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光信息技术 光学仪器及技术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光学工程 首次相关记录89条 . 查询时间(0.294 秒)
人脑包含百亿级神经元和百万亿级的神经突触,其结构和功能上极其复杂精密的连接和相互作用,是意识和思想涌现的物质基础。研制用于解析脑连接图谱和功能动态图谱的研究工具是各国脑科学计划的一个核心方向。2023年2月24日,北京大学程和平、王爱民研究团队在《自然-方法》杂志在线发表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一款重量仅为2.17克的微型化三光子显微镜,能直接透过大脑皮层和胼胝体,首次实现对自由行为中小鼠的大脑全皮层和...
德国“维尔茨堡-德累斯顿卓越集群—量子物质复杂性和拓扑结构”(ct.qmat)的科研人员在拓扑绝缘体中制造出了激子,有助于新一代光控电脑芯片和量子技术研究。相关研究已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
2023年1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陈杨、哈工大深圳校区教授肖淑敏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仇成伟合作,在微纳光学与手性光学的交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合作团队在介质超表面中引入微小倾斜扰动,首次实现并观测到具有极致内禀手性的连续域中束缚态(chiral BIC),在光学波段同时得到高达0.93的圆二色谱信号和高达2663的光学品质因子,显著增强了光与物质的手性相互作用,这项研究在手性光学领域具有广泛...
近日,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的项目资助结果,由自然资源部推荐的“智能敏捷海洋立体观测仪”项目获得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正式立项,资助直接经费约8600万元。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量最大的单体项目,这是自然资源部首次获得该类型项目资助。
2022年10月5日,由中国科大陈杨研究员、吴东教授、褚家如教授课题组,华中科大王凯教授、陆培祥教授课题组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仇成伟教授课题组组成的联合团队在谷电子学与微纳光子学交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实现了基于混合纳米波导的WS2谷光子的长距离保真传输与定向分发。研究成果以“Chirality-dependent, unidirectional routing of WS2 valley phot...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022年9月1日报道,由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天文学家领导的国际科研团队,利用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首次从太空中直接为一颗系外行星拍摄了照片,有助于更好地研究这些行星的化学性质。
近日,有相关业界媒体透露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已于去年底成立韩国办事处,这也是中国电线电缆企业首次进军韩国市场。据报道,亨通光电相关人士日前证实了这一消息,并表示看好韩国海底电缆市场发展前景,将积极承揽海底电缆项目。
近日,经北京市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中心审评,依托自动化所核心技术,由中国科学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自动化所)孵化公司北京数字精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DPM)生产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近红外荧光成像系统”在北京首次获批上市。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的科研团队与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合作,在超快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团队首次提出多维等离子体光栅诱导击穿光谱(Multidimensional-plasma-grating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MIBS)技术,并实验证实新技术比常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具有更高的探测灵敏度和克服基体效应。
模式耦合(mode coupling)是现代光子学的基石,许多重要的现象由此产生,如法诺共振(Fano resonance)、电磁感应透明(EIT)、连续域束缚态(BIC)和宇称时间(PT)对称。最基本的耦合系统由两个共振模式组成,当二者的能量交换速率大于各自的衰减速率时,可实现模式间的强耦合。通常,耦合强度由光学结构的几何形貌或材料的折射率决定,这种情况可归类为光学系统的内在调制,是实现模式强耦...
2022年1月14日,上海光源线站工程取得关键进展。储存环内安装的国内首台无源超导三次谐波腔模组将束团长度拉伸约3倍,结合束团纯化系统实现了混合束团填充模式下单束团流强高于20mA(如图1所示),支持快速X光成像线站在国内首次成功实现了基于同步辐射光源的单脉冲超快硬X射线成像,其成像时间分辨率达到60 ps,并被应用到气泡动力学的超快测量,清晰地观测到了在激光烧蚀后不同时刻水中气泡的形核、长大、破...
近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教授张靖与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刘玉玺研究团队、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杨兰教授研究团队、美国纽约城市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究人员合作,在回音壁光机械微腔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光机械非线性引起的机械运动局域化现象即机械孤子,研究成果发表于物理领域权威期刊《Nature》。
2014年5月出版的《Nature Photonics》(《自然·光子学》)杂志,在News & Views专栏中,专题报道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密度光存储实验室魏劲松研究小组首次利用硫系薄膜实现高分辨率的灰度图形光刻[Nature Photonics 8, 352 (2014), doi:10.1038/nphoton.2014.92]。该研究小组在干福熹院士和吴谊群研究员的带领下...
2021年7月5日7时28分,被誉为开启新征程的“黎明星”风云三号E星搭乘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制的FY-3E太阳辐照度光谱仪是黎明星有效载荷之一,主要任务是获取空间太阳紫外-可见-近红外波段的高精度精细光谱辐照度数据,监测太阳光谱组成的微小变化对地球大气结构、地表温度、自然天气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团队离岗创业成立的DPM公司(含北京数字精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和珠海市迪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依据《团体标准管理规定》程序制定的《医用内窥镜内窥镜功能供给装置含有近红外激发光的冷光源》和《医用内窥镜内窥镜功能供给装置近红外荧光摄像系统》两项团体标准,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重点发布。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