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有机高分子材料 >>> 塑料、橡胶和纤维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塑料、橡胶和纤维相关记录237条 . 查询时间(2.851 秒)
2021年10月23日,青岛大学玄武岩纤维生态应用研究院揭牌仪式在青岛红树林珊瑚酒店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青岛大学校长夏东伟、人力资源处处长陈韶娟、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夏延致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佘希林及环境科学系主任张建伟等20余人参加揭牌仪式及座谈。
图左为角质酶,换个关键元件(小二元体),即可创制成图右的新型塑料降解酶。研究团队供图自然界有一种能“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塑料)的细菌,它依靠一种特殊的酶将PET水解成可利用的小分子。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第二种能“吃”PET的细菌。
近日,林学院彭湃副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发表了题为“Natural polymer Eucommiaulmoidesrubber: A novel material”的封面综述文章。
2022年来,随着塑料制品的大量生产与广泛应用,塑料污染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来源主要是降解后的塑料碎片、合成纤维等。最新研究发现,塑料微粒在农田等陆地生态系统中已广泛存在。但是微塑料对作物生理响应过程及激素调控网络的影响仍未可知。为此,东北地理所科研人员联合东北师范大学团队以大麦为研究对象,针对大麦响应塑料微粒的生理机制开展了相关研究。
郑州大学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铝电解槽能量流优化与智能调控系统”,并已首投工业运行。回收电解槽的损耗热能,让它们继续投入供热系统中发挥“余热”,这是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梁学民及其团队的重大突破,更是未来我国铝电解工业中一条新的节能途径。
电子设备的发展推动着现代信息科技革命,作为电子设备的主要输出端,显示器是信息传递的重要窗口和人机交互的主要平台。将显示功能与织物融合集成,可为智能电子织物开拓新的发展方向。彭慧胜课题组开发了一种基于织物经纬编织工艺,大面积制备织物显示器的方法。文章以“Large-area display textiles integrated with functional systems”为题于2021年3月1...
气凝胶纤维是通过溶胶-凝胶纺丝和特种干燥技术直接获得的一种超轻多孔的新型高性能纤维,是气凝胶结构在纤维材料中的完美体现。气凝胶纤维因其具有高孔隙率、低密度和优异的隔热保温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并被视为下一代保暖纤维,有望颠覆羽绒,替代超细纤维,在纺织、环境、能源等诸多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虽然目前已经有气凝胶纤维问世,但是与种类繁多的块体气凝胶相比,气凝胶纤维的种类还屈指可数。这是由于块体气凝胶制备...
2021年1月18日,中国科协发布了2020 年度“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单,全国共50项技术成果入选。我校王玉忠院士团队的“可高温炭化不熔滴阻燃聚酯及纤维”研究成果是“先进材料”领域的十项技术之一,也是四川省唯一入选该榜单的原创技术。
新年伊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合成橡胶产业化关键技术”项目(简称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1月6日,项目组完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丁基橡胶支化剂千吨级基础工艺数据包编制,建成了国内首套星型支化丁基橡胶工业侧线装置,并完成水联运试验,具备开车条件。这奠定了我国星型支化丁基橡胶产业化基础,打破了跨国公司垄断,获得国家科技部和项目咨询专家的高度评价。
塑料回收并非听起来那么美好。只有大约30%的塑料瓶被制成了新塑料,但它们通常强度较低。近日,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已经设计出一种酶,可以将90%的塑料转化为原始原料。目前,研究人员正在扩大这项技术的规模,并计划于明年开设示范工厂。该研究近日已发表在Nature上。
密度仅为钢的六分之一,轻盈但强度、韧性超过传统陶瓷与合金,可承受从零下120摄氏度到零上150摄氏度的极端温度,且“吸能”耐撞,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的一种综合性能强劲的“超级材料”,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应用前景,并有望替代工程塑料减少污染。纤维素是世界上蕴藏量最丰富的天然生物质材料,在树木、水稻、小麦、棉花中都大量存在。少有人知的是,纤维素在微观层面性能强大,直径小于头发丝...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研制了一类天然纳米纤维素高性能结构材料,其密度仅为钢的六分之一,而比强度、比韧性均超过传统合金材料、陶瓷和工程塑料。这种新型全生物质仿生结构材料有望替代现有的工程塑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进展》期刊上。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发展了一种新型纳米纤维仿生结构材料的制造方法,成功研制了一类天然纳米纤维素高性能结构材料(以下简称:CNFP)。CNFP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密度仅为钢的六分之一,而比强度、比韧性均超过传统合金材料、陶瓷和工程塑料,这种新型全生物质仿生结构材料有望替代现有的工程塑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1日以“Lightweight, tough, and su...
日前,省委统战部向我校转来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邹晓东给省人大代表、民进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主委、材料学院院长周华民教授的贺信。邹晓东在贺信中祝贺其团队完成的“塑料注射成形过程形性智能调控技术及装备”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叮嘱周华民教授善加珍重,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合理安排好工作和生活。
近日,我校纺织科技创新中心俞建勇院士及丁彬研究员带领的纳米纤维研究团队在高温空气过滤用超弹纳米纤维气凝胶材料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emi-IPN biomimetic structure enables superelastic and thermostable nanofibrous aerogels for cascade filtration of PM2.5》(DOI:10...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