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信息技术 >>> 光电成像技术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光电成像技术相关记录254条 . 查询时间(3.203 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窦贤康、徐飞虎教授等在国际上实验实现了1.43公里的远距离非视域成像,首次将成像距离从米级提高到公里级,为非视域成像技术的开拓及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开辟了新道路。该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传统成像技术都是对视域内的物体进行观测。非视域成像技术则能够对隐藏在视线外的物体进行拍照,实现“视线拐弯”“隔墙观物”,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成像能力,未来在医疗检测、智能驾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窦贤康、徐飞虎等在国际上实验实现了1.43公里的远距离非视域成像,首次将成像距离从米级提高到公里级,为非视域成像技术的开拓及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开辟了新道路。该成果于2021年3月4日发表在国际学术知名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PNAS 118, e2024468118 (2021)]。成像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从墨子的小孔成像、伽利略的观星望远镜,到现代的激光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窦贤康、徐飞虎等在国际上实验实现了1.43公里的远距离非视域成像,首次将成像距离从米级提高到公里级,为非视域成像技术的开拓及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开辟了新道路。该成果于2021年3月4日发表在国际学术知名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PNAS 118, e2024468118 (2021)]。
想象一下,不用打开信封就能知道信里写了什么。这种科幻片里的场景已经变成现实。近日,借助一种计算方法,研究人员首次在不打开信的情况下阅读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密封信件。3月3日,刊登于《自然—通讯》的这项研究让人们对历史上的通信安全有了更好的理解。为了信件私密,古代人会用一种复杂方式折叠信件,这也被称为锁信,是现代信封开始使用前的一种常见做法。因此,研究人员只有将这些信件剪开才能研究并看到里面的内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单分子科学团队侯建国院士、王兵教授、谭世倞教授等发展了多种扫描探针显微成像联用技术,实现了对单分子在电、力、光等外场作用下不同内禀参量响应的精密测量,在单化学键精度上实现了单分子多重特异性的综合表征,这一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科学》杂志上(Science 2021, 371, 818–822)。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李乐乐课题组在亚细胞水平酶活性精准成像分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Organelle-Specific Photoactivation of DNA Nanosensors for Precise Profiling of Subcellular Enzymatic Activity”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2021, DO...
光学成像可以实时观察和表征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具有高的时空分辨率。在现有的光学成像技术中,光声(photoacoustic, PA)成像是一种将光学激发与超声检测相结合的新兴无创混合成像技术。在成像过程中,光声造影剂吸收非电离脉冲激光并转换为热,通过热弹性膨胀产生声波。利用宽频超声换能器对这些声波进行检测,根据声波到达时间即可构建光声图像。与光子相比,声子在生物组织中的散射更小,因此光声...
2021年1月21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清华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戴琼海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李栋课题组在《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期刊发表了题为“光学显微成像中超分辨卷积神经网络的测评和发展”(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eep neural networks for image super-resolution in op...
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孟令杰教授团队针对商用染料聚集态发光亮度低及易光漂白等问题,开发了系列具有高亮度、大斯托克斯位移、优异光学稳定性能的有机荧光材料,并结合STED超高分辨成像技术,实现了构筑材料在亚细胞结构等的精准成像和实时动态追踪。
2020年12月17日上午,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黄振立教授应邀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组织器官区域免疫特性与疾病”2020年度学术交流会做题为“大视场超分辨定位成像技术---既看得清码头,又看得到河流”的特邀报告。报告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田志刚院士主持。
2020年12月7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陈兴教授课题组在《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Click-ExM enables expansion microscopy for all biomolecule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基于点击化学的膨胀显微成像技术(Click-ExM),提供了一种通用、便捷的策略对各种生物分子进行超分辨...
近日,由中科院高能所梁天骄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陈黎明教授、中科院物理所吴令安研究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探索出一种用于真实物体的单像素中子成像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深硅刻蚀和填充高中子吸收截面的粉末的方式制作了中子调制器件,使得中子束穿过调制器件后在空间上的分布具有预设置的涨落,然后再照射在成像对象上,利用不具有空间分辨能力的单像素探测器收集信号,最后将该信号和预设置的调制图案通过强度关联...
近日,我所分子探针与荧光成像研究组(1818组)徐兆超研究员团队与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刘晓刚教授团队合作,发现罗丹明染料开关环物种稳态下的吉布斯自由能的差值(ΔGC-O)同开环比例具有优异的线性关系(R2=0.965)。此线性关系可以定量地指导设计特定开环比例的罗丹明染料。单分子定位超分辨荧光成像技术突破了光学衍射的极限,将空间分辨率提高到1-20nm,这一技术加速了生命与材料科学的发展。单分子定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人员在近场荧光成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亚分子分辨的单分子光致荧光成像。该成果8月10日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侯建国院士团队的董振超研究小组,近日将成像空间分辨率大幅提升,推进至~8?的亚纳米分辨水平,为在原子尺度上展显物质结构、揭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本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北京大学工学院席鹏课题组与合作者在活细胞超分辨成像领域取得新突破,翻开了活细胞线粒体STED(Stimulated Emission DepletionMicroscopy)长时程观察的新篇章。该工作开发了一种新型线粒体染料MitoESq-635,其饱和光强相较于传统的ATTO 647N降低3.4倍,有利于长时间STED超分辨成像。利用这一优势,该工作实现了对活细胞线粒体长达50分钟的活细胞动态观...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