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子技术 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 半导体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电子科学与技术 柔性相关记录94条 . 查询时间(0.168 秒)
2023年来,柔性电子器件在人体健康检测、分析以及可穿戴设备等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在柔性电子器件的组装中,用于连接不同模块的商用导电胶容易变形、断裂,使得接口不稳定性成为该领域内长期存在的难题,严重阻碍了整个器件的拉伸性和信号质量。
2023年来,柔性电子器件在人体健康检测、分析以及可穿戴设备等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在柔性电子器件的组装中,用于连接不同模块的商用导电胶容易变形、断裂,使得接口不稳定性成为该领域内长期存在的难题,严重阻碍了整个器件的拉伸性和信号质量。
近日,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黄维院士、林进义教授团队在超分子掺杂策略调控有机半导体性能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Photoexcitation dynamics and energy engineering in supramolecular doping of organic conjugated molecules”)发表在光学工程领域权威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
近日,南京邮电大学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黄维院士、赵强教授团队和射频集成与微组装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刘蕾蕾教授团队在柔性射频天线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发展了“分子胶水”界面改性工艺和先进挤压印刷技术相结合的策略,构建了柔性超宽带Ti3C2单极子天线,实现了在弯曲状态下流畅实时的无线通信传输。相关成果以“2D Titanium carbide printed flexible ultra...
2022年12月29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线上发布《2022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公布了2021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及2021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其中,本年度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是从2021年SCI收录的我国第一作者论文中选取,结合论文创新性、期刊水平、研究前沿、我国主导、论文类型及参考文献等指标进行遴选。
2022年12月21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正式发布了《2022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我校与自然出版集团(Springer Nature)合作创办的国际学术期刊npj Flexible Electronics(《柔性电子(英文)》)被列入材料科学类一区TOP,这也是npj Flexible Electronics连续两年进入中科院1区。
2022年11月11日,上海微系统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采用微纳加工技术制备多通道超柔性微电极阵列并集成天然丝蛋白光纤组成的多功能探针(Silk-Optrode),该探针可实现大脑神经信号的精准调控与解析。相关研究成果以“A silk-based self-adaptive flexible opto-electro neural probe”为题于2022年11月8日发表在学术期刊Micros...
2022年11月10日,国际权威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南京工业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黄维院士和陈永华教授团队通过离子液体醋酸甲胺(MAAc)创造性地制备出长期稳定的钙钛矿印刷油墨,应用于制备图案化的丝网印刷钙钛矿薄膜和全丝网印刷钙钛矿光伏器件。博士研究生陈畅顺、硕士研究生陈健鑫、韩虎忱和博士研究生晁凌锋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南京工业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为本文第一作者通讯单位。
近日,东南大学张彤教授课题组基于前期报道的柔性衬底InP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InP DHBT)制备技术,提出了一种InP DHBT与柔性衬底之间的BCB键合优化工艺,基于该工艺获得了目前文献报道最高的截止频率fT = 358 GHz和振荡频率fMAX = 530 GHz。并且本文评估了两种不同BCB厚度下InP DHBT在柔性衬底上的热阻,测试了对应不同热阻下对器件直流和高频特性的影响。此外,本文...
2022年8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柔性电子基础科学中心现场考察会在南京工业大学举行。基金委信息学部主任郝跃院士、常务副主任刘克、副主任何杰,西北工业大学校长汪劲松、副校长何国强,南京工业大学校长蒋军成、副校长邢卫红、郭万牛,南京邮电大学校长叶美兰、副校长汪联辉,参研单位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负责人、课题组骨干等出席会议。现场考察组由张跃院士、于全院士、刘明院士、刘云圻院士、罗先刚院...
据科技日报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美国空军研究人员创建了会“思考”的柔性导电聚合物材料。集成电路通常由封装在单一半导体材料(通常是硅)上的多个电子元件组成。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集成电路是信号和信息可扩展计算所需的核心组件,但以前科学家从未在硅半导体以外的任何组件中实现过。
面向大脑启发的生物信息处理系统应用,业界提出了各种神经形态计算设备,但大多数是在刚性基板上制备的,并且其能耗水平比生物突触高几个数量级。这主要是因为长响应时间和高水平的突触后电流 (PSC) 限制了突触功耗的进一步降低。此外,将光信号集成到突触操作中不仅可以扩大其带宽,还可以通过协同光电调制实现更复杂的场景。
东南大学显示中心技术团队旨在依靠柔性光电子器件,构建应变,温度,触觉,光信号等多模态信息感知平台,依靠智能算法解构多模态信息,在人机融合系统框架下对当前科技前沿方向进行应用探索与革新。整个系统化设计包括柔性电子皮肤与织物,AI集成的硬件智能系统以及深层神经网络算法设计三个层面。依托于仿生电子学,团队通过印刷,吹纺,激光刻蚀以及光刻等技术,研发柔性电路和多感知功能电子皮肤与织物,实现人体生理信号检测...
柔性可拉伸的电极在可穿戴设备中记录肌肉电活动、脑机接口获取脑或神经界面信号等方面均具有广泛的应用。近日,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我国天津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等单位的科研团队在《Science》杂志发表了题为“Topological supramolecular network enables high conductivity in stretchable organic bioelec...
近年来,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柔性传感器在虚拟现实、医疗器械、机器人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价值。近日,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刘平副教授利用聚氨酯基复合材料制备出一种超灵敏的柔性应变传感器,并成功应用于电码通信和人体运动姿态识别,为柔性传感器在人机交互和医疗电子领域的应用提供解决方案。相关成果以“Highly stretchable and sensitive flexible re...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