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核聚变工程技术 >>> 磁约束聚变技术 惯性约束聚变技术 聚变堆工程 聚变裂变混合堆工程 核聚变工程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核聚变工程技术相关记录165条 . 查询时间(2.204 秒)
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的国内规模最大的铅铋合金自然循环试验装置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建成。基于该装置,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完成了多项重要试验,获得了铅铋快堆冷却剂自然循环的关键试验数据,助力我国铅铋堆的研发及工程设计,为解决我国铅铋快堆工程中非能动余热导出系统设计及安全分析的不确定性问题提供了重要支撑。这标志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在铅铋快堆自然循环研究方面的整体研发深度及核心技术成熟度,均达到国际先进...
近日,小型反应堆配套使用的小型化DCS(分布式控制系统)平台——ECS-700neo通过系统测试并正式发布。该系统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联合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设计研发,所有软硬件完全自主可控,标志着反应堆用小型化DCS设计和研发取得重要突破,为后续型号的设计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2021年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牵头完成的“拉曼光谱快速检测毒品毒物的增强基片、方法及仪器的关键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合肥研究院核聚变领域法籍合作专家阿兰·贝库雷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近日,由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办的“2021年度华中科技大学重大学术进展”评选活动入选成果揭晓。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聚变与等离子体研究所陈忠勇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逃逸电子抑制技术”入选2021年度华中科技大学重大学术进展,该成果的主要完成人为陈忠勇、严伟、潘垣。磁约束聚变研究的目的是实现持续可控的聚变能源,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为双碳目标提供了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托卡马克利...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EAST大科学工程团队研究员孙有文带领的三维物理课题组,关于ITER相关运行参数下的共振磁扰动(RMP)抑制边界局域模(ELM)的研究取得关键进展。课题组与ITER科学部负责人Alberto Loarte合作,在ELM抑制与偏滤器热负荷集成控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当地时间9月16日,在法国南部卡达拉舍,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装置主机最后一个下部主要磁体部件——PF5线圈成功落位,标志着ITER主机安装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完成,为第二阶段真空室安装创造了条件,这是由中核集团、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等五家单位组成的中法联合体在法国ITER现场啃下的又一块“硬骨头”,有力推进了ITER项目进展
2021年初,法国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线圈测试现场传来喜讯,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承担研制的ITER PF6线圈一次性通过所有验收测试项目,即将作为磁体系统中首个线圈安装至ITER主机中,为ITER计划2025年第一次等离子体放电的重大工程节点奠定了重要基础,对于ITER计划进度具有积极的提速推进意义。
2021年7月16日,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以下简称“核地研院”)在北京举办嫦娥五号首批月球样品科研工作启动会。据该院月球样品研究团队负责人李子颖介绍,由核地研院申报的“嫦娥五号月球样品聚变核能元素研究”项目已通过月球样品专家委员会评审,根据审批结果,该院于7月12日成功获得50mg月壤样品。
2021年7月6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副主任钱小勇一行莅临华中科技大学,对华中科技大学磁约束聚变研究情况进行调研,并考察了华中科技大学的J-TEXT托卡马克聚变实验装置和脉冲强磁场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解孝林、科发院副院长周光勇、电气学院潘垣院士和院长文劲宇等陪同调研。
我国受控核聚变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们数十年如一日,从青年、中年到暮年,坚守人类的能源梦想,并为之奋斗不息。
“人造太阳”1.2亿摄氏度成功“燃烧”100秒时,内部的红外影像(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供图) 基于40多年努力,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向核聚变能源应用迈出重要一步。
通过产氚包层实现氚自持循环是未来聚变堆发电的核心技术之一,包层的设计及功能必须经过氘氚中子的实验验证。由于氘氚中子源稀缺、中子能量高(14MeV)、放射性强,因此验证实验的难度很大,长期以来聚变工程堆氚产生率的数据主要依赖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2015年,我国ITER专项计划专家组提出,CFETR各候选产氚包层方案必须进行氘氚中子辐照实验,以获得真实产氚率数据。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能源问题就一直是困扰世界发展的难题之一。煤、石油、天然气这些化石燃料不仅储量有限,而且会给地球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甚至引发全球气候变暖。因此,寻找一种清洁、安全、储量丰富的能源就成为人类数百年来孜孜以求的梦想。如今这一梦想正在中国科学家的努力下慢慢变为现实。
当地时间2021年4月21日,在法国南部卡达拉舍,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托卡马克装置第四个重大部件——极向场超导线圈PF6成功落位,吊装工作圆满完成,标志着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磁体系统的安装工作全面开启。这是中核集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牵头TAC1中法联合体在2021年度完成的第二个重大安装节点,此次吊装的PF6线圈由联合体成员单位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制造供货,是所有ITER超导磁体中最...
托卡马克中粒子的向内输运也称为逆梯度输运或逆扩散通量(up-gradient flux or anti-diffusive flux),其与等离子体约束改善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过去几十年中,在仿星器、线性等离子体装置以及托卡马克等装置上均观测到涨落量引起的逆梯度向内粒子输运现象,它能够帮助形成边界输运垒和提高等离子体密度,但其基本物理形成机制还不清晰,大部分向内输运研究仍然停留在实验观测或者维象解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