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材料科学其他学科 重要进展相关记录32条 . 查询时间(0.606 秒)
针对锂-氟多相转换反应面临的动力学迟缓和可逆性不佳的难题,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李驰麟研究员团队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固液氟转换机制,通过在醚类电解液中引入阴离子受体添加剂,促进钝化相LiF的解离并在多相反应界面处形成溶剂化的氟离子配位中间体,进而在LiF和Fe基物相间构建便捷的固液氟传输“通道”。
近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卢磊研究员团队与美国田纳西大学、橡树岭国家实验室、阿贡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合作在这一科学难题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9月23日在《科学》(Science)周刊上以First Release形式在线发布。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陶虎团队反其道而行,从低电压(几kV)和厚胶(几微米)入手,与上海交通大学夏小霞、钱志刚教授合作,创新开发基因重组蜘蛛丝蛋白光刻胶,通过优化重组蜘蛛丝基因片段和分子量,结合基于百万级数量电子的大规模仿真模拟,实时控制加速电压调控电子在丝蛋白光刻胶里的穿透深度、停留位置和能量吸收峰,实现了分子级别精度的真三维纳米功能器件直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实验室和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的陈仙辉、王震宇超导研究团队与安徽大学单磊研究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蒋坤特聘研究员合作,近日在笼目结构(kagome)超导体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葛子义研究员团队在前期高效率和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的基础上, 在高效率有机太阳能领域又取得了新进展。该团队设计合成了新型苯基取代苯并二噻吩(BDT)为中心核的小分子给体,通过三元共混策略引入D18-Cl:Y6体系获得单结刚性18.5%和柔性15.9%的效率,是目前公开报道的单结刚性和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最高效率之一。
通过光照光敏剂产生活性氧(ROS)抑制细菌的光敏疗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与传统光敏剂相比,聚集诱导发光材料(AIE)的ROS产生效率更高。因此,本团队通过研究AIE材料TBP-1对无乳链球菌的抑制效果,并从ROS产生能力和细胞结构两个方面探讨TBP-1抑制无乳链球菌的机制。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藻类生物技术与生物能源中心以一株富含β-1,3-葡聚糖的马勒姆杯棕鞭藻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施一系列的过程优化,建立了该藻的异养高密度培养和β-1,3-葡聚糖高效生产工艺。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颜世超课题组在过渡金属硫化物的电子结构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利用低温扫描隧道显微技术发现1T-TaS2类材料费米能级附近存在电子窄带,并揭示了电子窄带对这类材料的电子结构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已经引起了全球的能源危机及环境问题,极大的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材料与能源学院(云南省先进能源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郭洪教授团队以云南大学为通讯单位,在国际著名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即时影响因子IF=12.83))发表新能源存储材料最新突破性进展“Rich S Vacant g-C3...
电化学储能技术是解决电动汽车与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的关键。以有机溶剂为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上具有优势,但存在安全隐患和锂资源有限的问题。与之相比,水系非锂离子(如钠离子、钾离子、锌离子、镁离子等)电池具有高安全和低成本等优点,在储能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学院光子科学与凝聚态物理研究部助理教授薛加民课题组在新型二维材料SnS的电子输运方面所取得重要进展,成果以“Two-Dimensional SnS: APhosphorene Analogue with Strong In-Plane Electronic Anisotropy”为题,发表在2017年1月20日的国际学术杂志《ACS Nano》上。该工作由薛加民课题组研究生田...
2016年8月12日,《科学》子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在线刊登了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武利民教授课题组关于可见光超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Three-dimensional all-dielectric metamaterial solid immersion lens for subwavelength imaging at visible frequencies (Sci....
封严涂层是先进动力系统减小气流通道泄漏损失、降低能耗、提高效率的关键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气路封严技术,国外先进动力装置已大量使用,制备技术严格保密。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从2003年起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等科研项目多项,进行了高性能封严涂层的研究工作,并实现成果工业转化以及产业化,取得系列创新性成果。
近期,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环境与能源纳米材料中心在Nb3O7(OH)三维纳米结构可控生长和性能调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发展了在溶液相和导电玻璃基体上获得高度有序单晶Nb3O7(OH)纳米线阵列三维结构材料的可控制备方法,所获得材料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应用方面有好的前景。
北京大学工学院占肖卫课题组在光伏材料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提出了稠环电子受体的概念,设计合成了一系列高性能有机稠环电子受体材料。有机光伏材料可分为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富勒烯衍生物是最广泛使用的电子受体。由于富勒烯受体存在可见区吸收弱、能级调控难、易聚集导致器件稳定性差等缺点,非富勒烯受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非富勒烯电池的效率大大低于富勒烯电池,发展高性能的非富勒烯受体是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