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计算机科学技术 >>> 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人工智能 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工程 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计算机科学技术 信息科学相关记录1477条 . 查询时间(0.807 秒)
低温存内计算是实现数据密集型高能效计算的一项技术方案。针对现有存内计算设计在低温器件特性利用上的不足,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哈亚军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基于eDRAM的低温存内计算加速器(eCIMC),可支持布尔计算和卷积计算操作。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王成课题组成功开发出基于级联光注入锁定半导体激光芯片的深度储备池光计算机。该成果以“Deep photonic reservoir computing recurrent network”为题在国际知名期刊Optica上发表。
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郑杰课题组近日提出了基于知识图谱和可解释图神经网络的新型人工智能模型KR4SL,在预测并解释基于合成致死机制的抗癌药物靶点方面取得进展。该成果被生物信息学旗舰会议——第31届分子生物学智能系统会议和第22届欧洲计算生物学会议(the 31st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Systems for Mole...
信息安全一直是学术领域关注的一个前沿方向。近日,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王春东课题组独立发现了一个新的基于计算机存储常用fsync函数调用的隐蔽侧信道,命名为Sync+Sync。利用该信道,可实现对数据位(比特)的隐蔽传输和接收,以及针对数据库和应用程序的侧信道攻击。该成果被USENIX Security 2024接收。USENIX Security是计算机信息安全与隐私领域的四大知名会议之一。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简称计算机学院)前身为计算机科学系。经过近30年的建设和发展,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初步发展成为工程特色凸显的工科类学院。
分布式人工智能作为通用人工智能的新一代范式,是以智能网络为数字底座,通过构建一个协作式、去中心化的网络系统来实现群体智能,有效应对实际场景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分布式人工智能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在资源受限的条件下部署高性能且可信可控可解释的分布式训练与推理,实现感知决策一体化智能。围绕这一核心问题,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邵子瑜课题组展开了相关的理论、算法、系统及应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
陆哲明,工学博士,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博导、副所长。1974年生。2002年哈尔滨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003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2004年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获得者、2005年德国洪堡学者、2006年深圳市特殊津贴专家,2011年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发表SCI检索论文109篇,EI单检论文144篇,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厅级科技一等奖2项...
沈非凡,1989年2月生,博士,副教授,工业智能研究所副所长。入选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青年优秀人才,宁波市优秀课程思政教师,校教坛新秀,青年骨干教师。2017年1月至今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信息学院任教。
枣庄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始于1992年的计算机系,2000年10月成立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70人,其中专任教师56人,教授4人,副教授14人,高级实验师1人,博士11人,研究生导师7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469人,联合培养研究生10人。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身是系统工程系,始建于1986年5月,2005年1月5日,更名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13年4月17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更名为信息科学与工程系;2016年9月29日,信息科学与工程系更名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届本硕毕业生共有1200余人,是近年来应届毕业人数最多的一届。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度重视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次召开就业工作协调会议,细化工作任务,强化工作落实,形成了“全院一盘棋”的全员抓就业、促就业的工作格局。学院通过开拓就业市场、加强就业指导、深化就业育人、关注重点群体、强化信息回溯等方式促进2023届毕业生更好就业。
近日,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在北京理工大学举行,经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和全国决赛初评,共有463个项目进入全国决赛终审答辩。经过决赛角逐,由东北大学徐泉、刘长鑫、任涛、黄达、柴天佑等老师指导的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张克胜、谢晋团队作品《数孪智科——国内顶级数字孪生流程工业指标智能优化决策解决方案提供商》获得国赛金奖,这是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首次作为项目负责...
2023年3月14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布《2022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奖励公告》,60项成果获2022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信息学院青年教师孙佳月以毕业论文“切换模糊系统的容错控制研究及其在微电网功率优化调配中的应用”获得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为让学生深刻体会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数据结构与算法》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2023年3月4日上午8时,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工程系邀请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部门经理余彦、快手高级软件开发工程师刘人鹏、字节跳动后端研发高级工程师陈铮在学术报告厅为同学们介绍数据结构与算法在企业产品中的应用。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于2012年成立,由原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学院整合而成,位于海珠校区。学院目前共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5个本科专业,拥有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点、食品安全与智能控制二级硕士点、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等研究生培养领域,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3000余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