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辐射物理与技术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 放射性计量学 核仪器、仪表 核材料与工艺技术 粒子加速器 裂变堆工程技术 核聚变工程技术 核动力工程技术 同位素技术 核爆炸工程 核安全 核燃料后处理技术 辐射防护技术 核设施退役技术 放射性三废处理、处置技术 核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核科学技术 运行相关记录117条 . 查询时间(0.083 秒)
2019年9月9日,我国大陆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圆满完成第十九燃料循环运行,开始换料大修。本燃料循环共连续功率运行390天,这是中核集团通过自主创新,成功将秦山核电站功率从30万千瓦提升到35万千瓦之后的首个燃料循环,也是秦山核电站首次实现连续3次全燃料循环运行,创造了历史最佳运行业绩。
从1949年的缺灯少电,到现在的世界第一电力大国,发电量占全球总发电量的1/4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70年,我国电力工业筚路蓝缕,走过了一段艰苦的发展道路。
由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核电堆芯运行状态监测仪研发与应用”项目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突破了自给能中子探测器(SPND)信号延时响应消除、微弱信号提取放大及探测器自主回收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堆芯中子通量与水位的高可靠性测量,并进行了工程化与产业化开发。近日,项目顺利通过了科技部高技术中心组织的中期检查。
2019年7月3日,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召开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7年度立项项目中期总结会。此次会议主要对等离子体所牵头承担的“长脉冲高功率运行模式下钨偏滤器基础物理研究”(项目负责人:胡建生;项目编号:2017YFA0402500)项目下的4个课题中期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和评议。项目责任专家、项目专家组成员和项目各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学术骨干等80余人参会。计财办主任陈...
2019年3月29日,世界首座100 kWh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诞生,并成功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供电。此项成果由中科院物理所和中科海钠研发团队共同完成,标志着我国率先实现了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的示范运行。在能源消费转型迫在眉睫的关键时期,储能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对我国能源结构的变革具有重要驱动作用。当前,压缩空气储能、高温钠电池、铅酸电池、液流电池、锂离子电池等储能技术并行发展,并在破...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与高能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ADS质子超导直线加速器样机(CAFe)经过一年多的技术改造和调试运行,取得长时间运行的阶段成果。1月23至24日,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组织专家对该加速器连续束长时间运行成果进行认定和研讨。专家组由来自中科院高能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的专家组成,高能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森玉任专家组组长。
2018年1月19日,49-2堆结束了为期22天的大功率运行,此前49-2反应堆运行研究室利用低温供热项目中的间歇时间,开展了辐照考验、温度测量、结构材料释热等工作,为龙原等科研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49-2堆大功率运行期间,通过不锈钢样品的入堆辐照,进行样品的温度测量,获得了不锈钢在中光子场下的释热水平实验测量结果,为示范快堆结构材料考验的释热计算提供数据支撑,减小在结构材料释热计算的误差。确...
带有边界准相干模(ECM)的无ELM先进运行模式,一方面解决了高约束模式下ELM爆发所产生的瞬态热负荷侵蚀装置靶板材料的问题;另外一方面激发出的ECM也持续的向外输运粒子和热,避免了长时间无ELM条件下杂质聚芯导致的H-L反转换问题。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分析发现无ELM运行模式容易在以下条件下获得加热方面,纯4.6G低杂波或者反向中心束加上电子回旋加热;等体放电位型方面,需要拉长比在1.55-1.6...
近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发布消息称,中国首个电子束辐照处理工业规模印染废水示范工程在浙江省金华市正式启动运行,标志着我国电子加速器应用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该示范工程由我国非动力核技术应用第一股“中广核技”(股票代码000881.SZ)旗下的中广核达胜加速器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广核达胜)建设。
EAST等离子体预期运行在低扭矩、qmin>2、射频波主导加热,平衡NBI注入,强低杂波离轴电流驱动和自举电流的条件下。该实验发展的运行模式对于未来EAST实现长脉冲高性能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该实验在最小安全因子大于2且低NBI注入扭矩(3~5Nm)的条件下获得了短暂的非常高的约束性能,H89=3.5(或H98,y2=2.1),βN~3.0。
近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堆工部运行所CARR运行室完成了整套阿尔及利亚比林堆初步安全分析报告的编写工作。比林堆初步安全分析报告是B1/B2项目的重要文件之一,是确定反应堆运行限制和条件、编制运行规程和应急计划的依据,为运行人员、用户等提供关于反应堆的基本资料,同时也是监管部门对反应堆做出独立评价的依据。整套初步安全分析报告共二十章,包括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中英文总计100多万字。
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是未来聚变堆的基本运行模式。目前,国际上大部分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为常规非超导托卡马克且偏滤器位形等离子体持续时间基本都在20秒以下,只有欧盟和日本科学家曾获得最长为60秒的高参数偏滤器等离子体。EAST既定科学目标是实现1亿度1000秒的等离子体运行,但实现该科学目标目前仍面临着众多科学和技术(物理和工程)的挑战。
近日,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放化所自主研制的冷坩埚玻璃固化原理实验装置实现模拟热料实验连续运行30小时。装置从启动、扩容、周期熔融、进料/卸料、卸空到停运整个过程安全平稳。装置的温度、出料能力等均达到设计要求。
大连理工大学王正汹课题组日前利用自主研发的三维磁流体程序,在磁约束可控核聚变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为理解实验现象、预测和控制核聚变不稳定性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相关成果发表于《核聚变》,而且是我国在该期刊发表的首篇封面文章。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