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控制科学与技术 >>> 机器人控制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机器人控制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相关记录73条 . 查询时间(0.81 秒)
为推动研究所在类脑智能领域的科学研究,积极参与国家创新科研战略,进一步推动未来智能科学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成立类脑智能研究中心,是独立建制的所级科研部门。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精密感知与控制研究中心为所级综合性精密感知与控制系统研发机构,以国家重大任务中需要攻克的感知与控制难题为切入点,重点突破精密测量与协同感知、复杂系统精密建模与控制、精密机构设计与驱动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全面提升满足极端条件约束和苛刻性能指标要求的精密感知与有效控制能力,为国家重大任务的核心系统和重要部组件提供关键装备与解决方案。
李恩,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士生导师、研究员。研究领域:机器人控制,嵌入式系统,传感器技术。
周超,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研究员。研究领域:机器人控制、微操作机器人、仿生机器鱼。
智能矿山无人化是中国无人驾驶技术应用的重要场景之一,对实现矿山减人增安提效、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有着重要意义。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中科慧拓联合孵化的矿山智能运载机器人“载山CarMo”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正式发布。据现有公开报道,这是我国首台套具备产业化标准要求的、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运载装备。
近日,全国妇联公布全国三八红旗手表彰名单。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乔红院士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2023年2月中旬,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和华东医院自主研发的全新一代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VasCure成功完成首批5例临床冠脉支架植入手术。手术治疗成功率及器械递送成功率均达100%,不良并发症发生率0%,进一步验证了该手术机器人在临床阶段应用的安全性、稳定性、有效性,为推广该机器人进入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微创介入手术机器人里程碑式的突破。
为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贯彻习近平主席关于香港创科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高科技研发切实服务于香港社会,2022年7月6日,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中心(CAIR,Center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obotics,Hong Kong Institute of Science&Innovation,Chinese Academy of...
2022年1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为表彰先进,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发表了“关于表彰2021年度网络安全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的决定”,决定对2021年度认真贯彻落实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在维护研究所网络安全中做出显著贡献的科研部门/团队授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2021年网络安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并对做出显著贡献的个人授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2021年网络安全先...
从人工智能学科诞生伊始,智能博弈研究就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创新的沃土,并且一直都是衡量人工智能发展水平的重要评价准则[1][2][3][4]。2016年,AlphaGo[2]以4:1的成绩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这一事件被认为是智能博弈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不同于完美信息的围棋博弈,现实世界博弈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由于信息不完备性造成的对手不确定。以德州扑克为代表的大规模不完美信息博弈问题很好地集中...
2021年12月3日,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组织专家组对中国科学院牵头承担的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项目进行了综合绩效评价。项目负责人乔红研究员对“机器人智能发育理论、方法与验证”项目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全面汇报,并对智能发育相关成果进行了线上演示。项目负责人谭民研究员对“新型仿生机器人机构设计理论与技术”项目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全面汇报,并对仿鸟飞行、仿鱼游动、仿蛙跳跃三类机器人样机进行...
2021年12月3日,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组织专家组对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牵头承担的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项目进行了综合绩效评价。项目负责人乔红研究员对“机器人智能发育理论、方法与验证”项目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全面汇报,并对智能发育相关成果进行了线上演示。项目负责人谭民研究员对“新型仿生机器人机构设计理论与技术”项目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全面汇报,并对仿鸟飞行、仿鱼游动、仿蛙跳跃三类机...
2021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发布了《人工智能伦理建议书》,这是全球首个针对人工智能伦理制定的规范框架,是迄今为止全世界在政府层面达成的最广泛的共识,也是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共同纲领,将为进一步形成人工智能有关的国际标准、国际法等提供强有力的参考。
显微视觉具有窄视野、小景深、平面成像等特点,导致小空间内的观测状态不能直接反映操作空间位姿,这种“所见非所得”给复杂场景下的机器人精细操控提出了挑战。近日类脑智能中心邢登鹏副研究员、徐波研究员等研究提出了基于多脑区协同机制的类脑控制架构,较好地解决了小空间、器件遮挡等复杂环境下的精细感知、规划和操控等难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