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学仪器及技术 >>> 天文光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天文光学相关记录184条 . 查询时间(4.313 秒)
在优质天文台址建设天文观测基地,是保障天文学和空天观测设备有效运行的关键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天文或空天观测重大设备的投入决策和长远的发展战略。地处新疆西南边陲的帕米尔高原地区,在光学、红外和太赫兹波段天文学观测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是我国境内潜在的优良天文台址的分布区域之一。为深入挖掘帕米尔高原地区天文台址资源,新疆天文台光学天文与技术应用研究室选址工作队科研人员近年来一直坚持在高...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博士生王江涛、付建宁教授、宗伟凯博士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Martin Smith研究员等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发布了国际合作项目LAMOST-K2(LK2)共计8.4万颗恒星的16万条高质量光谱以及恒星参数。该样本是LAMOST对Kepler空间望远镜第二阶段(K2)15个观测天区进行观测获取的。LK2项目于2015年由付建宁教授联合Martin Smith研究员及其他合作...
按照国际天文界惯例及《LAMOST光谱巡天数据政策》,2020年9月底,包含LAMOST先导巡天及正式巡天前六年的光谱数据——DR6数据集(v2版本)对全世界公开发布。LAMOST DR6光谱数据获得于2011年10月至2018年6月共七年的巡天观测。一期光谱巡天完成之后,2017年9月-2018年6月,LAMOST步入中分辨率测试观测时期,即低分辨率光谱巡天和中分辨率测试观测交替进行的观测模式。...
2020年9月29日,高分辨率多模综合成像卫星首批图像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公开了卫星高分辨率相机拍摄的20余幅亚米级立体影像产品。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光学遥感中心工程室研制的大气同步校正仪作为该卫星业务载荷之一,能够获取高分辨率相机观测区域的大气参数并对其影响进行校正,对提升雾霾、污染大气条件下的遥感数据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欧洲航天局的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给科学界带来了一个惊喜:航天器上仪器的数据首次向人们揭示了一颗彗星周围远紫外线中的极光辐射。在地球上,当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沿着地球磁场线到达南极和北极时,就会形成极光。太阳粒子撞击地球大气层中的原子和分子,在高纬度的天空中制造出闪烁的彩色光幕。
2020年9月1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公布了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我站获批国家自然基金立项资助项目3项,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面上项目1项、联合基金项目1项,资助经费总额128万元。
镜面结霜问题是以南极为代表的高寒地区天文光学仪器工作所面临的一个必须克服的难题。虽然南极冰穹A是全球水汽最低的地区,但是其相对湿度却常常达到饱和状态,镜面比环境温度低时,将会结霜。镜面上凝结的冰霜不仅降低了膜层的使用寿命还严重影响到望远镜的科学观测。因此,防霜、除霜问题变得非常重要。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通过CSTAR望远镜项目首次成功使用了天文望远镜ITO膜层防霜技术,但该技...
2020年8月26日,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组织召开了南京大学1米时域巡天望远镜出所验收会。与会验收专家听取了南京天光所项目组作的1米时域巡天望远镜研制和检测报告,对望远镜性能和相关技术指标进行了质询,审核了相关检测报告,并现场查看了望远镜,除少部分不能在实验室检测的技术指标外,其余指标均符合研制任务书的要求。专家组经过讨论,一致同意通过出所验收。
2020年8月11日,我所承担的中科院云南天文台委托项目“FASOT大面积中阶梯光栅”项目验收评审会在光栅中心会议室举行。验收专家组由南京大学方成院士,中科院南京天光所的胡中文研究员、张凯副研究员、中科院云南天文台徐稚研究员,中科院长春光机所陈波研究员等5位专家组成。会议由方成院士主持,长春光机所所长贾平、基础科研处副处长许亮以及项目相关的管理和科研人员出席会议。
2020年7月3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金属所相关材料器件在其中获得成功应用。金属所金属基复合材料课题组研制的多个成分的系列铝基复合材料,成功应用于北斗卫星的光学结构及二十余个北斗卫星的电源模块散热载体。与传统铝、钛合金相比,铝基复合材料具有低膨胀、高热导、高弹性模量和良好尺寸稳定性等优点,可更好满足激光系统等对结构件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
2020年7月30日,国际期刊《自然》发布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商朝晖研究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依托安装于中国南极昆仑站的自主研制设备,研究团队测量并获得了极佳的夜间大气视宁度,证明昆仑站所在的冰穹A地区的光学天文观测条件优于已知的其他任何地面台址。这项研究成果确认了昆仑站有珍贵的天文观测台址资源,为我国进一步开展南极天文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0年7月3日,北京时间11时10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辨率多模综合成像卫星。
2020年7月3日,北京时间11时1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辨率多模综合成像卫星。该卫星是具备亚米级分辨率的民用光学遥感卫星,可实现多种成像模式切换,将主要用于获取我国国土及周边区域高分辨率图像。我校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郭培基教授团队承担了该卫星相机中第三反射镜及拼接反射镜等核心光学元件的研制,为相机实现优良的光学性能提供了基础,有效保证了相机全色和8个多光谱段成...
扇面脊线(fan-spine)结构的零点(null point)处容易发生磁重联从而产生太阳耀斑,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国家天文台杨书红主导的研究团队首次对耀斑过程中扇面脊线结构的磁零点进行同时性的成像和光谱研究,揭示了此类结构在磁重联过程中的独特表现和应用价值。
近日,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饶长辉研究员带领的太阳大气高分辨力探测技术研究团队成功获取太阳活动区快速演化高分辨力观测结果,这是继2019年12月10日1.8米太阳望远镜取得首光成功后的又一重大进展,标志着该望远镜可以为太阳风暴预警预报应用和太阳物理前沿探索提供独立自主的高质量数据。 太阳风暴是空间天气灾害的源头,日冕物质抛射、耀斑、冕洞等大尺度太阳风暴的主要表现形式。太阳爆发性活动对地球空间环境...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