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金属材料 >>> 黑色金属及其合金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非晶、微晶金属材料 低维金属材料 特种功能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金属材料 小晶粒相关记录59条 . 查询时间(0.084 秒)
在500℃采用C方式ECAP变形制备了亚微晶45钢, 用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电子衍射(SAED)等分析技术对其进行表征, 研究了铁素体组织的演变特征和晶粒细化机制。结果表明: 在初始变形道次后, 原始的粗大铁素体晶粒因剧烈剪切变形而沿着剪切变形的方向形成剪切变形带, 在其内大量的具有亚微米尺寸的板条状位错胞或亚晶使铁素体晶粒显著细化。进一步变形使板条状位错胞或亚晶组织继续...
研究Mn元素对高纯Mg-3Al(质量分数,%)合金晶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合金中的Mn元素含量小于0.21%(质量分数)时,合金的晶粒尺寸变化不大;但当Mn元素含量大于0.21%时,Mn元素的存在则使合金的晶粒尺寸迅速增大;Mn元素的作用主要与影响熔体中含碳晶核的形核能力有关;当Mn元素的含量小于其溶解度时,Mn元素对含碳晶核的形核能力影响不大,但当Mn元素的含量达到或超过其溶解度时,Mn元素...
将以MnS为主要抑制剂的普通取向电工钢作为实验材料, 检测并分析脱碳样品的宏观织构及脱碳和随后加热至925℃时样品的微观织构, 统计分析了Goss与周围晶粒的取向差分布。根据取向差原理计算了脱碳样品主要织构组分内各取向晶粒的取向差环境。结果表明, 取向电工钢脱碳退火后Goss晶粒与周围晶粒的取向差分布呈现大角度特征, 主要取向差分布范围为30o--45o, 而非Goss晶粒与周围晶粒的取向差分布则...
在细化晶粒的传统机械热处理工艺中的过时效前引入冷轧预变形,研究预变形对AA2195 铝锂合金过时效第二相粒子组态及最终再结晶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变形明显降低了过时效第二相沿板材厚度方向分布的不均匀性,并大大减小长度为5~10 μm的棒状第二相,显著增加尺寸为0.8~2.0 μm的第二相,从而提高再结晶时的形核核心。与未采用预变形的板材相比,经60%预变形的板材经轧制和再结晶后表层的晶粒尺寸由未...
通过电阻法、光学显微镜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以及能谱分析,研究预析出对冷轧3003铝合金析出行为及再结晶晶粒尺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3003铝合金经610℃/36 h均匀化接着经480℃/10 h预析出处理后,晶粒内析出大量含Mn的第二相粒子,降低了固溶体中的Mn含量,从而降低了合金冷轧后再结晶退火时的析出驱动力,其析出温度比未经预析出合金的温度提高了约50℃。在最后的再结晶退火过程中,在再...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下得到的3种具有不同晶粒尺寸的42CrMoVNb高强度钢的超高周疲劳性能. 结果表明, 超高周疲劳强度和疲劳强度比并不随晶粒尺寸的减小而单调提高, 中等晶粒尺寸的试样具有最高的疲劳强度和疲劳强度比. SEM断口观察表明, 绝大部分试样的疲劳裂纹起源于夹杂物. 随着疲劳断口裂纹源夹杂物处应力强度因子幅ΔKinc的减小, 疲劳寿命Nf增加; 而在夹杂物周围的粗糙粒状区域(GBF)的...
采用Moore型邻域定义的元胞自动机模型模拟研究第二相颗粒对多晶材料晶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二相颗粒的体积分数及尺寸对基体晶粒组织特征的影响很大;第二相颗粒含量增加可以提高晶粒尺寸分布的均匀性,而颗粒尺寸增大则导致晶粒尺寸分布的均匀性降低。通过对模拟数据的回归分析获得极限晶粒尺寸(D)与颗粒尺寸(d)和颗粒含量(f)之间的关系;不同的颗粒尺寸(d)对应不同的拟合指数(n)。
研究TiC和TiAl3细化工业纯铝时TiAl3的存在对TiC在铝基体中分布及α(Al)晶粒形核的影响,分析Al-Ti-C晶粒细化机制。结果表明:TiC单独作为工业纯铝的晶粒细化剂时,大量TiC被α(Al)晶粒推向树枝晶的晶界处,从而限制了TiC的异质形核作用;当TiC和TiAl3共同作为晶粒细化剂时,在α(Al)晶粒内部出现了大量TiC粒子,大量的TiC粒子成为了α(Al)的结晶核心,并且在TiC...
在悬浮铸造的基础上引入了电磁搅拌, 并将其与悬浮铸造的优点有机结合,通过不同电磁搅拌时间对悬浮铸造AZ61变形镁合金进行了试验,悬浮剂的加入使合金液中形成了大的能量起伏和成分起伏, 有助于形成细晶组织,电磁搅拌的引入加速了悬浮剂和合金母液的均匀混合,有效避免了悬浮剂在合金液中的聚集搭桥”现象和悬浮剂在铸件中的夹生,结果表明在悬浮剂为2%(质量分数)时进行2 min搅拌时效果最佳, 组织的平均晶粒度...
采用在超高压力下通电快速烧结新方法在不添加任何烧结助剂的条件下制备出相对密度为97.9%、晶粒尺寸小于1 μm的超细晶粒纯钨块体材料, 研究了细钨粉块体的致密化行为. 在超高压力下通电烧结过程中, 超高压力使烧结样品具有高密度, 而样品的力学性能则主要得益于通电烧结. 与“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方法相比, 超高压力下通电烧结不但能更好的保持材料的原始晶粒尺寸, 还能进一步细化晶粒.
采用板状WC单晶颗粒作为晶种制备含板状WC晶粒的WC-10%Co(质量分数)硬质合金,研究板状WC晶种的加入对WC-10%Co硬质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板状晶种后,WC-10%Co合金中的WC晶粒具有明显的板状特征,且晶粒尺寸大于未加晶种的合金晶粒尺寸;少量晶种的加入对WC-10%Co合金密度无影响,而硬度和韧性都有所增加,特别是抗弯强度增加12.8%,断裂韧性提高46.9%...
基于电子背散射分析(EBSD)技术对纯铜柱状晶标定获得的初始晶粒形貌和平均取向,利用晶体塑性理论,建立了基于晶粒真实取向和形貌的多晶塑性有限元模型,模拟了纯铜柱状晶单轴压缩过程中的取向和形貌变化。通过实施相应的单轴压缩实验获得了取向和形貌变化的实验数据。系统地比较了多晶样品中每一个晶粒取向和形貌的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得到晶粒取向和微观结构变化的统计性结果。
采用熔融玻璃净化结合循环过热的方法, 对过冷合金的晶粒细化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在所获得的过冷度范围内,发现了两次晶粒细化现象. 基于理论计算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系统考察了合金的晶粒细化机制. 结果表明, 第一次晶粒细化, 是由于重熔引起的枝晶骨架的破断; 而第二次晶粒细化, 则是快速凝固收缩产生的应力导致枝晶碎断, 并在应变激活能和晶格畸变能的共同作用下引发再结晶的结果.
运用热耦合刚粘塑性有限元微观模拟技术, 对Mn18Cr18N钢护环扩挤复合热成形和冷却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 得到了热力参数的分布状况和内部晶粒度变化的规律. 当空冷约210s时护环内晶粒可达细匀化. 这为实现环的控制锻造与控制冷却, 进而控制产品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分别对不同初始晶粒尺寸的冷轧及冷轧后经回复的纯Cu进行了激光超快速加热再结晶处理. 发现细晶冷轧样品完全再结晶时其织构由立方与冷轧织构组分构成, 而粗晶样品为单一的立方织构;经低温回复的样品再结晶后的立方织构强度明显高于未经回复的样品. 冷轧样品经短时(≤11.25ms)激光加热. 金相组织仍呈冷轧状态, 而冷轧织构强度显著降低, 未发现立方强构增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