10月15日,该工程的第一台设备顺利安装,标志其建设即将全面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2014年10月15日,在广东东莞大朗镇中子源路1号十几米深的地下隧道内,中国散裂中子源加速器项目的第一台设备——负氢离子源投入安装,标志着这项国家大科学工程正式从土建转入项目设备安装阶段。据预计,项目将于2017年秋天打出第一束散列中子,2018年春达到国家项目验收标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