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 大气层飞行力学 航天动力学 飞行器结构力学 飞行原理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基础学科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F星相关记录17条 . 查询时间(0.172 秒)
国内外航天工程实践发现,1000km以上接近2000km的高高度低地球轨道(HLEO)等近地空间区域以地球辐射带质子环境为主。质子具有电离和非电离两种方式,可通过位移损伤效应(DDD,Displacement Damage Dose)和总剂量效应(TID,Total Ionizing Dose)作用导致航天器在轨异常和故障,并主要表现为星用电子器件/部件性能衰退导致电路失效。含双极工艺器件与电路在...
据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的消息,当地时间26日,携带36颗卫星的俄罗斯“联盟2.1b”号运载火箭,在位于俄远东地区的东方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目前火箭第三级已与运载火箭分离,即将将36颗卫星送入距离地面450公里的预定轨道。
2018年4月18日下午,英国肯特大学严星刚教授应邀在将军路校区自动化学院1号楼403会议室做题为“Output Feedback Sliding ModeControl of Nonlinear Time Delay Systems”的学术报告。会议由自动化学院院长姜斌教授主持,自动化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报告会。严教授主要为在座师生讲解了非线性时滞系统的输出反馈滑模控制技术。严教授指出,很多理论研...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8月1日15时03分成功在轨释放一颗立方星,这是我国首次通过飞船系统采用在轨储存方式释放立方星,也是非火工智能压紧释放装置首次应用于此类飞行任务。为了能够在发射前可靠锁紧、固定,在恰当时机快速、低冲击地释放立方星,“天舟一号”立方星发射器采用了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闫晓军、张小勇团队研制的非火工智能压紧释放装置,该装置采用形状记忆合金作为驱动元件,通过精确设计合金的变形和作动...
2016年6月29日11时21分,中国实践十六号02星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的托举下,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卫星随后进入预定轨道。该型号卫星由航天八院抓总研制,主要用于空间环境探测及技术试验等领域。该型号首发01星已于2013年10月底顺利升空,至今在轨稳定工作。这两颗星各装载了3台由武汉物数所研制的星载铷原子钟。
对基于星历匹配法的载人小行星探测轨迹优化问题解法进行了研究. 提出星历匹配法的概念,利用其求出最优发射窗口初值与候选最优探测序列,然后利用遗传算法对特定探测序列的时间节点等参数进行优化,最后利用基于庞德里亚金极大值原理的同伦法进行小推力转化以求得最终探测轨道及其推力控制律. 结果显示星历匹配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求出最优发射窗口初值与候选探测序列,这大大提高了载人小行星探测等多目标交会探测问题的求解效率...
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选星方法,该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实现多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下选星颗数大于4的选星。经过大量试验确定了遗传算法选星的选择、交叉、变异等关键参数,并通过在交叉和变异中穿插染色体优选过程克服了遗传算法的选星结果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以不同GNSS星座个数和不同选星颗数下的选星仿真校验了所设定遗传参数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利用遗传算法可以高效、准确地实现选星,...
针对星载大型空间可展开天线与卫星平台之间的动力学耦合问题提出一种三自由度驱动与测量机构用于连接天线臂与卫星平台。该机构以驱动电机来控制天线臂转动,通过角度传感器对天线臂转角的测量来实现反馈控制,同时在卫星姿态控制系统中引入前馈控制进行反作用力矩补偿,实现卫星平台与天线之间的解耦控制、抑制天线的振动、提高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性能。通过姿态稳定状态下卫星-天线系统解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控制系统的设计、姿...
分析了单星观测模式下的天基测控系统的可行性,并针对该观测模式下轨道确定中法矩阵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估计的定轨方法,对法矩阵进行压缩变换,避免了法矩阵奇异造成的误差传递。证明了当满足一定条件时,该压缩方法的估计精度要高于传统的定轨方法。结合单星观测的特殊性,提出了误差传递因子,设计了单星观测下的压缩估计定轨算法。最后以单星模式下的天基测控系统作为仿真背景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压缩估计可有...
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著名导弹和火箭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屠守锷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12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为实现星上光学有效载荷的高成像性能,对星上光学有效载荷的两级隔振进行了研究。所谓两级隔振,即除了对控制力矩陀螺群(CMGs)等执行机构振动源进行隔振外,还在光学有效载荷和星体之间加入隔振装置。首先建立了含有两级隔振系统以及CMGs和太阳帆板的整星动力学模型,并采用ADAMS工程软件验证了所推导模型的正确性;其次,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简化模型,分别求得由扰动源到星体和有效载荷的传递函数矩阵,分析CMG...
2012年4月12日上午,航空学院院长杨超、分党委书记林贵平、行政副院长李广超一行到我国“两弹一星”元勋屠守锷院士家中,正式聘请屠院士为航空学院校友分会名誉会长。屠院士虽已95岁高龄,但身体状况良好,看见学院为他带去的《人物志》和学校材料,屠院士立即认真的翻看起来,看到北航目前发展如此之快,屠院士表示很欣慰也很高兴。
“点火”,“起飞”!2008年6月9日20时15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400多吨重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喷射出熊熊烈焰,直冲云霄,将“中星九号”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07次飞行,对于四川境内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来说,这次飞行却有着特殊的意义。
针对卫星的隔振要求,提出一种新型半主动整星隔振平台,采用磁流变(MR)阻尼器作为半主动作动器。为增加平台的横向转动刚度,提出一种套筒式防摇结构。建立新型整星隔振系统的详细有限元(FE)模型,对隔振系统进行基础随机激励下的响应分析和隔振平台的振级落差分析,并建立星箭系统的详细有限元模型,分析星箭结合后对整星隔振性能的影响情况,以及加入新型隔振平台后对火箭动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整星隔振平台具有...
当导航卫星在姿轨控和轨道恢复期间,传统的统计定轨理论难以实现精密定轨。首次提出 了基于10参数星历拟合的短弧运动学定轨方法,建立和推导了相应的理论模型和定轨解算方 法。其优点在于不仅能够反映卫星运动的物理学特征,提高了速度和轨道预报精度,而且不 需要累积数据,实现近实时快速计算,克服了动力学法定轨发散和单点定位无法获得速度信 息的不足。对COMPASS M-01导航卫星实测数据的处理表明,10分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