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动力与电气工程 >>> 工程热物理 >>> 工程热力学 工程传热、传质学 燃烧学 多相流动 工程热物理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工程热物理相关记录380条 . 查询时间(3.627 秒)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宁夏天纵泓光余热发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宁夏胜金水泥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原位-二元”低氮控制技术在北京顺利通过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于2021年11月30日颁发科技成果鉴定证书。鉴定委员会由来自国内水泥行业高校、设计院、企业专家组成,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南京)蔡玉良大师担任主任委员,北京工业大学崔素萍教授担任副主任委员。专家一致认为:“成果具...
近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先进燃气轮机实验室在航空压气机失稳预报方面取得了研究进展。航空发动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因大俯仰角飞行、高机动飞行、眼镜蛇动作、吸入蒸汽等情况下会遭受到进气畸变,进气畸变是诱发压气机失稳的主要因素之一。压气机失稳会增加涡轮的负荷和热应力,诱发轴流压气机叶片的强迫振动,甚至有可能对发动机造成不可逆损害,影响飞行安全。为了解决进气畸变条件下的失稳预报问题,研究人员对国际上现...
分布式供能是满足我国当前“碳达峰”、“碳中和”及可再生能源利用重大需求的有效手段之一。针对当前分布式供能系统中,不可逆性大、可再生能源比例低、主动调控性差的难题,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分布式供能与可再生能源实验室于近期开展了理论、方法和系统三个层面的研究工作。研究小组发展了化石燃料热化学转换与源头蓄能理论,突破了中温太阳能与甲烷热化学互补的源头蓄能方法和关键技术,建立了“能量互补-品位耦合-主...
近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无人飞行器实验室团队利用深度强化学习技术,开展了基于能量优化的太阳能无人机轨迹规划研究。该项研究为增强高空长航时太阳能无人机自主飞行、智能规划能力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高空长航时(HALE)太阳能无人机依靠取之不尽的太阳能可在临近空间停留数周或更长时间,以执行通信中继、空中侦察和灾害监控等任务。然而,受储能电池和光伏电池效率的限制,HALE无人机平台的尺寸正在不断增加...
质谱分析仪是分析反应过程逸出气体测量最常用的设备,应用领域覆盖能源、化工、材料、医药等,十分广泛。质谱分析仪需要在高真空环境下工作,才能保证测量的安全和准确。真实反应过程中,产物复杂多变,尤其是含有腐蚀性气氛和大量粒径从零到几百微米不等的细微颗粒物,这些颗粒物一旦跟随采样气体进入质谱分析仪内部,将对仪器安全准确测量造成威胁,采用常规的过滤方法难以完全清除腐蚀环境下的细微颗粒物。此外,由于常规的过滤...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循环流化床实验室研发团队,近日提出稻壳/垃圾飞灰流化共融路线,解决垃圾飞灰熔融需要的能量和助熔剂问题。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焚烧飞灰的无害化处理“最后一公里”难以解决,垃圾飞灰作为危险废弃物,其处置严重依赖于引进技术,成本极高,已成为垃圾焚烧全过程中污染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瓶颈问题。高温熔融技术可实现有机污染物分解和重金属固化,被认为是飞灰无害化、资源化的终极处理技术。...
近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分布式供能与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研究人员围绕超临界水煤气化技术,开展了CO2近零排放的发电系统集成方法与机理研究。研究小组深入研究了超临界水煤气化过程能量转换机理,找到了提升能量利用效率的最大潜力,提出了系统集成原则和方法,进一步发明了CO2近零排放的发电系统,研究表明该系统的净发电效率达到了51.4%,研究成果通过了行业内知名专家的评审,获得了项目承担单位的认可和好评...
近期,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研究人员在利用仿生锯齿尾缘降低翼型气动噪声方面取得进展。风力机发展趋向于大型化,叶片尺寸的增大导致叶尖的速度也随之增大。叶片在高速旋转过程中产生的气动噪声不仅对风电场周边居民带来严重的困扰,而且还限制了机组的设计,从而影响发电效率。为此,研究人员利用仿猫头鹰锯齿尾缘结构开展叶片的降噪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应用研究所水泥窑炉“原位-二元”低氮技术的中科院先导专项“水泥窑炉低NOx关键技术与示范”课题宁夏胜金2500t/d水泥窑炉示范工程实现满负荷连续运转并进行了第三方测试:在SN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正常投运、无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条件下,水泥窑炉NOx排放为48.7mg/m3,氨逃逸浓度2.3mg/m3,煤耗略有降低。与不匹配本技术相比,NOx排放降低75%以...
低NOx燃烧室是航空发动机改造为燃气轮机的主要部件。以某型航空发动机燃烧室作为研究对象,在不改变燃机机匣的前提下,采用先进燃烧方式来实现低NOx排放。首先采用燃料加湿稀释扩散燃烧方式对该航空发动机燃烧室进行低NOx改造,该技术在一定加湿比例的情况下,可降低NOx和CO排放。设计了燃料加湿喷嘴,模拟结果表明,在一定燃料加湿比例条件下,该燃烧室采用此燃烧技术能够大幅降低NOx的排放浓度,同时CO排放浓...
2021年10月20日,受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应实验室程乐鸣教授邀请,东南大学沈来宏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宋涛教授来实验室交流,并分别做了题为《从TGA到水蒸气流化床TGA》、《赤泥载氧体化学链燃烧反应动力学》的学术报告。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智化教授、热能工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周劲松教授、实验室程乐鸣教授、方梦祥教授、王勤辉教授及20余位师生参加了报告交流会。
近日,中科院力学所团队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液体燃料对撞雾化的物理过程,揭示了高韦伯数下碰撞偏心效应诱导的液膜失稳机制、雾化粒径、液滴空间分布的变化规律。
棕碳气溶胶是在300-400 nm气溶胶中具有强吸光性的有机碳,辐射强迫效应显著,对大气化学反应和全球气候变化都存在重要影响。棕碳气溶胶的气候效应,与其直接辐射强迫(direct radiative forcing,DRF)有关。由于棕碳气溶胶的吸光效应导致气候变暖作用,使得气溶胶的DRF由负值可能转化为正值,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因此,棕碳气溶胶因其显著的气候效应成为近年来大气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2021年9月,中国科学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计划(青年团队计划)“煤炭纯化-燃烧近零排放关键基础问题”团队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研讨会在研究所顺利召开。该团队依托研究所组织实施,旨在实现煤炭燃烧利用的污染物近零排放关键问题从零到一的突破,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探索一条新路线;同时,经过5年的研究与实践锻炼,形成一支学术水平高、稳定、具有创新活力的优秀青年团队。研究所循环流化床实验室主任吕清刚...
021年9月,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社SCI新刊《Cleaner Chemical Engineering》邀请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小伟教授担任该期刊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