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 中国相关记录56条 . 查询时间(1.768 秒)
黄飞,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研究领域:强子结构和强子谱;强子—强子相互作用;新强子态。
2019年8月21日至23日,由高能所和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会共同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Radiat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Methods(简称RDTM)亮相中国核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本届年会是我国核科技界学科设置最全、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之一的学术交流平台,与会代表1000余人。中国核学会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会常务理事、RDTM编委魏龙研究员在“核电子学与核...
2019年6月18-20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核电仪控技术大会在上海正式召开。“中国(国际)核电仪控技术大会”是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和中国核学会为顺应中国核电大发展的趋势、推动中国核电仪控技术水平提升并与国际接轨而联合主办的国际性会议。大会自2009年在北京召开,以后每2年一届,分别在上海,西安,北京等地召开。本届大会在中国核电行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举办,得到全行业的积极响应与支持。本届大会以“安全...
2019年3月26日上午,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会见了到访的泰国核学会理事长Chainarong Cherdchu一行。双方签订合作备忘录,并就两国核电发展现状、学术交流和核科普及公众沟通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就未来合作进行了展望。泰国核学会副理事长Ratchana Chinpitak、泰国驻华使馆科技公使衔参赞Pasupha Chinvarasopak、中国核学会副理事长吴浩峰、中国核学会秘书长助理...
2018年12月3日至8日,我校粒子科学与技术中心主任赵政国院士一行14人赴法国参加首届未来超级陶-粲装置(STCF)国际联合研讨会。本次会议由法国直线加速器实验室承办,我校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建北教授和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罗箐副教授是会议组委会成员。未来超级陶-粲装置(正负电子对撞机)的设计亮度为1035cm-2s-1,运行在2-7GeV能区,比目前正在运行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亮度提高...
宋俊磊,男,1980年生,河南省许昌市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动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测控技术与仪器系副主任。2003年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8年作为联合培养博士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NICTA国家实验室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科研工作;2009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讲师,2013年任副教授...
倪效勇,男,副教授,2014.07-2015.07:美国阿肯色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访问学者,2004.06-2010.1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助教、讲师,2005.09-2009.1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博士,2001.09-2004.06: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硕士,1994.09-1998.06:武汉水利电力大...
中国核安全管理在监管部门权责划分、核电站设计与建造、安全管理、企业运营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严重事故应急演习以及公众沟通等方面均还不同程度存在问题。优化核安全管理可以从几方面着手:优化制度设计,完善核安全风险的评估框架;加强在运核电站的运营安全管理,提升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抓住《核安全法》实施的契机,从应急组织架构、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队伍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完善应急管理;加强公众沟通,扩大公众参与。
在核电、水利等大型工程的基坑岩体和边坡开挖中,分析和预测动态荷载作用下的岩体响应规律,评价和判断爆源周边和边坡岩体的损伤特征和稳定性状态,由此提出岩体损伤的控制方法和标准,是目前工程岩体开挖的关键。日前,中科院岩土力学所夏祥团队对岩体在爆炸及高压气体冲击作用下的动态特性和损伤控制方法研究获进展,相关成果发布于《国际岩石力学及采矿科学杂志》等期刊。
在2017年1月5日举行的中国科学院人才工作会议上,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重要组成的“暗物质粒子空间探测团队”获得中国科学院十二五突出贡献团队表彰。“暗物质粒子空间探测团队”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常进研究员领衔,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安琪、刘树彬教授等组成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科大研制团队全程参与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
日前,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分别以《全球首台AP1000核电机组测试进入尾声》 、《解码中国核电》为标题对我国第三代核电装备生产技术的跨越发展进行了重点报道。上海电气核电集团总工程师唐伟宝在接受采访中说到:“目前我们的装备能力跟国外比,已经达到了世界顶级水平。比如像深孔加工、支撑板安装,这些都是蒸汽发生器里面最为关键的技术,应该说我们已全面掌握三代核电的制造技术”。报道中提到的深孔加工、支撑...
2016年9月13日,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转民大赛在四川省绵阳市落下帷幕,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所姜山团队申报参赛的小型AMS装置研发项目,从405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本届大赛团队组项目二等奖。小型AMS装置是基于加速器和离子探测器的高能质谱仪,是国内外灵敏度最高的超痕量分析仪,主要应用于环境监测、核应急核保障监测、医疗研究、考古、海洋监测等方面。小型AMS装置是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2014年12月17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子散射实验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获得系列成果:中德合作三轴谱仪在去年成功获得铜色散曲线的基础上,今年成功实现由室温到低温6K的变温实验,测得HoFeO3的低温反铁磁衍射谱,在我国首次实现了液氦温度下的中子散射测量。织构谱仪成功完成我国自主研发的锆合金以及变压器用硅钢织构测量,能够解决当前工程建设中面临的诸多实际问题,实现了中子散射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014年3月19日,清华大学与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深化高温气冷堆技术产业推广合作协议的签约仪式在清华大学工字厅东厅举行。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王寿君,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祖斌等出席签约仪式。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副校长薛其坤出席签约仪式。协议的签署,将推动清华大学与中国核建校企合作迈上新的台阶。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是粒子物理、核物理、粒子天体物理等学科的基础,在国民经济、国家安全与国防建设及核医学、核能源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过去二十多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这个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国内的发展受到影响,在许多研究单位已萎缩或消失,许多原有的工业基础也逐渐消亡。但随着近年来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相关应用领域对技术和人才的大量需求,国外商业产品的大量涌入,使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学科发展倍受关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