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 光子集成技术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光子集成技术相关记录218条 . 查询时间(2.63 秒)
近日,纳米光子学研究院李宝军教授、严佳豪副教授及其合作者在介质纳米颗粒的光热效应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利用介质纳米颗粒在相变二氧化钒(VO2)-多层二硫化钨(WS2)复合测温平台上的散射光谱主动调控机制,实现了对不同构型介质纳米颗粒团簇的光热效应灵敏探测,相关成果发表在 Materials Horizons (影响因子:12.319),并被选为该期Back Cover。
近日,纳米光子学研究院李宝军教授团队实现了活的斑马鱼体内、细微血管中血液流量、流速、流向等的非接触光学调控和开关。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6月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 Advanced Science (影响因子:15.804)。Wiley微信平台Advanced Science News China报道了该工作。活体内血流的调控或开关、对心血管疾病研究及精准医疗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基于磁场、电场、超声波...
近日,纳米光子学研究院严佳豪副教授与中山大学杨国伟教授等合作,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学术期刊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 Reports(影响因子:22.250) 发表综述论文,系统总结了全电介质纳米材料的光子学性质及相关应用。这是我校纳米光子学研究院2018年7月在Nature Reviews Materials(影响因子:74.449)发表综述论文后...
近日,我院郭艳峰课题组与上海大学理学院物理系超快光子学实验室马国宏课题组合作,在准二维磁性半导体CSiTe3中发现了极强的太赫兹辐射,研究成果以“Terahertz emissionon the surface of a van der Waals magnet CrSiTe3”为题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Laser & Photonics Reviews上。范德瓦耳斯准二维磁性材料是近年来凝聚态物理及...
2020年6月4日,我校特任教授戴志高作为第一作者,在《化学评论》上发表题为《自然孕育于二维材料中的人工超光子学》的综述论文。新加坡国立大学仇成伟教授、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鲍桥梁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论文围绕层状二维材料和超材料的交叉重叠部分两个研究领域展开研究。超材料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人工材料,例如负折射、完美透镜、亚波长成像和隐身,而使用基于层状二维材料的超材料,以实现超光子特性的可能...
近日,电子学院张晓升教授课题组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Nano Energy》(一区期刊,影响因子15.548)上发表了题为“Unidirectional-Current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Based on Periodical Lateral-Cantilevers”的论文。该工作基于周期性侧向悬臂梁的创新设计,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具有单向电流输出特性的微纳能源器件...
近日,我校光子技术研究院海外英才创新团队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团队合作在声子极化激元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其最新研究成果“Chemical switching of low-loss phonon polaritons in α-MoO3 by hydrogen intercalation”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IF=12.19)发表。我校光子技术研究院刘关玉博士后、李向...
近期,精密测量院激光诱导超快电子动力学课题组在物理模型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找到了液体内电子超快动力学规律,发展了一个简洁的方程:。该方程有机的结合了液体内原子的分布,激光的参数以及辐射谐波的光子等信息,预测得到的高次谐波最大光子能量与实验测量的结果完全一致。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Phys. Rev. Lett.上。
2020年5月,爱思唯尔(Elsevier)正式发布了2019年中国高被引学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单,生物光子学研究院邢达教授再次上榜,在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领域排名第11位,自2014年以来,邢达教授连续6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本次国内共有来自242个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的2163位学者入选。
光刻机是集成电路制造的核心装备,其作用是将承载集成电路版图信息的掩模图形转移至硅片面的光刻胶内。光刻机工作过程中,照明系统输出的光照射到掩模上,未被阻挡的光携带掩模图形信息,经投影物镜汇聚后形成掩模图形的光学像。被光学像照射的光刻胶发生光化学反应,从而实现掩模图形的转移。
近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学系、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彭超副教授课题组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系马林·索尔贾希克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甄博助理教授合作,从拓扑光子学视角提出一种在单层硅基板上不依靠反射镜而实现定向辐射的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拓扑保护的单向导模共振态观测》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
2020年4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学金贤敏团队与南京大学夏可宇教授、陆延青教授合作,在国际物理学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以“Vector Vortex Beam Emitter Embedded in a Photonic Chip”为题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展示了矢量涡旋光辐射器芯片。光子集成芯片内矢量涡旋光的嵌入式产生,使得在单个芯片内实现产生、传输和操控一体化变得可能。结合阵列化集成能力,该工作...
最近,现代工学院胡伟、陆延青团队通过合理预设液晶平面结构取向,诱导液晶组装实现特定的折射率平面分布,制备出均质、各向异性的集成光子元件。基于温度与入射偏振控制,实现了单个元件的功能调谐与开关。进一步结合电场、光场等外场的定点操控,有望实现片上分立元件的动态串并联。该“软”集成光子元件将为可编程集成光子芯片提供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该成果以Liquid-crystal-mediated active ...
2020年3月20日,“2019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第十五届)结果公布。华东理工大学理学院教授龚尚庆、钮月萍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无磁光场非互易放大”入选“应用研究类”十大进展。
近日,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与智能系统系曹喜信教授指导的四篇论文被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和学术期刊接收。其中,两篇分别由陈勇维、倪烽同学为第一作者的论文被国际语音识别顶级会议 ICASSP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oustics, Speech, and Signal Processing)接收,该会议将于五月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举行。曹喜信教授及孙惠平老师合作指导...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