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学仪器及技术 >>> 薄膜光学及技术 >>>
搜索结果: 61-73 共查到知识要闻 薄膜光学及技术相关记录73条 . 查询时间(2.517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光学技术中心光学与功能薄膜研究组,基于等离激元杂化模式,提出了一种在保证低欧姆损耗的同时,能对光场产生强烈束缚作用的复合光栅纳米结构。研究成果发表在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上。该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的支持。通过等离激元纳米结构实现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可以带来强的光场束缚效果,这意味着能量可被有效控制并压...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仿生智能材料课题组副研究员杜学敏(第二通讯作者单位)与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张利东(第一通讯作者单位)合作,设计出了一种“不知疲倦”、快速响应的聚合物智能薄膜。这一成果日前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 (DOI: 10.1002/adma.201702231)。
19世纪初,人们就发现当光通过晶体或有机物溶液时偏振方向会发生改变,物理学称其为旋光现象。随着科技飞速发展,旋光现象在生命物质分析检测、光信息处理等研究方面显得愈加重要。然而,旋光效应非常微弱,比吸收、荧光等效应的强度低多个数量级,因此极大地限制了旋光光谱等技术的灵敏度。近年来,纳米光学技术的突破使旋光效应在纳米尺度的增强与调控成为可能,而如何利用三维手性纳米天线结构产生旋光效应、调控光场的偏振特...
2017年3月21日,应光学工程中心副主任周晓军邀请,德国冯阿登纳公司亚太地区销售总监Dirk Braeunlich和德国曼达科技技术总监郭庆川博士到安光所交流访问。德国来宾与中科院安徽光机所刘文清所长和谢品华副所长探讨了光学镀膜技术相关学术问题后,做了题为“光学镀膜技术与设备的介绍与应用”的报告。报告中,Dirk Braeunlich介绍了德国一些先进的镀膜镀层技术与设备,详细地阐述了电子束工艺...
近期,固体所微纳技术与器件研究室叶长辉研究员团队在高品质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相关结果分别发表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6, 8, 9865-9871;J. Mater. Chem. C 2017, 5, 2240-2246(该文章被选为J. Mater. Chem. C杂志的封面论文和2017热点论文);CrystEngComm. 201...
近日,我所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研究组(DNL21T3组)吴忠帅研究员团队采用自下而上热解法制备出连续、均匀、超薄的硫掺杂石墨烯薄膜,并将其应用于高比容量微型超级电容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 Am. Chem. Soc.(DOI:10.1021/jacs.7b00805)上。该工作受到《物理化学学报》(Acta Physico-Chimica Sinica)主编、北京大学刘忠范院士的关注,他在该学报...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金春水研究团队在极紫外多层膜膜厚分布超高精度控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采用遗传算法,实现了Φ200mm曲面基底上极紫外多层膜膜厚分布控制精度优于±0.1%,镀膜引起的不可补偿面形误差小于0.1nmRMS,相关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相关结果在线发表于近期的Optics Letters(dx.doi.org/10.1364/OL.40...
薄膜光伏器件由于其低成本、高效率、易加工和柔性便携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应用前景的新型太阳能电池,因而受到广泛研究和关注。光伏器件内部的能级排布如何影响器件工作机理,例如光生载流子的分离、输运、复合和收集等基本过程,从而决定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是领域里的一个研究热点。但是,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方法来有效地表征器件的能级排布,特别是在器件工作状态的情况下,就更具有挑战性。
2014年12月15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与其参股公司丽恒光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宣布,联合推出全球最薄气压计PS2606。该气压计采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薄膜材料技术和丽恒光微独创的单芯片集成传感器方案设计,整个传感器厚度仅为0.65毫米。该产品也是全球唯一一款针对消费电子的CMOS-MEMS单芯片集成气压计。
近日,长春光机所制备出国际上最低放大自发辐射阈值的高有序微米单晶纤维有机薄膜。该结果发表在国际材料领域期刊Chem.Com(SCI影响因子5.79)和J. Mater. Chem. (SCI影响因子5.10)上,审稿人认为“该结果对电泵浦有机激光器的应用十分重要”。
近期,上海光机所高密度光存储实验室在非线性薄膜结构的超分辨光信息存储技术方面,经过近十年的探索、研究和多方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09年8月11日,德国夫琅和费集成系统与器件技术研究所(Fraunhofer IISB) 的Andreas Erdmann博士应薄膜中心邀请到上海光机所,与所内相关科研人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
多年来,南京天光所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奋力拼搏,团结一致克服种种困难,精益求精完成多项工艺试验,为承担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LAMOST的24块1.1米六角形超薄高精度光学镜面的研制任务做好了充分的准备。2004年4月正式承接任务后,精心组织,全所上下共同奋斗,以镜面实验室为主的研制小组不断完善和改进工艺方法,力克重重困难,2005年成功地研制出14块1.1米六角形超薄高精度光学平面镜,并分别在当年6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