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核动力工程技术 >>> 核电站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核电站相关记录191条 . 查询时间(3.345 秒)
2019年12月4日9时38分,海南昌江核电项目运行机组年发电量突破90亿千瓦时,再创项目商运以来年发电量最高纪录。
当地时间12月2日2时07分,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二号机组一回路压力达到22.3MPa.g,并保压10分钟,通过PNRA(巴基斯坦核监管局)及PAEC(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员会)监督员现场见证认可,标志着K2机组冷试取得圆满成功。
101堆是我国首个实施退役的重水研究堆,对于我国建立研究堆退役能力体系、为其他堆型退役提供技术示范、为核电站退役提供技术支撑,巩固中核集团及原子能院在退役治理领域技术核心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项目(第七批)集中开工和签约仪式18日在海口举行,集中开工129个项目,其中包括海南昌江核电二期项目。华能核电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东辉在集中开工仪式上表示:昌江核电二期项目的全面启动,标志着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迎来批量化建设的新时期,标志着海南清洁能源岛建设再次迈出新步伐,标志着华能核电产业厚积薄发进入新阶段。
中国(烟台)核能安全暨2019核电产业链高峰论坛近日在山东省烟台市开幕。作为近年来我国核电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跨行业、多层次、多维度对话平台,论坛邀请核电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装备制造等领域的相关政府部门、院士专家、行业协会以及产业链相关企业,围绕三代核电建设与运营经验分享、核电关键技术研发及装备制造、核电大数据与智能化应用等话题展开研讨。
2019年10月18日下午,国际原子能机构技术合作司亚洲及太平洋处简·吉拉朵·阿芭娅女士一行在我校科技处赖日泉副处长的陪同下访问能源学院。林鹿副院长(主持工作)会见了客人,双方就我院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交流进行了深入探讨。
2019年9月10日,我国国产首批医用钴-60原料组件在国之光荣所在地秦山核电正式启运,前往中国同辐中核高通放射源生产线启动试制工作。这标志着中核集团即将向市场投入我国首套医用国产钴-60放射源,我国国产的伽马刀设备“中国芯”即将诞生。至此,我国医用钴-60放射源不再“缺芯少源”,供应问题得到解决,为数以万计的患者带来福音,伽马刀医疗产业将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2019年4月28日,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颁奖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王立平研究员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这是宁波材料所首位“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也是浙江省本次评选唯一获奖的个人。王立平研究员现任中科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第十四届团省委委员。他是80后青年科学家,是海洋新材料“铁军”实验室的领头羊,是理论成果卓...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研究团队在先进核能软件方面取得新进展,《数字社会环境下的虚拟核电站Virtual4DS》研发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在能源领域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ergy Research上。Virtual4DS是“凤麟”团队基于重大核工程项目需求,持续20余年研发的虚拟核电站综合仿真系统。该系统以数字反应堆为核心,与数...
2019年3月29日,世界首座100 kWh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诞生,并成功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供电。此项成果由中科院物理所和中科海钠研发团队共同完成,标志着我国率先实现了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的示范运行。在能源消费转型迫在眉睫的关键时期,储能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对我国能源结构的变革具有重要驱动作用。当前,压缩空气储能、高温钠电池、铅酸电池、液流电池、锂离子电池等储能技术并行发展,并在破...
当地时间2019年2月20日,随着反应堆实现首次临界,并在100W功率下稳定运行30分钟,标志着阿尔及利亚比林和平堆升级改造项目取得初步成功,为下一步实现反应堆满功率15MW稳定运行72小时创造了条件。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承担了该项目的设计及技术服务、调试及运行监督管理、培训等工作。
2019年1月15至16日,我校牵头承担的“核电站Living-PSA和在线风险监测与管理技术研究”(编号2014ZX06004-003)项目顺利通过了国家能源局核电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组织的验收,专家组认为项目突破了在线风险模型建模及更新、风险模型快速计算算法、可靠性数据在线采集分析与储存系统等关键共性技术,在风险模型快速算法、模型自动及时更新、可靠性数据自动采集与处理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梁维燕同志,于2018年12月29日16时因病医治无效,在海南省三亚市去世,享年89岁。
从日前举办的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上获悉,近十多年来,中国核电建设与运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运核电规模持续增长,机组运行安全稳定,总体运行业绩指标优良。
上海交通大学高峰教授主持的973计划项目“核电站紧急救灾机器人的基础科学问题”,根据核救灾机器人“功能-构型-结构”创新设计要求,建立了3类26种GF过约束子集,筛选出了3类9种实用步行机器人GF子集,形成了核电救灾机器人整机构型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机液耦合原理,形成了电机-液压复合驱动技术,发明了抗污染能力强、功率密度高的新型电机-液压复合驱动器,共创新研发出消防救援、灵巧操作、重载装运...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