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表面与界面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材料表面与界面 重要进展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0.275 秒)
智能荧光材料,在外界刺激调节作用下,可呈现多种不同发光颜色,或是不同强度的发光,在高级光学防伪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能,吸引了大量研究者广泛研究。目前,尽管有一些新颖的多色可调光学材料,如无机材料,量子点,金属有机框架聚合物,高分子聚合物等,被相继开发应用。但是,所报道的很大部分相关多色发光材料,合成较复杂,光学可逆性差,往往仅呈现两种可调的发光颜色,在高阶光学防伪实际应用方面仍有一定局限。为实现高阶...
2022年2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司徒国海团队联合上海瑞立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超表面液晶空间光调制器项目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积极研发超表面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相结合的工艺,制作出超表面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并成功实现点亮。上海光机所团队主导该项研究,现已完成了相关理论、模拟仿真和专利申请等。
日前,化学学院、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小孔教授研究团队在太阳光热除冰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成果以“Highly Transparent and Self-Healable Solar Thermal Anti/De-Icing Surface: When Ultrathin MXene Multilayers Marry Solid Slippery Self-Cleaning Coa...
涂层是使用最广泛也是最有效的一种金属腐蚀防护手段。为应对苛刻环境(如海洋环境)的腐蚀,通常需要在防护涂层中添加缓蚀剂,为涂层提供“主动防护”功能。然而,缓蚀剂分子的简单直接掺杂会对涂层造成破坏,且缓蚀剂会发生快速泄露。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近年来,人们提出了“纳米存储器”技术,即先将缓蚀剂分子存储于一类多孔的纳米容器中,而后将纳米容器掺杂入防护涂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遗憾的是,已经报道的“纳米存储...
近日,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戴庆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李培宁和张新亮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仇成伟教授及纽约州立大学Andrea Alù教授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在表面声子激元成像表征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声子激元“幽灵”模式。相关研究成果以“Ghost hyperbolic surface polaritons in bulk anisotropic crystals”为题发表于《自然》杂志...
作为两种面缺陷间的几何交线,表面-晶界截交线(surface triple junction或STJ)是多晶体材料表面上的常见线缺陷。在块体材料中,位于STJ的原子体积分量极低,其对材料整体强度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随着材料尺寸降低至亚微米甚至纳米尺度(如薄膜、纳米线等),STJ原子体积分量急剧上升。但这一特殊线缺陷是否以及如何影响材料力学性能尚无定论。如何将STJ对材料强度的贡献从表面及晶界效应中...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材料界面中心赵海涛课题组在数字驱动晶体形貌理性设计和可控合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工作以Machine Learning-Aided Crystal Facet Rational Design with Ionic Liquid Controllable Synthesis为题发表于材料领域国际权威期刊Small(影响因子11.459)。深圳先进院是第一通讯单位,...
近日,微电子所高频高压中心刘新宇研究员团队与先导中心工艺平台合作,在GaN界面态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在LPCVD-SiNx/GaN界面获得原子级平整界面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界面态特性,提出了适用于较宽能量范围的界面态U型分布函数,实现了离散能级与界面态的分离。增强型氮化镓MIS-HEMT是目前尚未成功商用化的技术路线。GaN与介质的界面态问题是制约器件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前期研究发现,LPCVD...
铁磁材料中的垂直磁各向异性(PMA)和Dzyaloshinskii-Moriya相互作用(DMI)是实现高效自旋电子器件的关键参量。增强铁磁材料PMA的传统方法有:构建具有大的自旋轨道耦合(SOC)强度的重金属(HM)-铁磁界面或者构建氧化物-铁磁金属界面。提升铁磁金属体系的DMI同样需要具有较大的SOC,兼需空间反演对称破缺的界面,因此,重金属Pt、Ir等常被用来与铁磁金属构建界面从而调控DMI...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李家方、张向东、姚裕贵教授团队,与中科院物理所团队、暨南大学徐毅教授及李向平教授合作,制备了一种新颖的可变形立体超表面结构,获得了超强的光学手性,实现了圆二色性的片上可逆调谐。该创新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IF:25.809)上。人工三维超材料和二维超表面是当今纳米光子学的两个重要前沿研究领域。其中,光学波段超材料在三维纳米制备方面遇到...
近日,西安交大材料学院表面工程研究室戴正飞特聘研究员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颜清宇教授合作,设计开发了一种高效稳定全电解水催化剂——非化学计量比的六方相磁黄铁矿型单磷硫化钴黄壳(yolk-shell)结构,通过调节硫化/磷化程度,获得了具有不同硫磷原子比的单磷硫化钴,可有效调控Co3+/Co2+的比例及材料的电子结构,其中,P2-和Co3+离子分别表现高的电子给予和受予能力,可分别有效地促进析氢/析氧...
近日,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许维教授课题组在金属表面通过调控分子覆盖率实现了强相互作用力(配位键)和弱相互作用力(弱氢键)的可逆转变。通过运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UHV-STM)高分辨成像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在原子尺度揭示了上述过程的机理:随着表面分子覆盖率的增加,配位键逐渐被弱氢键取代,损失的分子间作用能被增加的分子吸附能补充,使得整个体系的结合能增加。
炔基型有机化合物在化学、生物和材料领域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由于炔烃众多的反应路径,炔烃多聚物的选择性合成一直以来是化学界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传统的溶液反应一般需要通过复杂的反应物和催化剂来制备炔烃多聚物,但是产率依然不甚理想。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朱俊发教授课题组与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武晓君教授课题组合作,发展了一种全新的炔烃化合物的表面限域合成法,成功地在Ag(111)单晶...
中科院兰化所近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973”项目(2007CB607601)的支持下,通过与剑桥大学化学系Wilhelm T S Huck博士研究组合作,在表面有序薄膜研究领域取得了新进展,他们利用微接触印刷的方法创造性地在表面制备了四元聚合物刷,研究结果近期以全文形式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JACS上 (J. AM. CHEM. SOC. 2006, 128, 16253-1625...
最近,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卢柯博士领导的研究组,利用金属材料的表面纳米化技术在解决金属材料表面氮化技术这一重大技术难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1月31日出版的《科学》(《Science》)周刊刊登了此项研究成果。  表面氮化是工业中一种广泛应用的材料表面处理技术,在表面氮化过程中材料或钢铁的表面氮化处理往往需要在高温下(高于500oC)进行,处理时间较长(部件的表面形成一层...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