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 材料力学 相图与相变 材料的组织、结构、缺陷与性能 金属学 陶瓷学 高分子材料学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226-24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相关记录1851条 . 查询时间(4.609 秒)
从石墨烯、六方氮化硼、二硫化钼到MnBi2Te4等,这些六元环无机二维材料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组元越来越多,性能也越来越丰富。目前二维材料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将三维范德瓦尔斯层状材料剥离得到其对应的二维材料结构。设计无已知三维母体材料的二维层状材料,可极大拓展二维材料的物性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陈帅等与北京大学刘雄军等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利用超冷原子体系实现了三维自旋轨道耦合,并构造出有且仅有一对外尔点的理想外尔半金属能带结构。研究成果于4月16日以研究长文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同时还专门配发了评论文章。外尔半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拓扑物态,它是一种拓扑磁单极子,且总是成对出现,最早于1929年由德国科学家赫尔曼·外尔提出。有且仅有两个外尔点的外尔半金属—...
昆明理工大学金属先进凝固成形及装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涂层材料设计与应用团队,在超高温钽酸盐热障涂层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将先进热障涂层材料最高使用温度提高至1400摄氏度,且最高可达1600摄氏度,将隔热降温梯度提高100摄氏度至500摄氏度,使我国的热障涂层技术在国际上达到领先水平。
近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功能高分子材料团队李因文副教授在铂/多酚配位络合抗肿瘤纳米药物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利用利用一线铂类化疗药物(顺铂,CDDP)与聚合物多酚(PEG-GAx)配位络合构建了一种新型具有核-壳结构的抗肿瘤纳米药物(PEG-GAx/Pt)。该成果以“Polyphenol-cisplatin complexation forming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昆明理工大学研究团队新近在超高温钽酸盐热障涂层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将先进热障涂层材料最高使用温度提高至1400摄氏度,且最高可达1600摄氏度,将隔热降温梯度提高100摄氏度至500摄氏度,使我国的热障涂层技术在国际上达到领先水平。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纳米材料与器件技术研究部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殷亚东教授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种模板限域乳化策略,发展了全尺寸微球超结构的简便高效可控组装方法。该方法不仅适用于纳米球的组装,还可实现各种类型和形状的纳米粒子、大分子、及无机离子化合物等构筑基元的超结构化构筑,有望为下一代高端精密制造带来关键突破口。相关研究结果以“Self-Assembly of Superstructure...
自然界的动植物出于捕食、避险等生命活动的需求,千万年来逐渐演变出丰富多彩的形态以及变化多端的形态转变。形变高分子水凝胶由于能在外界刺激下将外界能量转化为自身的机械能并产生大尺度的形态变化,因此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具有软、湿特性的新兴智能材料,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丰富的分子设计,被认为是实现仿生形变的理想材料。尽管经过多年的发展,形变高分子水凝胶的变形方式已经从单一的体积转...
智能荧光高分子水凝胶是一类发光性能可调的高分子软材料。三维聚合物交联网络中包含大量溶剂水分子的独特结构特点,使得其不仅可兼具经典荧光高分子水溶液和固态本体材料两者共同的性能优势,还常具有一些优异的新性能,例如与生物组织相近的模量、固有的软湿特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刺激响应多功能(体积、模量、荧光等)协同变化特性等,因而在生物医用、传感检测、仿生驱动、软体机器人等领域拥有巨大应用前景,是先进发光...
近日,2021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通过线上模式举办,东南大学此次参展14个项目,获得1项特别金奖、7项金奖、5项银奖、1项铜奖的佳绩。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佘伟教授团队参展项目“三维超疏水水泥基多孔材料”获特别金奖;建筑学院杨俊宴教授参展项目“城市设计公众参与智能平台”,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张宇宁教授参展项目“全息光波导AR眼镜”,电气工程学院徐青山教授、顾伟教授参展项目“非侵入式电动自行车充电行为...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激光与红外材料实验室在快响应LuAG:Ce闪烁陶瓷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陶瓷协会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 Ceramic Society)。LuAG:Ce闪烁陶瓷由于其优异的闪烁性能,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闪烁体材料。近年来LuAG:Ce陶瓷闪烁体表现出的优异的抗辐照损伤性能,引起了高能物理领域的关注。但材料中存...
2021年3月17日上午,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成都举行。会上公布了2020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四川大学冯小明教授获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2020年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共计265项。“微纳结构化智能高分子材料的可控构建与性能强化机制”等36项成果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锂硫族电池隔膜与正极设计及电化学性能增强方法与机理研究”等80项成果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高...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功能材料物理与器件研究部童鹏研究员课题组与计算物理与量子材料研究部张永胜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在六角硫化物中发现了温度驱动的巨大热导率跳变效应,并给出理论解释。该材料体系易于合成、原料环境友好,在热流主动控制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相关研究结果发日前表在期刊《Acta Materialia》上。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部朱雪斌研究员课题组在V2O3金属-绝缘体相变机理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以“Unveiling the mechanisms of metal-insulator transitions in V2O3: The role of trigonal distortion”为题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B 上。金属-绝缘体相变是指材料在组...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黄群英/姜志忠课题组在铅基堆材料腐蚀行为与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腐蚀领域知名期刊Corrosion Science。罗林为第一作者,姜志忠和肖尊奇为共同通讯作者。以液态铅铋共晶合金(LBE)作为冷却剂的铅冷快堆是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中最具发展前景的堆型之一。LBE在高温下对结构材料有较强的腐蚀性,由此引发的结构材料相容性问题成为...
2:17型钐钴永磁材料具有良好的磁性能和优异的温度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雷达通讯、轨道交通和5G通讯等重要领域。随着我国高端科技领域的飞速发展,对2:17型钐钴永磁材料磁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2020年发表的中国工程院“稀土功能材料2035发展战略研究”中,明确将高性能钐钴列为未来需要重点发展的方向。高铁含量2:17型钐钴永磁材料是发展高性能钐钴磁体的优异载体,但胞状组织结构复杂且演变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